2011-01-29 14:15:19漫遊者

20110124-25走訪黑暗部落

        收到花東論壇的轉寄信而得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99年補助全台近90個部落進行原住民族部落永續發展實施計畫並辦理部落參訪活動讓更多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的人參加,看http://apc-tcc.atipc.org/News_detail/921提供參訪的東部部落是黑暗部落,哇!久聞大名,馬上報名參加,也轉寄給其他朋友。

        1/24早上11點在富里車站集合,這計畫的北區營造中心負責人嘉惠已在車站等大家,後來東區營造中心的LECAL和筱帆也出現,參加的學員亦陸續出現,共9位學員。嘉惠是南投的布農族,LECAL和筱帆是東海岸的Pangcah,唯一男學員阿諾是台東海端的布農族,其餘學員皆是漢人。

        黑暗部落的工作人員先載我們到達蘭埠部落,這是他們目前居住的部落,在台九線公路旁,黑暗部落則是以前祖先住的地方。學員在達蘭埠活動中心廣場換乘兩部小貨車,再往六石石山深處的黑暗部落去,天空飄著細雨刮著風,坐在沒有遮蔽的貨車上,感覺真的很「在地」,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坐貨車露天後台,可以看雲霧茫茫的山景及姿態優雅的櫻花樹,過小瑞士後的山路彎曲且坡度陡峭,地景也由整片金針轉成原始的闊葉樹林,看見許多大樹,幸運的看見一隻台灣藍鵲飛翔。生態這麼豐富,難怪可以種植無毒金針。只是很疑惑當初怎麼會有人找到那麼山裡面的地方居住呢?

後來達蘭埠的理事長陳盛發先生說祖先是從鶴崗到山裡打獵才發現這裡,因有好水適合居住,便在此定居,稱為ciharaay部落,旁邊有九岸溪,居民常走九岸溪到山下的縱谷平原上學或販售或補給民生用品,沿溪而走約一個半小時就可走到竹田。但每逢大雨或颱風就無法出入,所以祖先又往下搬到九岸溪下遊,可是那裡的水不好,便又搬到現在居住的達蘭埠部落。而ciharary舊部落則變成族人種植金針的地方。

原先達蘭埠的pangcah是以慣型農法也就是噴農藥等方式種植金針,但後來在牧師帶領下漸有共識而轉型為有機金針。ciharaay地處偏遠又有獨立水源,所以可以發展無毒金針。

也因地處偏遠(真的很山裡面),ciharaay沒有電,才被稱為黑暗部落。

當車子終於到達黑暗部落,看到蓋得很好的遊客中心,讓人驚喜這麼偏遠的地方要多少人力與時間才能蓋出這麼好的房子,牧師說他們在附近砍了許多箭竹,又到山裡採藤,從山下運了兩次的木頭,然後大家一起蓋,才慢慢的完成。



因下雨,達蘭埠的fagi(男性長輩)和ina(女性長輩)一起幫忙用竹子和帆布搭棚子,其間學員在屋內喝著部落準備的金針花熱茶,屋外傳來fagi和ina們的笑語,連工作也可以快快樂樂的一起做,邊做邊玩,pangcah就是這樣,快樂的生活。後來吃飯也是,學員吃飯都很安靜,fagi和ina吃飯常會有大笑聲。

 

等棚子搭好,理事長帶我們在四周圍走走,介紹環境,pangcah是最會吃的族群,所以當然要介紹沿路遇到的野菜,有雨來菇(也有人說情人的眼淚、下雨的大便,煮湯或涼拌都很好吃,只是要洗乾淨很費工,常常在雨後的東海岸看到有人蹲在草地上撿東西,就是在撿情人的眼淚),有小花碎米薺(現在田裡好多,吃起來有哇沙米的辛辣味,東海岸的人會拿來配生魚片吃,好吃),有水芹菜(這個東海岸好像比較少見).........

理事長手上拿著情人的眼淚

還看到很奇怪的,會繞圈的芒草嗎?
再寄給對植物很瞭的牛樟看,問他為什麼?

遇見一棵好大好大的桑樹,很美,理事長說這棵樹至少五十歲,因為是他小時候就有的樹。

繞ciharaay一圈回到遊客中心,就等著吃飯,晚餐趁著天未黑趕快吃,跟午餐一樣是涼拌木瓜絲、雞肉、豬肉、炒高麗菜....,竟然沒什野菜,一些學員表達想吃野菜的意願,我也想吃野菜,沒有就以小辣椒配飯,這裡的小辣椒比較不辣,酒味比較重。

晚餐後烤火、介紹自己、聊天、看fagi們跳舞,不是只有Pangcah的舞喔,還有很吵的熱舞,不過我都沒看,因為在跟LECAL聊天,沒想到在這裡遇見同是真柄部落的他,之前常聽到他的大名,卻是在這山裡面第一次見面,跟他聊了許多真柄的事。這次最大的收獲之一就是認識LECAL和筱帆,因為對環境生態的理念相同,相信以後常有機會見面或合作。

夜裡,沒有電,媒油燈燭火搖曳,大通舖是箭竹鋪成再加草席、墊舖,感覺好特別,像回到以前的年代,屋子蓋的密實,很溫暖,喜歡這樣安靜沒有電干擾的夜晚。



天亮,有人放音樂,奇怪,沒有電怎麼會有音樂呢?還好不是很大聲的強迫收聽。

早餐吃粥、炒菜,後來才知道掌廚的INA知道我們想吃野菜,去摘了許多水生野菜,很好吃,可是我也沒吃過,不曉得是什麼名字。

然後一群人往九岸溪走,早上的課程是採野菜當午餐食材。FAGI們教我們採集芒草心和藤心及其他野菜,實際練習剝芒草心之後才知道好難喔,剝了幾根都失敗,感謝FAGI的耐心教導讓我終於學會怎麼剝,以後買到芒草心一定會很珍惜的吃。




LECAL嫌塑膠袋裝芒草心不對,動手用芒草葉現編盛具,很厲害。



理事長靜靜的去採了姑婆芋的大葉子回來當盛具,我從未看過那..........麼大的姑婆芋葉子!



採藤心也是意外的艱苦,沒想到野外的藤那麼難採,以後我吃藤心也會抱著感恩的心。

找藤

用力把藤拉下來

將藤充滿刺的外皮削去

要取嫩心

其餘的老藤可以曬乾剖片再編成藤製品
把藤捲好以方便攜帶

   傳承 

採集後的豐盛午餐

吃飽喝足,自己採集的食物特別珍惜,只是肚子太小ㄚ。

可惜下午的行程因我家裡有事而無法參與,提早與大家告別,搭牧師的車下山。

我覺得兩天一夜的歷程很pangcah,慢慢的,很悠閒,很隨興。理事長笑語如珠,隨口說來都是幽默。看黑暗部落FAGI、INA相處的情況很有趣。住的環境很好,吃得太飽,如果可以多一些當地食材會更讓遊客認識當地。這兩天一夜很放鬆,因為收不到手機訊號,因為沒有電,所以不必接手機,不必帶電腦,沒有電視,可以專心的跟人聊天,專心的吃飯、睡覺、發呆....。
也許因為往黑暗部落的路況不佳,所以黑暗部落的自然環境非常豐富,且可以發展有機農業,衷心希望黑暗部落可以繼續保有這樣豐富的生態環境,不要像其他原本美麗的地方因發展觀光迎合觀光客的需要而擴建馬路、停車場及其他人為設施而破壞了原先的自然環境,也要考慮過多的觀光客會帶來的用水問題、垃圾問題、大小便、化學清潔劑....。
希望ciharaay部落可以堅持部落自主。

建議:
1.黑暗部落的主人們是pangcah族,建議三餐部份以pangcah的料理為主,如第二天的午餐那樣,及可以介紹這些食材的pangcah語及那裡種的或那裡採集的。
2.餐具及食具的部份可以用自然的素材,比如竹杯.竹筷.竹碗或木盤.椰子碗...如
http://tw.myblog.yahoo.com/mornos-amis/article?mid=464&prev=465&next=428
http://tw.myblog.yahoo.com/mornos-amis/article?mid=474&prev=488&next=465
3.建議可以教一些常用的pangcah語,如問候.謝謝.稱呼.....!
4.多說一些黑暗部落的故事,除了祖先三遷的故事,應該也有別的傳說故事或是當地的祭典如illisin...
5.介紹遊客中心的建造有用到那些傳統工法!
6.不要帶麥克風、擴音機、音響。(可以安安靜靜的聽大自然的聲音或人唱歌。如果有音響,會被迫聽不想聽的卡拉ok或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