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 20:00:31果前

6308-云何為『眾生之四三摩地想』

標題:云何為『眾生之四三摩地想』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之四三摩地想』?依《佛說決定義經》開示:眾生之四三摩地想。何等為四?所謂

  1. 若有眾生作如是觀:我今此身,從頂至足,所有髮、毛、爪、齒、皮肉、筋骨,如是種種不淨之物,所共合成。譬如倉廩廣積糧斛,人入其中,善能分別,是米是麥。如是積聚,名為倉廩。眾生觀想於自身中,亦復如是!作此觀者,即得斷除貪欲之法,是名第一三摩地想。

  2. 又復眾生觀想身已,於三摩地,得輕安味。復作是觀:此三摩地所得樂味,亦無有想,譬如蓮華從水而生,彼無有想,我從水生而有清涼。眾生觀想,亦復如是!能觀想者,即得見法輕安樂味,是名第二三摩地想。

  3. 又復眾生,於三摩地,作於明想:觀察如日無餘闇冥。如是觀察,相續不斷,晝夜明闇,皆無有異,作是明想,清淨無雜。譬如秋時雲翳陰闇日光不現,若明眼人,觀想日光,清淨無雜。眾生觀想,亦復如是,能觀想者,是人即得明智現前,是名第三三摩地想。

  4. 又復眾生在三摩地,作是觀想:斷除苦樂乃至憂喜,唯有捨念二種清淨。譬如有人能馭車乘,平坦地中行無所礙。眾生觀想,亦復如是,能觀想者,即得智慧勝利現前,是名第四三摩地想。

    由此觀之,如是『四者』,即所謂眾生之四三摩地想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三摩地』者,Sama%dhi,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底;新稱三麼地、三昧地;譯曰定、等持、正定、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離掉舉故云等,心不散亂故云持,又語三摩地,華言等持,又云正心行處。謂眾生心行,從無始來,常曲不直,能修此定,心則端直,安住一境而不動也。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0627日星期六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