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 20:29:53果前

轉載-佛陀教育與淨土宗   

佛陀教育與淨土宗   

 

很多年來社會上有一個錯誤的認識,那就是佛教 是宗教,它屬於迷信,不受社會大眾歡迎。這種錯誤 的認知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我自己也是其中之 一。我二十六歲時,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給我講 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當時我 感到非常驚訝,我說佛教是迷信,怎麼會是哲學?方 老師告訴我,他說你不知道,佛是大哲學家,學佛是 人生最高的享受。   老師告訴我,抗戰時期,他在中央大學教哲學。 有一年他生病,在峨嵋山養病,有二、三個月的時 間,山上沒有報紙、沒有雜誌,只有佛經,所以他就 天天讀佛經,才發現佛經裡面有最精華的哲學。他當 時特別為我介紹,佛教有十個宗派,講到最高哲學的 應當是《華嚴經》和法相唯識。我從接受老師教導之 後,才徹底改變對佛教錯誤的看法。到今年是五十五 年了,在這麼多年的學習和教學當中,肯定了老師的 見解是正確的。   以後專門教我佛學的一位老師是章嘉大師,他老 2 人家教我讀的第一本書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這個傳 記的名稱在《大藏經》裡面,叫《釋迦譜》、《釋迦 方志》,兩種都是唐朝時候人的著作。從傳記裡面, 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因為看到生老病死之苦,發心探 尋一條解脫之路出家修行,證道後又從事於教學,將 解脫的方法教授給大眾。所以佛陀修行、教學的目 的,是如何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一切眾生的苦從 哪裡來的?從迷失了自性而來。因為迷而不覺,我們 的思想、觀念、言行都是錯的,錯誤的思想言行帶來 的結果就是苦受。依照佛陀的教導修學,這些痛苦能 夠止息。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 意思很深。我們要知道,學而時習之這個「習」是什 麼?就是我們所學的必須要落實在自己的生活當中, 這裡面就有快樂。所以修行,一定要把它落實在我們 生活當中,才會得到法喜,才會愈修愈有進步。   覺悟的心是清淨的,迷惑的心動盪不安,所以無 論在什麼樣的境界,都要保持自己的心清淨,這在佛 門裡面稱為禪。提到禪,大家就會想到禪宗,其實佛 教任何宗派都離不開禪。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 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也就是覺悟的方法、覺 3 悟的門徑很多。佛教在唐朝時候有十個宗派,小乘有 成實宗、俱舍宗,但是在唐朝末年到宋朝,這兩個宗 派在中國消失了,剩下大乘八個宗派。無論是哪個宗 派、哪個法門,實際上全都是學禪,只是方法不一 樣、形式不一樣,原理原則、方向目標完全相同。大 乘八個宗裡面,有一個宗派是禪宗,其他七個宗派稱 教下,所以中國有宗門、教下。這就是最早佛門裡面 講的宗教,宗就是禪宗,禪宗以外的派別都叫做教, 跟我們現在講的宗教,意思完全不相同。   之所以宗門和教下有那麼大的差別,就是在修學的 方法上完全不同,宗門講求頓悟,教下是漸悟,慢慢 的開悟,不是一下就開悟。就如同我們現在學校裡面 讀書一樣,其他七個宗派必須從小學、中學讀上去, 然後讀大學、研究所最後才拿到畢業證書;宗門就像 天才班一樣,不要念小學、中學,甚至於博士班都不 念,只參加博士班的考試。這是宗門與教下的差別。 所以禪宗在中國雖然曾經興盛,真正大徹大悟的人並 不很多。   在中國大乘教是八個宗派,在日本是十三個宗派, 這是分法不一樣,法門當然就更為複雜,一個宗派裡 面可以分很多支派,都有它依據的經典和修行方法。 4 我們知道法門雖多,確實是無量法門,但是就像我們 這個教室,有三個門,不管從哪個門進來都可以。這 三個門,第一個叫覺門,以禪宗為代表;第二個叫正 門,像法相、唯識,這屬於正門;第三個是淨門,淨 土宗屬於淨門,密宗也屬於淨門,都是從修清淨心入 門的。   淨土宗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指導修學的經 典是《無量壽經》。在中國譯經的目錄中,我們看到 《無量壽經》從漢朝開始,一直到宋朝,八百年間曾 經有過十二次的翻譯,是佛經裡面翻譯次數最多的。 因為年代久遠,在從前都是用手抄本,很容易散失, 所以到現在,這十二種目錄還存在,實際上只有五種 經本保留下來,其餘七種都遺失了。從現存的這五種 經,我們細心去觀察研究,這裡面出入很大。譬如般 若部裡面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有六種譯本,《大 藏經》裡面都有,但是這六種譯本是六個人翻的。六 個人翻的,當然文字不一樣,但是裡面的意思大同小 異,沒多大差別,就肯定是一個原本。我們看《無量 壽經》就不一樣了,它這五種本子差別很大,最明顯 的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這我們平常看的,康僧鎧 翻譯的本子流傳最廣,另外還有三十六願的、有二 十四願的。怎麼會差別這麼大?由此可知,這原本決 5 定不止一個本子。所以古來大德從這裡就肯定,釋迦 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無量壽經》不止講一次,至 少講過三次。佛在世多次宣講,那一定是很重要的法 門,所以就引起大家的注意。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他 的法運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戒律成就,像法一千 年禪定成就,末法一萬年淨土成就。現在釋迦牟尼佛 離開我們至少二千年以上,就是正法過去了、像法也 過去了,現在是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修什麼最容易 成就?修淨土最容易成就。因此,佛當年在世多次宣 講淨土經是有道理的。   我們今天研究佛法,但是從前我的老師傳給我,他 說佛學與學佛是兩樁事情。佛學是把佛教的經典當作 一門學術來研究,像在學校裡面,我們研究論文,可 以拿到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這是佛學。如果是學佛 就不一樣了,學佛,我要以釋迦牟尼佛做榜樣,這裡 面就有樂了。雖然釋迦牟尼佛三衣一缽,日中一食, 樹下一宿,在我們一般人看他生活很辛苦,不知道那 個苦裡面有樂,那個樂才是真樂。一般人追求世間的 名聞利養、榮華富貴,好像很快樂,那個樂裡面有真 苦。 6   苦中有樂,其樂無窮;樂中有苦,其苦無盡,這裡 面道理很深,這就是高等的哲學。我給諸位說出來, 諸位能夠體會的是很淺顯的,必須你自己契入之後, 才會感受到其中的深妙。舉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學習 佛法之後,懂得養生之道,我們採取素食。我學佛大 概半年就開始吃長素了,生活非常簡單。當時我的同 學、朋友看到我:你怎麼這麼消極?肉都不吃了!說 我過苦行僧的生活,認為我很苦。幾十年之後,現在 他們老了,退休了,跟我一比,身體差太遠了,覺得 還是我快樂。我的老師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 享受」,最高的享受在哪裡?沒有煩惱、沒有憂慮、 沒有牽掛,身心沒有壓力。一生中讀我們歡喜讀的 書,做我們歡喜做的事,多麼快樂!所以永遠感謝老 師,帶給我人生正確的方向、正確的目標,帶給我幸 福圓滿的人生。 >>續載中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