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9 20:35:14果前

轉載-從煩惱中解脫

從煩惱中解脫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先說出「法」;延伸法的道理,稱為法義;然後在生活之中能夠活用、能夠實用,這是學佛的三連鎖。什麼是法?譬如苦、集、滅、道四聖諦法,是佛開悟之後從佛的智慧之中流露出來的解脫法。苦、苦集、苦滅,以及滅苦的道,延伸其理論及道理,則為法義,這就是教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佛法的方法和次第,然後才能得到解脫。對諸位來說,解脫似乎是很遙遠的事,能一次解脫就永遠得解脫,這是聖人。我們只要在日常生活之中懂多少法,了解多少法義,能夠實踐多少佛法就能得多少利益,也就是減少了多少煩惱,並不是一解脫就不會再有煩惱了。聖人的解脫是已經沒有煩惱,而凡夫修行的解脫,則是少一些煩惱,有煩惱時可以化解它、消融它,這就是得到了佛法之利益,這也是解脫。但是這種解脫並沒有像羅漢、菩薩那樣徹底地解脫,而是減輕一些煩惱。許多人學佛一輩子,並沒有開悟,並沒有真正從煩惱完全得解脫。然而用佛法的觀念與方法來修行,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煩惱,一時用,一時得解脫;時時用,時時得解脫;愈用得精進,愈是能夠得到利益。

我最近看到一本郝明義所寫的書,書中寫到他的太太害了癌症一百零八天,這一百零八天他是怎麼過的。他本來並沒有宗教信仰,由於他的太太害病,有人給了他一張〈大悲咒〉,他看不懂那是什麼,也不知道有沒有用,就拿來念著試試看。第一遍,很生疏,再念第二、第三遍,愈念愈純熟、愈熟練,愈念他的心愈專注、愈投入,而且有很強的感應。所以他在書內提出了一個心得,有的人念〈大悲咒〉沒有什麼效果,他念〈大悲咒〉卻靈得很,效果很好。這也就是說他念〈大悲咒〉時,是全心投入的念,不是胡思亂想、身心二意的念,或者帶著懷疑的心在念。他完全投入,無所謂懇切不懇切,就是一直念下去,念到流著眼淚,念到渾然忘了自己,自己跟咒已合而為一,他變成咒,咒就是他,很靈驗、很有用,所以他那本書就是勸人念〈大悲咒〉。同時在書後也印了〈大悲咒〉,希望讀者們也都能來持〈大悲咒〉。因為他相信只要全心投入持誦〈大悲咒〉,一定會有幫助的。

--- 摘取自《我願無窮:美好的晚年開示集

快來加入「大悲咒line起來」的學習行列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