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19:59:27果前

5921-云何為『眾生不瞋他惡不善業之果報』

標題:云何為『眾生不瞋他惡不善業之果報』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不瞋他惡不善業之果報』?依《正法念處經》開示:眾生捨離瞋他惡不善業,餘殘善業,得轉輪王第二寶食,所謂珠寶。此有八種功德具足,謂

(一) 珠寶第一功德,夜闇中作善光明,如秋滿月遠離雲翳,如是珠寶能於闇中光明遍照,滿百由旬,復於晝時日熱可患,放冷光明除熱清涼;如是珠寶第一功德。

(二) 又復珠寶第二功德,若行曠野無水之處,兵眾渴乏,能令多有八分相應清淨水流,除一切渴;如是珠寶第二功德。

(三) 又復珠寶第三功德,若轉輪王憶念水時,如是珠寶隨王意流;如是珠寶第三功德。

(四) 又復珠寶第四功德,如是珠寶具有八楞,彼一一楞放種種色:青、黃、赤、白、紫、頗梨色;如是珠寶第四功德。

(五) 又復珠寶第五功德,彼珠寶力百由旬內,人皆離病、心行正直,一切所欲,如業相似,非不得果;如是珠寶第五功德。

(六) 又復珠寶第六功德,以彼珠寶之勢力故,令彼惡龍不降惡雨;如是珠寶第六功德。

(七) 又復珠寶第七功德,於無水處、嶮岸曠野、無樹草處,是珠能令多有樹木、池水蓮花、叢林青草皆悉具足;如是珠寶第七功德。

(八) 又復珠寶第八功德,珠寶力故,無人橫死不盡壽者,能令畜生不相殺害、不相憎嫉。相憎嫉者,謂蛇、鼠、狼。

     由此觀之,如是『八種』,即所謂眾生不瞋他惡不善業之果報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不瞋』者,謂不生忿怒之心,瞋恨於人,即是止瞋之善。既不瞋恚,當行慈忍之善也。又『惡不善業』者,乖理之行謂之惡,身口意三者作事,謂為業。如同《俱舍論光記》曰:「造作為業。」即十惡五逆之所作。《四十華嚴經》曰:「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六波羅蜜經》曰:「無始所造惡業,如大千界所有微塵。」又『果報』者, 由於過去的業因造成現在的結果,叫做果,又因為這果是過去的業因所召感的酬報,所以又叫做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果報的意義。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9520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