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8 20:41:23果前

轉載-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93) 文/淨空大師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93

http://www.amtb.tw/magazin/image/e_up_icon.jpg

 

.眾生處處執著,由其不知四大五蘊,以及一切法皆是緣生,如幻如化。云何可執,執之何益。

  『眾生處處執著,由其不知四大五蘊,以及一切法皆是緣生,如幻如化。云何可執,執之何益。』般若經上,世尊不厭其煩多次重複說明事實真相。遍數說多了,使我們印象深刻,此乃世尊教學方法之善巧。

  「無住生心」在《大般若》裡不知道重複幾百遍,就是讓人有很深刻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想起。想起就是「觀照」,提起警覺,不必再執著假的。

  「四大五蘊」包括一切萬法。五蘊:色、受、想、行、識。動物包括兩部分,一是物質,一是精神。物質的部分就是色法。精神就是心的作用,即受、想、行、識,包括一切有情眾生。無情的植物與礦物沒有受、想、行、識,只有色。色就是四大。由此可知,一切萬法皆不出「四大五蘊」的範圍,是故四大五蘊就是一切法。

  「一切法皆是緣生」,世尊在《華嚴經》上說「無量因緣」。既然是緣生,就沒有自體。「緣」就是條件。無量因緣,即是無量的條件,非常複雜。如果稍有體驗,我們的身體以及心意識、念頭,與外面大宇宙,盡虛空遍法界,依正莊嚴的複雜程度,剛好成正比例。宇宙多麼複雜,我們身心就多麼複雜。我們身心的複雜程度不比它少,它的複雜程度不比我們身心多。是故這個身、這個妄念與大宇宙皆系緣生,無二無別。

  「緣生之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如幻如化,不是真的。既然一樣都不真實,何必執著?凡是有堅固執著的,對於事實真相一無所知。了解事實真相,則生活快樂。順境快樂,逆境也快樂;在西方極樂世界快樂,在阿鼻地獄也快樂。地藏菩薩在阿鼻地獄度眾生,一點都不辛苦,快樂得很。因為菩薩懂得一切法皆是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眾生的執著愈重,墮落愈往下,是故地獄眾生的執著是最堅固,最難破的。執著稍微輕一點,就升一級到餓鬼道;再輕一點,就變成畜生道;再輕一點,就可以到人道來。六道就是執著的淺深不同而已。

.若能於一切法不執,則我見自化。此真破見惑之金剛也。故曰,『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若能於一切法不執,則我見自化,此真破見惑之金剛也。故曰,「以是名字,汝當奉持」。』如何受持金剛般若?顧名思義,就要想到世尊所講的道理,所教的修行原理原則,立刻要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工作上,應用在處世待人上,方是「奉持」,真正的「依教奉行」。知道一切法的真相,就不會執著,是故「我見自化」,自然就不執著。《金剛經》說理透徹,言詞簡明扼要,便於受持。

.「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大千世界,為佛教化之境。三十二相,為佛所現之身。皆不可執,其餘可知矣。

  第二個意思是『「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從那裡斷起?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說的,與《金剛經》完全相應。

  《金剛經》中「則非、是名」句子很多,因此我們應該明瞭,「則非」皆是從性體上說的。性體上原來無有一物,所以不應住相,不可住相。雖有名字,但不能把名字放在心上,心是清淨的,本來無一物。放一個名字在心裡,心就不清淨,就被污染了。有現象,也不能執著。現象剎那生滅,我們見的是相續相,真正了不可得。是故,不可以有是我所有的念頭,那是妄想、迷惑。覺悟的人沒有這個念頭,知道無有一法是我所有的。不僅沒有「我所」,亦沒有「我」。沒有「我」,那來「我所有」!我相、我見破除,病根即徹底拔除。

  佛不但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佛法也是緣生的,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佛教導我們應如何運用佛法,就像過渡用的竹筏一樣。佛說法就像筏喻一樣,過了河之後,就不要筏了,是故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決不能執著佛法。我們要用佛法,但不能執著。正如世間所有一切法,我們可以用,而不能執著。

  我時常勉勵同修,在這個世間,於所有一切法,我們只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別人的,使用權是自己的,多麼自在快樂。譬如這個大講堂,他們蓋得這麼好,我們今天在這裡兩個小時,就有兩小時的使用權。這個地方那裡壞了,破了,是所有權人的事,與我們不相干。若能以如是的觀念過日子,那有不快樂的事?日子過得比誰都舒服自在,心裡一點牽掛、憂慮、煩惱都沒有,原因是我們什麼都沒有。只要有所有,就有煩惱、憂慮、牽掛,就有生死輪迴。在家、出家都要保持如是的心態,將念頭轉過來。

  觀念轉變,得失沒有了,煩惱至少去掉八成。世間人患得患失,我們無得亦無失,多麼自在。隨緣度日,隨緣就自在,就快樂。是故,法也要捨,「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大千世界,為佛教化之境』。一尊佛教化的範圍是一個大千世界。『三十二相,為佛所現之身。皆不可執,其餘可知矣』。所以,本經佛說「大身非大身」,「大身」是指如來果地所現的報身。他不執著所現的一切境界,不放在心上,若無其事,即是「即相離相」,可見離、斷並不是相消滅了。心裡不執著,若無其事,一切時,一切處,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即是斷。斷、離皆是從心上說的,不是從境上講的,境上不能斷,境隨著心變。《唯識經論》上說得好,「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變了,外面境界就變。我們今天是輪迴心,所以外面境界是輪迴之境界。如果我們是清淨心,一塵不染,都放下了,外面境界立刻就變成一真法界。

  一心就變成一真法界,二心、三心就變成十法界,「境隨心轉」。明白此理,方知修行是心重要,境不重要。禪宗的祖師大德們都知道從根本修,根本是「心」,就是念頭。把惡的念頭轉變為善的念頭,惡境界就變成善境界,轉三惡道成三善道。把染的念頭轉變成淨的念頭,即是把六凡法界轉變成四聖法界。六凡是染,四聖是淨,從心上轉。心轉,外面境界就轉。

  現代世界上,人心嚴重的被貪、瞋、癡三毒污染,所以環境才污染。我們斷除三毒,恢復清淨心,世界所有環境的污染就自然會變好。然而科學家不相信,無論怎麼說,他們都不能接受,那就無可奈何,共業所感。

  佛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不執著,不著相。佛所現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身相,依然不著相,不以為然。此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如來在果地上不著相才成佛。菩薩因為不著相才成為菩薩。聲聞、緣覺不著相,方能成辟之佛、證須陀洹果。由此可知,「住相」是大病,決定是凡夫,連淨土都不能往生。

  我們今天能在此地聚會,緣分亦不是偶然的,而是無量劫的緣分。《金剛經》上有,《無量壽經》上也有,在末法時期聽到大乘經,能生歡喜心的,都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曾經供養無量無數諸佛如來。有這樣深厚的善根,聽到大乘經才能生歡喜心。既然我們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那麼多諸佛如來,修那麼深厚的善根,何以不能成就,落到如此地步;原因是以為世間五欲六塵是真的,貪戀而不肯放下。雖然累積無量無數的善根,此生若是不能成就,來生的環境大概比今生還不如,還苦。自己回家不妨冷靜地想想,我們起心動念,幾個念頭是覺悟的,幾個念頭是迷惑顛倒的。迷的念頭比覺的念頭多,就往下墜,不會往上升。事實非常可怕,也非常嚴肅,是故一定要放下。佛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的,沒有別的,徹底放下而已。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