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6 20:08:42寂光釋子

觀照般若,無師智,自然智--金剛經講解

慧深法師講解


每個人都應該有觀照般若,因為實相般若是要有智慧才能知道真實的道理,想了解真實的道理一定要用觀照的工夫,有觀照的智慧。一張紙擺在我們的眼前,它是木材做的或竹片做的呢?要用觀照的能力才能觀照出來,得到實相般若。由此可知,沒有觀照的能力就不能有實相的了解。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衣服是布做的,有些布是毛料,有些棉紗,有些是化學纖維,有些麻紗,質料眾多。如果說布就是布,這就是沒有深入觀察,所以不能實實在在了解布的真相。有觀照般若,就像用燈去探照去觀察,就能看得清清楚楚,這才能將第六識分別心和第七識我見轉換,甚至第八識及前面眼耳鼻舌身等五識都轉變成智慧,沒有妄想執著,則無師智和自然智馬上現前。

  無師智和自然智是如來的智慧覺性。什麼是無師智?它是不必人家教導就會的,不是外來的,也不能給人。智慧不能給別人,只能教別人啟發他自己本有的智慧,接受我們的說法,學習一些東西。這個智慧不是我們給他的,是他本有的,我們的智慧不能給別人,別人也不能給我們智慧,這是無師智。

  什麼是自然智?本來就有的,且要自覺自證的,就叫做自然智。比如金礦中有很多土石,但其中一定含有金的成分,我們知道其中確有金子,而且知道將金子煉出來的方法,動手去做,才能得到金子。我們要覺悟自己確實有佛性,且依佛所言而行,看看是否能和佛一樣,自己來證實。好比我們有一塊田地,鄰居的地種什麼有了收成,我們也想著:「我種那種作物也會有收成。」這是自覺,有自覺卻不親自去種,就不能證實我們也能有所收穫。所以,能自覺自證就是自然智。

  無師智和自然智也能配合根本智、後得智、多種智、一切種智來說。總之,凡夫之所以為凡夫,就是因為無始以來的無明,沒有智慧。別人好意教導,我們卻生氣了,我們沒有智慧。所謂「吻你,你怎麼以為是要咬你?」人家說道理給我們聽,我們還以為人家在罵我們,不肯接受別人的說法,所以是凡夫。現在我們想要超脫凡夫,和聖人一樣,有什麼方法呢?就是要開我們的正智,使我們知道真正的現象,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聖人和我們的分別,就在於他知道什麼是不對的,就一定不去做,知道什麼是對的,再辛苦也要去做。

  我們說某人很有修行,某人沒有修行,這兩種人不同。其實,修行之後不會變成三頭六臂,他們還是有頭有手有腳有身體,頭上也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修行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的言語、行為不同,他就是有智慧的人。佛門中人常要求佛菩薩開智慧,或師父開智慧,師父怎麼幫人開智慧呢?只有將眾生不了解的地方講解清楚,比如有人說:「我在家裡辛辛苦苦持家,婆婆卻還嫌棄我!」聽到這種抱怨的師父,會顧情面的直接告訴她:「妳是很會持家的人,家裡也確實很乾淨,但是妳的缺點就是喜歡跟婆婆頂嘴,只有這個缺點,卻叫人沒法子疼妳,有時候妳還會摔東西,打小孩子出氣,如果能改掉這些毛病,妳就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媳婦了。」這番話可以使人開智慧。

  開智慧就是求般若智慧,真正的智慧,不是奸巧機詐,也不是小聰明。有句俗話:「賊計狀元才。」看見任何東西,都能運用小聰明將它偷過來,這不是正確的見解,有些人很有機智,卻對了生脫死沒有助益。

  以前有個小笑話。話說有個很有機智的紈褲子弟,智慧不用在好的方面。有一天他與人打賭,如果他能開口說一個字就使大家笑,大家就辦一桌酒席請他吃。他約好時間,要大家去看表演。事先,他找一些盲人,告訴他們:「我某月某日要祭拜祖先,想請你們和我一起拜祖先,我叫你們拜,你們就拜。這只要一會兒工夫,拜完以後我請你們吃一頓飯。但是要注意一點,因為你們眼睛看不見,行動不整齊,所以一定要等我牽著你們站好,叫你們拜才拜下去。」這些盲人很高興的答應了。那天準時到達,主人將他們牽到花園的水池畔站好,然後叫他們「拜」,結果他們一個一個滾到池塘,旁觀的人全都捧腹大笑,也佩服他真的很有智慧。這個人將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這種聰明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不但對自己有好處,對一切眾生、對國家、對社會都有好處。現在有些科學家研究威力強大的武器,甚至一枚炸彈丟下去,會使全國乃至整個洲都毀滅的導向飛彈,小小的炸彈能殺死那麼多人,發明這種武器的人很精明,做出來的事情卻對人類有害,在佛法而言,這不是正智。

  什麼是正智?對我們沒有害處只有益處,對一切眾生也沒有害處只有益處的智慧,才是正智,也就是要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一本書掩蓋起來,我們不能知道它的內容,現在佛陀把它翻開顯示給我們,讓我們悟到佛的知見,也讓我們入佛知見,使我們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