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1 02:50:23涉月

【周易】象。數。義。理〔三〕



【周易】象。數。義。理〔三〕

中國上古天地之數

中國古代,起碼在殷商時代即有龜卜,也是骨卜的一種,到了商末周初產生了筮卜,此處需指出的是,在那時期無論是骨卜、龜卜、筮卜都屬易卜,也就是以易的經驗與易的圖象為背景的。故,無論龜卜或筮卜,如何應某種環境因素而具體發生,都跟【易】有關。
商周的宇宙思想傳統的基本一致性是值得肯定的。我們也可以說筮卜是西方人原來就有的,正如東方早期殷代人原來就有龜卜一樣。至於周代後來取得天下之後,逐漸衍用筮卜代替了龜卜,因此原有的【殷易】也就逐漸轉成了【周易】。以上言三易之說,一方面所指的是,三代各有其易象的系統,儘管這些系統單元都一樣,但其排列方位可以不一樣,解釋可以不一樣,故,其取名也可以不一樣,甚至重視的中心起點和目標也都可以不一樣。另一方面,三易之說所指的是與之相應的占筮方法。商人用龜卜,周人用筮卜〔當然各民族各有各的卜筮〕,這是我們大致可以確定的。夏代人是否也用龜卜,我們自然不可得知,但如果參考【洪范】中箕子說的「天乃錫禹洪范九疇」的話,我們便可以假設卜筮在夏代就相當受重視的可能性;「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洪范】在其中並明定龜卜筮卜的決策方法。在此我們可以了解,筮卜可能在更早以前就已存在了,也許一開始並沒有一套固定的計算方式,差別只是卜筮的工具不同而已。到了商代,龜卜專業化了。到了周代,筮卜則成專業,具備了【繫辭】中所說的;「大衍大數」和具有〔象〕的模擬性等等....和種種〔數〕的計算方法。在此必須強調,龜卜和筮卜在商代周代時是同時並行採用的,它表現為兩套易卜的方式和方法。
若從〔數〕應用於占卜來說,〔數〕在商周兩代的發展是值得注意的。首先可以指出來的是,我們可以將龜卜以五卜為極限。何以用五呢?〔易隱上篇第十六章〕此也許和五行之說有關,其來源可追溯初民對宇宙認知的範疇化。此見於【洪范】所記載,由五行,乃有五事、五紀、五福等等的分類,故五卜也就是對此五行傳統的回應。有了這一類考察與知識,到後來的筮卜,因其後來〔也要因之說為後來〕則作「生數」與「成數」之別;例如;以 1,2,3,4,5 為生數,以 6,7,8,9,10 為成數,少用生數而多用成數以資與龜卜區分。在 6,7,8,9,10 的成數中,又以 9,6 為變數之上限與下限。也就是說;凡逢 9 就要退回 8 ,逢 6 就要進 7 。何以 9 不變為 10 ?因為 10 的觀念是後起的,而周代人又以九為極限〔九若變為十則天變可言了〕,而 6 因與生數相區別,其能變為 7 是自然的變化。


圖二-二  成數量變與質變圖

但8和6為偶數,7 與 9 為奇數,奇偶數的區分應是基本的觀念。偶數的單位是 2,故變數的可能在於奇變偶或者偶變奇,亦或奇乘偶而變偶,如;3 X 2 = 6,或奇加偶而變奇,如;7 + 2 = 9。7 → 9 代表量增長的變,8 → 6 代表量減少的變。6 → 9 與 9 → 8 則代表質的變〔看圖二-二〕。「易變」即是指【易】的經驗是兼含量變和質變的。值得注意的是,奇偶觀念的決定,代表了動與靜、剛與柔的決定。奇數代表單物,有運動而剛健的傾向;偶數代表偶物,有靜息而柔和的傾向。這都是由現象經驗決定的。如果再把動與剛看成陽與健的凸出明朗,把靜與柔看成陰與順的表徵,則奇偶可與陰陽做整合,是極其自然的事。關於此問題,我們談到易卦符號時再詳述。
此處要說明的是,在 6、7、8、9 的筮數中, 6、9 是變數,而 7、8 是不變數的性質便可確定。至於後來發展出「大衍之數」的卜筮法,獲得 6、7、8、9 數的筮數以成爻,自是一種〔象〕與〔數〕結合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了解易數 6、7、8、9 數,除了有占卜的作用外,還有下列兩項性質;
其一、7、8 或 6、9 合為 15。15 乃是天地之數。這是陰陽觀念結合在一起的表示,有此表示,我們便可以了解為何洛書要以十五數為整合之數了。洛書即是代表天地之數,也就是代表天地的結合。
其二、6與9為變數之極,所以卦象裏的爻象以6代表陰爻,以9代表為陽爻,在卦爻最下面一爻為初九或者初六,在最上一爻就以上九或上六來表達爻已至極,無法再變了。在一個卦中的一至六爻,每一爻都有變的可能。爻的變動,或由9變8,或由6變7。故用9用6來分別說明爻性是適當的,但實際上,爻變或不變,是由筮數來做決定的,故初六爻可以是7,上九爻可以是8。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易象和易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我們仍可區分象數與數象兩類的〔數〕與〔象〕的關係。講象數的易學往往未能將兩者分開,因而造成混淆,總是讓初學者一知半解。以象為數,也就是使用〔數〕來決定或表現〔象〕,即是數象。漢易中的九宮、飛伏、半象、互體等,都可以用數的關係表達。嚴格來說,因為整個卦都可以用數字來表示,當然,卦與卦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數的關係來表示。但即用數字,其所含和傳達的仍然是象。當然,也有一些情形,明顯的是以象為數,例如「天干」與「地支」為計算年月日的方法。「天干」與「地支」都是以〔象〕為範疇的,代表著一個生長過程,故具有濃厚的〔象〕的誠分。因此我們可以說〔象〕中有〔數〕。但在【易】中的「太極」或「太乙」的觀念以及兩儀、四象、八卦等觀念中,都是以〔數〕為〔象〕的,也就是在〔數〕中有〔象〕。尤其是「河圖」和「洛書」之數,也可以說是更整體的、更抽象的代表了,一種〔象〕或〔象〕的關係。我們可以舉「洛書」來做說明,「洛書」是 3 X 3 的方陣。如果問為何用 3 X 3?我在【易隱】中講過很多關於「天、地、人」三才的例子,那些例子也就是從「洛書」這裡來的,八卦也是由此而來, 3 X 3 代表了天地人三才的整體。 3 X 3 即表示天地人三者各種可能參透交流的相互關係。但 3 X 3 乃是 9 個數,9 個數之間要表現天地人的各種關係,自然要將 9 個數之間的關係加以調整,於是就有全面平衡的「洛書」,參考圖2-3



圖二-三 河圖與洛書圖

【洛書】之數,歌訣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其八方之位與八方之數均齊。在第一篇所講的「神物」就是指【河圖】和【洛書】。我們中國文化就是經由這兩種神物,衍生而來的。
【洛書】的每一行數字相加都是十五,無論你從哪個方向相加,當然必須經由中五為軸點,那麼,十五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呢?從哪個方向相加都是十五這又代表什麼意義呢?如果我們把15看成是以 5 + 10 ,到 15 代表是「生數」加上「成數」〔6 至 10 為成數〕的總合,也就是〔生長〕成長的過程。如果我們把 15 以 7 + 8 的總合,則 7 與 8 正是易筮穩定的陰陽數。如上所述,則 15 就代表陰陽穩定得結合了。最後的三行三列以及對角二列也都是 15 ,正表示了一種陰陽全面與全息的大和諧。我所謂的全息是指就 15 的構成方式而言。 15 的構成方式有八種,而每一種都是不同的「生數」與「成數」的組合之和。如果我們把原【洛書】圖,換成 3 X 3 的平面圖,用阿拉伯數字來解釋會更清楚。



圖二-四 全面平衡的洛書簡化圖

第四篇待序..........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