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控訴 Everything's Better Than a Hooker
沈默控訴 Everything's Better Than a Hooker
完全劇透很雷 如果要自己看片的請不要看這篇
THanKs
沉甸甸的穩妥
藍灰色的幕
緩緩的 哽咽地 說著一個悲傷的故事
是一個母親痛失親密女兒的故事
但是這故事裡 只有母親堅強的訴說著
而父親總在一旁似乎念想著甚麼
沉默 不語 深思
而故事裡已經不在的女孩也有著一雙兒女
但兒女不知道在哪裡
而失去母親的孩子也同時失去了殺死母親的父親
然後還得用從母親繼承而來遺產幫父親支付母親的喪葬費
然後失去雙親的孩子見不到父母也見不到愛他的祖父母
所有的人都在為這個消逝的生命哀痛
不願意讓她的死亡只剩下死亡
所以要讓她的努力被看見
當她努力地掙脫家暴的婚姻後離家
當她離家帶著孩子無法自己扶養孩子
所以她選擇成為性工作者
但在短暫的五個客戶之後她的孩子被帶離她的身邊
帶回了那個會家暴的前夫身邊
然後她再也看不見 但她只在這五個交易之後就成了永恆的印記
然後她再也無法爭回她的孩子 只因為她曾經是性工作者
然後的然後 母親總會因孩子而堅強
然後她再度為了爭回孩子而為性工作者發聲
因為她覺得相較於此 那個家暴而瘋狂的父親並不適合孩子
但社福機構並不寬容
國家並不寬容
鄰人們並不寬容
一切的一切最終成了一場短暫三年之後才能見到一面的悲劇
悲劇還就發生在孩子的面前 瘋狂的父親用31刀殺死了母親
然後的然後就是剩下了那個充滿悲傷還被連帶汙名化的母親
還有一切的不明
而這一切的一切發生在我們熟悉的瑞典典範的國度
甚麼自由 甚麼高尚 甚麼價值 甚麼道德
似乎一切一切都建構了一個殺人的國家機器
以保護兒童之名行威脅親權期強迫修正之實
甚麼樣的局面可以走到這樣的地步
然後我們這些國境外的人還只看見那個非常正面的一面!?
1986-2013 Jasmine
所以23歲離婚有兩個孩子,27歲死亡
看完之後的沉重或許在每個人心中都甸出了不同的重量
而與談人正好是成大的黃于玲教授那個誘導的方式很特別
說實在很少看到這樣的映後座談”課”
讓我深刻的覺得是成大STM的老師們都會把講座弄成了課堂
還是因為她們的課堂經營就很演講!? 所以我常說成大的學生很幸福
不過不是重點 重點是內容知識含量都非常足夠 不只讓你思考還給你知識
對於這樣的映後座談其實是很棒的 不會亂談一通
當然那個誘導有了一個框 會有脈絡性的提問 這樣不會太發散
每個不同領域的人會就某一個方向去關切提問
從同一件事情上看到了各方關切的不同面向
一樣坐56分鐘 每個人腦子裡轉的東西都不同
但大概我通常就是那種看個電影就會有一堆念頭的傢伙
畫面 畫面 節奏 節奏 被老師說中了 學了啥東西 看電影都不純粹 中毒很深
偏偏又是紀錄片 我基本上在陳述內容回想時其實又想到了平衡報導的問題
如果我們都只讓一方說話 然後這方說話又說的很真誠
然後集合很多相同的論點 而且又是一個我們不熟習的國度
那其實某種程度就是一部很好的洗腦片了……
當然不諱言議題很重要,內容很重要,
但如果因為這樣就讓大家對一個典範起了質疑,我想這部洗腦片很成功了
不過事情真的是這樣嘛!?
如果是這樣怎麼可能會草草了之!?
但或許也還在醞釀著甚麼
不過其實站在相信的立場上,如果這個典範的修正夠積極,他們可能會在看見問題後也積極地修正,畢竟一個50/60年代性開放主義高張到80年代極勝的國度,然後在90年代後馬上轉為保守,禁止性交易到目前的狀態,這樣快速的轉折,也是一個國家願意因此而快速修正的過程,如果是這樣,或許那個風氣還是先進的,之後就看態度以及修正的方向了,不是嘛!?
而另外在於那個道德典範國家及1993年後道德指標及國家法律標竿輸出的自我預設姿態,我們只能說很欽佩,某些狀態也真的或許非常的有效能,所以才會在世界各地都有著一種莫名的”瑞典典範”!!
而這個問題可能也只能問問那真的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畢竟都只是外面的人們,而裡面的人們到底身在其中又是一個甚麼狀態,非常值得深思!!而我們自己擁有了甚麼,其實該反思的大概是我們自己對於相關議題上的態度,你汙名化了甚麼嘛!?你懂得那些少數族群人們的心聲嘛!?真的是保護嘛!?還是只是以保護之名行強迫修正之實!?到底誰的道德才是道德!?到底你怎樣活才是一個人!?誰來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