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7 14:30:21小林

機場掌2000億經費 就怕把關不良

新聞來源 :自由時報
詳細新聞內容

機場掌2000億經費 就怕把關不良
記者李文儀/特稿

桃園機場公司成立後,單是正在進行的第一航廈整建工程,及後續跑道整建、第三航廈興建、航空城區段徵收等重大建設,總建設經費就近兩千億元,還有每年數十億元的勞務外包及設備維護等標案,再加上公司新增投資營運項目,在公司化以提升機場效能之際,相關利益走向,令人關切。

桃園機場是台灣最賺錢的機場,和高雄小港是國內「唯二」有盈餘的機場。過去「吃大鍋飯」的時期,桃園機場賺得再多,還是得把利潤分給別的機場建設,伸手向民航局要錢。

為了提升效能而公司化後,桃園機場終於可以賺錢自己花,確實有助激勵員工提升競爭力,但是經營彈性也會相對招致降低監督檢核機制的問題。以重大投資案為例,過去五千萬元以上標案就得報交通部核定,公司化後則大幅提高為十億元。

配合客貨運量成長及桃園航空城發展,交通部已規劃多項桃園機場的重大建設,包括正在進行中的第一航廈改善工程,總經費近廿億元;跑道道面整建及助導航設施提升工程預定一百零三年前完工,總經費高達一百零七億元;預定明年啟動的第三航廈及複合式商業設施等共六百七十億元,及後續第三跑道六十一億元、衛星廊廳二百零三億元,全部金額超過一千億元。還有每年廿、卅億元的勞務外包標案,及像明年多達八.三億元的建築及設備計畫等。另外因應航空城發展,預定明年展開一千六百公頃的區段徵收作業,總開發成本約八百四十五億元,機場公司可以掌控的利益近兩千億元。

機場公司並新增各項投資事業的營運項目,往好處看,可藉由投資經營商場、自由港區或外國機場等事業,增加業外收入而為機場獲取更大利潤;但是另一角度分析,投資案的把關不良,有心人士也可能透過投資而獲取私利。

桃機公司如何以專業表現,贏取全民對其分配運用相關利益的信任,大家都在看。

自由時報電子報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nov/2/today-fo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