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0 09:20:08D’Artagnan

國軍花木蘭隊史回顧

昔日軍中情人 安慰鼓舞多少戰士

木蘭隊解編女英豪憶往

2005.06.26-中國時報-

江慧真/台北報導
 

 國軍政戰「木蘭隊」將解編!五十六年前,這群來自上海、南京的女知青,在愛國心驅使下進了國軍部隊。隨政府遷台,這個戰時擔負重要任務的「女青年隊」,正式在屏東阿猴寮成軍;半世紀後,國軍精實案下解散令,素有「軍中情人」美名、讓不少軍人懷念不已的的女青中隊,七月一日將宣告走入歷史。

國防部政戰作戰總隊昨天特別舉辦惜別會,女青年隊畫下圓滿句點。「木蘭一期」的女青隊成員,轉眼至今已是滿頭白髮、兒孫成群的阿嬤,她們闊別多時候相遇,已在各職場佔據一角;看著當年「女英豪持劍騎白馬」的隊徽,木蘭阿嬤們昨天精神抖擻唱起軍歌,踢正步大聲答數的同時,更感慨起歷史、政治的變化。

時光倒轉回到半世紀前,對日抗戰剛結束,共產黨勢力蔓延,國軍處於艱苦時期,在提升戰力、求才孔急下,國防部罕見的招募了四百名來自上海、南京的愛國知識女青年,擔任起政治訓練、宣傳、文康和衛教等工作。民國三十八年三月八日,國軍遷台,正式選在屏東阿猴寮成立了「女青年訓練大隊」,長達一年九個月的訓練後,以准尉任官,這群女兵開始了各國軍基地巡迴,不管是高山峻嶺或金、馬離島,甚至偏遠的烏坵,都可見她們的倩影。

女青年大隊成立以來人才濟濟,名人不少、美女成群。資深的包括專欄作家薇薇夫人(樂茞軍)、其妹也是台大中文系教授的樂蘅軍、超級廣播員白銀阿姨、前政戰學校藝術系主任李沛教授,還有獲選為八二三砲戰戰鬥英雄的楊秋月、趙國琴、國軍英雄的張海平等人。
 

 年輕的新生代中,也有日前才被國軍人才招募中心選去拍攝CF的「軍中情人」陳伊凡、朱國榮等女軍官。這支國軍史上唯一一支執行「面對面」宣教、輔導諮商的部隊,任務包山包海,過去戰時不僅得照顧傷兵,執行衛教、政令宣導和團康工作,還要耐心傾聽官兵心聲,協助國軍紓解心理問題、情緒壓力,甚至還得擔任部隊之間溝通的橋樑。

女青年中隊解散後,將改分發為心戰官、新聞官,轉往各心戰單位繼續任職。而對於離島至今仍保有所謂的「木蘭村」,民進黨女立委莊和子、薛凌等也要求國防部,應保留營舍後改建成「木蘭軍史館」,供作留念之用。

圖為莒光日之花--朱國榮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