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5 18:34:46D’Artagnan

國軍可考慮的MBT--萊克勒主戰車

主要參考: 杜微, Y2K世界主戰車,p44-48

萊克勒式主戰車(leclerc)是西方主要戰車研發國中,最晚研發的一種,使用的科技自亦最新,故有「20世紀最後戰車」、「最後傳統構型戰車」的封號,擺脫前代AMX-30重機動性而輕防護的MBT設計,走向現代戰車火力,機動力,防護三者均衡的設計(與豹二、M1A1設計理念相同,英國仍堅持防護力,火力為先,犧牲機動力的設計---挑戰者二型為其代表)。外型緊緻,有利於掩蔽、運輸,有利於降低車重,提高出力/推重比(27.5hp/ton)。以六對路輪支撐車體,有利於靈活轉向,由於(複合)裝甲採模組化設計,使得戰損更換或換裝新型裝甲更為簡易,無須變更車體設計。

本車採SACM V8X-1500型柴油引擎,附有SURALMO增壓系統,提升汽缸燃燒室額外的進氣效率及旁通氣路,能產生類似燃氣渦輪發動機的效果(加速快,M1系列使用,但耗油量大),又保有柴油發動機維修簡易及省油之特性,2500rpm可達最大出力1500hp,配合前進5檔,後退2檔的SESM ESM500型變速箱及液壓轉向,0-32km/h只要5sec,最大路速71km,且噪音小,方向盤操控,其動力系統具不冒黑煙,紅外線訊跡小,電動加油,低溫啟動容易,及SAGEM電腦控制等特性。發動機關閉時,仍可由TM-307B燃氣渦輪副發動機供應砲塔,射控系統,與電腦系統維持運作(有利於執行靜默戰車獵殺的任務)。

本車採液氣壓懸吊系統,使用自動裝彈機(無裝填手),乘員三人,主砲為GIAT的CN120-26型光膛砲.較美德現役MBT使用的44倍徑大,彈種主要為APFSDS及HEAT彈;DU衰變鈾彈頭與反直升機砲彈正研發中;其最終主砲可能換裝140mm,可攜彈40發,(22發於砲塔後方彈倉,18發於車體前部駕駛右方彈倉內)。砲塔左側有一挺12.7mm同軸機槍,射手出入口旁有一挺7.62mm防空機槍(須伸出車外用槍),有遙控式7.62mm槍塔供選用(阿聯採購的即有此配備)。

射控系統包含熱影像儀、HC-58型雷射測距儀、車長及射手之穩定瞄準器,各類感測器與中央數位處理器;砲身穩定器加上高自動化接戰程序使萊克勒首發命中率達95%,測試時一量 萊克勒於行進間摧毀六個移動及靜止目標只花35sec, 對單一目標循環時間4-6sec。

砲塔後部兩側裝甲內置兩組四管煙幕彈發射器,稱為AVCP防禦系統,射程70m,可拋射煙幕彈,紅外線干擾彈,人員殺傷雷及破片琉彈,為一多用途防衛系統,目前雖不具主動偵測威脅能力(俄製新型戰車上配有主動偵測系統,可偵測反戰車飛彈來襲方向,並整合車內感應器資訊,發射榴彈幕以迎擊ATGM),但GIAT會將其整合於下一代DAS戰車輔助防禦系統上。萊克勒具整合式電腦處理器,亦即戰場管理系統,可與指揮所及其他友軍單位連接資料鏈,掌握及時戰場動態,提升單車反應力及戰場生存性。

法國陸軍503教導實驗團於1994年1月14日首先取得量產型萊克勒後,估計第一批共生產310輛,次批生產110輛,總數共420輛,可持續生產至21世紀;唯一的外銷國—阿聯於1993年採購436輛熱帶型萊克勒。車體可外掛K2D排雷套件(含一具除雷鏟與兩具火箭排雷索發射器,相關標定裝置…等),衍生車型有ARV(裝甲救濟車)、EPG(裝甲工程車,具一座142mm臼砲,供爆破工事用,作用類似M-60工兵車)及ABLV(裝甲橋車)

〈對國軍啟示〉

兵整中心於1990年成功研發M-48H勇虎戰車後,宣稱下一代自製MBT將於民國90年(2001年)研發完成亮相;但至今(2005年)仍無下文;從中科院數年前展出戰車用雷射警告器的進度看來(以照片展示,裝於M-48H上測試),此一計畫受拖延甚至取消的可能性很高(蓋因戰車許多射控/動力元件仍須外購,加上近年陸軍預算縮減,是否有財力支持自製戰車仍有疑問)。純就下一代MBT的需求(自製/外購)觀之

參考標準當以Leclerc為對象,低矮車身,複合/模組化裝甲,優異的柴油動力引擎(1500hp馬力,現役的M-60/M-48H只有750hp,但車重略輕),適中的車重(54.5ton,較豹二A5,M1A2的60ton以上輕了不少),強大的火力(120mm 52倍徑,將換裝140mm主砲),優異的射控與先進的戰場管理系統,各方面平衡且優異的設計值得我軍參考(無怪乎我國陸軍傳出有意採購此型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