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貓的起源
家貓的起源
重點1:透過DNA族譜的檢測發現貓被馴化可推至一萬年前.
重點2:最早馴化貓的不是埃及人是住在肥沃月彎的兩河文明(在今伊拉克兩河流域一帶)
重點3:中東的野貓亞種才是現代家貓的祖先.
重點4:貓最早是透過扮演人類環境裡的清潔者(類似非洲草原食物鏈中的鬃狗),進而從人貓間的互動發展出 彼此得到撫慰的功能.直到被當作家人一般的對待.
大致而言,貓實在不像是適合馴養的動物。大部份家禽家畜的祖先都是群居動物,有清楚的優勢階層。(人類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利用這種結構,取代了領袖個體,也 因此有助於控制這整個具凝聚力的群體。)這些群居動物本來就習慣過著摩肩接踵的擁擠日子,所以只要提供足夠的食物與庇護,牠們很快就適應了圈養的生活。
相反的,貓是獨來獨往的獵食者,兇猛抵禦同性別的其他貓兒、捍衛自己的生活圈(例外:當一區域中的食物來源夠多或有強大的天敵需要共同抵禦時,貓兒也會發展成群居關係,但除了獅子之外並不像其他群居動物一樣,彼此之間有明顯的主從關係)。此外,絕大多數家畜吃的都是容易取得的 植物性食物,相較之下,貓卻是專一的肉食動物,這代表牠們的消化能力有限,只能消化肉類──食物的選擇就少了很多,事實上,牠們連品嚐甜美的碳水化合物的 能力也失去了。至於對人類的功用,我們只能說,貓並不是很受教。人類因為想利用其他家禽家畜執行特定任務,而把牠們從野外帶回來繁衍,貓卻可能是因為發現 有機可乘,而自願和人類一起過日子。
9000~10000年前,也就是在新石器時代,肥沃月彎的早期人類聚落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任何 夠靈活、也夠好奇(或是夠膽小、夠飢餓)的野生動物都能好好探索一番,家鼠就是其中之一。在位於以色列、時間約可追溯到一萬年前一處人類首度用來貯存野生 穀物的地方,考古學家發現了這種起源於印度次大陸的齧齒動物的殘骸。家鼠也許競爭不過當地的野鼠,但因為進駐了人類的居所與穀倉,而得以生生不息。
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就是這些家鼠引來了貓。不過村鎮郊區的垃圾堆,吸引力也一樣大,那些夠靈活機警的貓因此有了全年不打烊的覓食處。這兩種食物來源都會鼓勵貓兒適應人類聚落的生活,套句演化生物學的術語,天擇會偏好那些能跟人類共居、因此得以接觸垃圾與老鼠的貓兒。
以在老人院的實驗為例,與未飼養貓兒前相比在貓兒的陪伴下,對於老人們的心理不適如憂鬱有很大的改善.老人活的更快樂並且壽命延長了.套一句流行語,貓對於老人而言大幅減少了因為遠離家人朋友集體圈居引起的種種不安.某一程度上貓兒滿足了老人們的心理需求.
實際上,食物來源並不足以全然解釋貓兒如何會變成人類的寵物,人類對於貓兒的撫摸擁抱等行為,不只人類可以得到極大的撫慰,這種極似母貓照顧幼貓時的行為,也讓貓兒相對的得到極大的撫慰!或許這才是貓兒心甘情願的成為人類寵物的原因.
資料來源: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ct/scientific/1083/3/124637760037071033007.htm
下一篇:不要給貓帶鈴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