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12 00:11:31斐爾

叫死亡太沈重



愛蜜麗(Emily dickinson) 筆下的死神持琥珀手杖,頭戴蘇格蘭紳士帽,溫文爾雅地詢問她是否有空移駕與他共赴黃泉,愛蜜麗欣然答允死神的邀請,兩人乘坐馬車暢揚家鄉的原野與學校,中途暫歇驛站回觀時光悠悠飛逝,又再次朝永恆的亡者之鄉啟程。死亡在詩人的筆下成了最後的歸宿,一點都不像中國傳統觀念不論有罪與否都會下地獄見閻羅接受審判。

死亡,是一了百了的結局,鶯兒燕子俱黃土;千愁萬苦,為留待騷人,來往雁丘處。不只歐洲玄學派詩人(John Donne)愛歌頌死亡,中國人似乎也特別偏好往生者,尤其是身亡的藝術家。生前默默無聞含冤而終的藝術家死後一系列文集賣到斷市,不但遺愛生者,也造福大發死人財的出版商。就如蝦子螃蟹海鮮類活的時候不能生吃,放滾水葛屁一死就紅,紅得紅得大紅大紫不青不白,尤其是西方的出版社最喜歡出版作者遺留的日記,大爆不為人知的醜聞稿饗讀者,因此許多作家的遺囑都署咐律師速將遺稿燒毀,怕被有心人舉發內幕。反觀這方面中國人較厚道,對死者總是揚善隱惡歌功頌德,每個人死後都成不可侵犯的聖人,稍有微詞就被打成褻瀆先賢的杵逆犯。

貪生怕死似乎是普天下的通病,但中國人對死別有講究;生前找風水大興陰宅置棺材,死後搭配生辰八字擇良穴入土為安。好些日子還要開墳撿骨收甕,否則死者會睡得不穩夜夜托夢禍殃子孫永劫不復,當中黑色幽默可見一斑。每年我討厭的日子就是清明節,七早八早勞師動眾摸黑祭墳,與素昧平生的三姑六婆話天寶遺事,又匆忙返家補眠。

要是我就會交代兒女們幫我火葬,骨灰裝保特瓶放家裡。一來樣式繁多目不暇接,有可樂七喜沙士任君選擇,屆時到7-11選購即可,不需費思破財。二來塑膠為萬年不腐質材,耐打耐摔不變形,不像以往笨重的骨灰罈落地開花煙消雲散,愛擺哪就擺哪,輕薄不佔地,毋須再像過去專程前往公墳哀悼。寸土寸金的今日,我們應該珍惜有限資源,才不會跟死人爭地。



圖來自Blake的天真之歌版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