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8-28 00:12:54犬儒汪汪

【教育觀點】(9)戳破教改神話之三

三、基本學力測驗問題重重

(一)、只問生活不問課本才是恐慌來源

基本學力測驗出題方向為何,專家們異口同聲說不要死記活背,而是更靈活、更生活化,殊不知考題只問生活不問課本才是學生恐慌來源。

打開基本學力測驗題本、出版社模擬考題本,猛然發現百分之五十以上是課外,讀了三年的課本反而成為配角,怎麼能不慌張呢?難怪補習班生意興隆,越難準備、捉摸的考試反而成為補習班招生最好的促銷。

請回歸課本,不要以為套上時事的美麗外表,就能夠減輕學生壓力。多出那些累贅敘述反而干擾學生的作答與判斷。為了準備時事,學生要在繁重的課業中,每天大小考試的陣仗裡,縮短寶貴睡眠時間,去留意今天報紙的一角又發生了什麼事,真的很可憐。

(二)、新聞未必是正確的

出題委員要學生多看新聞,多注意時事,他們可曾想過,新聞內容永遠是對的嗎?報導的用字遣詞正確無誤嗎?

最近,我已經不常看電視新聞,原因就是記者信口胡謅的功力愈來愈強,不看也罷。但是學生為了基本學力測驗,他們得看新聞呀!新聞如果不慎用錯字、選錯詞都會影響到學生的認知。

舉例來說,最近的新聞報導車禍很喜歡用「失速」這個詞,「昨夜凌晨一輛自小客車『失速』墜落愛河..」、「台鐵拖板車溜逸,經過台中站後,『失速』撞上止衝檔」,用這個詞的記者真該痛打五十大板,罰他到國中重讀一年,理由是「誤人子弟」。「失速」是飛機飛行的專有名詞,例如「華航飛往名古屋的客機降落失敗,最後因『失速』墜毀於名古屋機場」,這才是正確的。把「失控」當成「失速」無異指鹿為馬,打五十大板算是輕的。

還有一則,「某自小客車高速衝撞『分隔島』後,翻落至道路旁的溪谷中」,這則新聞引起我的興趣,小小的縣道那來的「分隔島」,電視畫面終於帶到路旁白白矮矮的水泥塊。記者先生,那個應該叫「路墩」,擺在路旁防止人車掉落溪谷。分隔島是擺在道路中央分隔雙向車流,你把「路墩」當成了「分隔島」,我哭笑不得。

會有這麼一層擔憂不是杞人憂天,今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就有這麼一題「請判斷下列四則新聞報導中,那些用語、語氣是錯誤的?(複選)」相信日後這種題目只會多不會少。假如學生誤信了錯誤的新聞報導,結果在這種題目上選了以為他正確的答案(例如「失速」一詞),新聞報導的用詞錯誤卻要由考生來承擔,這損失要誰來負擔,乖乖看新聞的考生豈不吃了大虧?

拜託各位記者,發稿前請再看仔細。拜託各位編輯,不要再把錯誤的詞就這麼毫不保留地播出,你影響的可是數以萬計的考生啊!

(三)、題本耗紙甚鉅

(原〈多元入學環保篇〉內容)

聯考有什麼好處?拋開理念層面不談,就技術面,聯考較多元入學環保些。

聯考一科需要一份試題本(兩、三頁)、一張答案卡、一張非選擇題答案卷。現在實施多元入學後,不啻是樹木的一場噩夢,從甄試入學、申請入學的發售簡章開始,一本簡章只附一張報名表(據說要研議分開發售),略過考生為準備資料所耗印的紙張不談,後面還有一隻吃紙的大怪獸——基本學力測驗。

基本學力測驗同樣有一張答案卡,外加一份題本,也由於為了讓學生能夠從題目中去吸收資料,進而判斷資料,不去死背課本上的知識,也因此題目篇幅較長,每一面只能容納三至四題,粗略估計一份題本約八至十頁,共考5科,總計50頁。由於題本用完即不能再重複使用,今年將有30萬國三學生應考第一次學力測驗,那就是會有150萬本的題本將要丟棄,預計還有15萬人左右的學生會參加第二次學力測驗,也有75萬本的題本,一年下來總共有225萬的題本使用量,也就是有超過2250萬張紙將「畢其功於一役」,假使多元入學實施十年,那就要耗費2億2500萬張紙,這還不包括試場庶務上所需的紙。

或許十年後,會開發出類似線上托福測驗的方式來取代紙張,但現階段而言,考試本來就是需要紙張,但如此驚人的數據時,還是呼籲多使用再生紙吧!

附註:根據教育部公佈之「九十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問答Q&A」,每科的測驗題數並不相同。國文45-50題,英語45-50題,數學30-35題,社會60-70題,自然50-60題。

結語:
多元入學、基本學力測驗都是這波教育改革中的重頭戲,也將是成敗的關鍵。教改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多元入學是「暢通升學管道」的一環,重視學生在課本以外的能力,可是家長求好心切,學生像趕鴨子上架一樣,每項升學管道都嘗試,多元入學變成多元痛苦。而基本學力測驗肩負起升學考的重責大任,與當初規劃的資格考性質背離,同時試題內容靈活、生活化,反而變成刁鑽、背離課本的怪現象。今年將是驗證多年來教育改革的成果,請問學生的笑容在哪裡?

20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