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7 19:39:40犬儒汪汪

實習的意義為何?

寫完「實習老師該怎麼做?」這篇後,朋友問我,你這麼寫,難道實習老師都會照單全收嗎?相信仍有堅持自己理想,秉持著學習心態的人,好好度過實習的每一天,而非只是當個準備教甄的過客。

我說:「是的,我只是說得比較誇張點,但面對這麼嚴峻的教甄,難免人都有私心,為了自己前途著想,同樣是實習,想找輕鬆一點的,不做事雖然學不到經驗,但考上教職後再學也還來得及,所以實習有沒有做那些事,其實沒差。」

朋友疑惑地問道:「那你的意思是說『實習手冊』這種東西是編假的喔!裡面寫的行政、導師、教學實習通通不用學嗎?那實習的意義為何?總不是為了那一紙教師證書,什麼事都等到考上再學?」

「我認為實習的意義在於——認識未來30年的工作環境,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我說。

「怎麼說?」

我說:「想要當老師,跟真的當上老師,是兩碼子事,實習可以擁有老師的頭銜,體驗當老師的感覺,開始嘗試上台講課給不熟悉的學生聽,感受這一切是不是你要的?然後你可決定要不要繼續當老師,就好像企業有試用期,如果可以適應工作環境,那就繼續留下,如果覺得工作性質和自己個性格格不入,那提早離開,雙方也能把損失降到最低,所以我認為可以透過實習,來確認自己適不適合當老師。」

我們以前當學生那個年代,老師總是受人景仰,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老師就是學生的天,老師說的就是一切,學生照著做便是,沒有說嘴的餘地。可是換我當老師後,才發現社會風氣變遷,老師社會地位稍有降低,而學生也不是每個都百依百順,頂嘴、不甩老師是小事,甚者嗆聲、聚眾鬧事時有所聞。

其次,雖然我的頭銜是老師兼導師,但實際上的工作像是保母,教導國中生掃地、拖地、擦窗戶,這些基本該學的家事技巧,好像在家裡、在小學不曾做過,不是弄得亂七八糟,就是不懂清理的正確方法,學生只想快速了事,交差就好,所以我都得重新教過。另外像處理學生糾紛、功課退步、任課老師告狀、處理班級雜務(收錢、趕流浪狗、當偵探找小偷、批改堆積如山的聯絡簿、週記),偶爾抽空還要當心靈導師,聽聽學生的內心話,每天中午陪公子千金吃飯睡覺等。還好我當過實習老師,對處理這些事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國中導師等於萬能,什麼事都得做。

假使實習老師以為,每天穿得漂漂亮亮去上課,就能得到學生景仰、家長支持,任何常規只要講一次,國中生就會乖乖聽話,同學間永遠和睦相處沒有糾紛,以上種種純屬幻覺,現實中不會出現。

只有透過實習,才能親臨教育現場,從解決學生問題中,鍛鍊自己的EQ,如果沒有實習,很可能考上老師後,才會發現,國中老師大部分時間是在管學生、處理學生問題,教學部分比較少,考上才後悔跟當初想的不一樣,每天抱怨自己選錯行,早知當年應該填其他科系,那麼學校除了又多一個憂鬱的老師之外,對學生也不是好事。

美國總總林肯曾說:「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人。」沒有一份工作使人卑微,反而是人的想法使工作變成卑微。也許每個人實習的境遇不同,有人忙得要死,每天加班協助學校業務;有人則可以抽空讀書,過著平淡不被「重用」的日子。

但那又如何?重點在於——認清自己適不適合當老師,如果答案是的,實習生活會過得很精彩、很充實,你會為了當上老師而努力準備教甄,如果一開始就想躲避工作,想找個輕鬆的實習學校,那當上老師後,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學生事務,應該會覺得入錯行而悔不當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