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2 23:35:53犬儒汪汪

養羆人續集

我問朋友為何要告訴我這個故事?

他說羆源於獸性,即使易容變聲,但性格未易移也,幼羆其實不難辨識,但養羆人溺而愛之,朝夕相處竟未知之,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唯一能辨認人子與幼羆的人就是——老師,人子謙恭好禮,幼羆暴怒無常,老師眼中二者顯而易見,所以老師除了辨認人、羆外,更有擔負「驅羆入人」的重責大任,所以他才告訴我這個故事。

我搖搖手說:「太晚了,已經有兩隻幼羆畢業了。」

朋友說:「你既然發現幼羆,為何不好好教導『他』成為人?你不知道『他』出去會傷害多少人嗎?」

我說:「不是我不做,而是沒有權力去做。過去老師可以用『正道』教學生,所謂『正道』不過『恩威並施、賞罰並重』而已,老師對於人子施恩不避多,獎賞不避厚,不用細則苛求,人子自然安分守規。幼羆則不然,野獸只怕勢力比牠強的動物,而幼羆只怕棍子,只要棍子一出,幼羆一定乖乖聽話,順從教導,久了日脫羆性,日撻求其羆亦不可得。但是現在教育部剝奪老師的管教權,推行零體罰政策,老師只能施恩不能立威,只能獎賞不許處罰,無異驅老師入羆口,老師自保性命都來不及,奢言馴化野羆?教育部只屬意零體罰政策,空無配套措施,每有案件,或責難基層老師,或悶不吭聲坐視不管,這就是現代版的『率獸食人』!」

朋友聽完嘆了口氣說:「教育部要求老師要有高尚人格,賦予重責大任,卻沒有用同等的行動和言語來尊重老師。唉!我錯了,我以為你握有驅羆的權柄,沒想到是如此孤立無援,家長又辨認不出人羆之分,等到幼羆長大成禽獸,禽獸脫韁為野獸,養羆人又有幾人能全身而退?我想人世間的幼羆只會愈來愈多,請你多加保重。」

我聽了之後冷汗直流,故事中羆說:「聞人善育子,吾輩亦從之。」應該是句諷刺的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