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31 23:40:09犬儒汪汪
人活得好好的,為何要補習?
才國一的學生向我訴苦:「週一到週五都補到晚上九點半,回家洗個澡,寫完功課也都十一、二點了,我每天最不喜歡的事就是——起床!」我除了同情之外,也試著分析原因。
我覺得父母應調查孩子考不好的原因(學習態度、資質、師資教學、粗心)。如果先入為主的認定學生就是需要補習才會考高分,那可能數年後才會發現花了好多的冤枉錢,走了冤枉路。
一、學習態度:
如果學習態度差,上課心思飄來飄去,筆記不認真寫,作業不按時交,有問題不敢問老師、同學,學生不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很難有出色的成績,現在的老師不比過去,可以用強勢的方式(處罰)來達成教學目的,如果學生上課不專心,都不會得到糾正,奢言學習成效,所以家長要支持老師的管教,不止幫助孩子品行端正,也能在課業上更專心學習。
二、資質:
待國中愈久,不得不相信前輩說的:「唯上智與下智者不移」,有人天生是讀書的料,即使天天玩樂,但段考依舊屹立不搖,資深老師說:「能不能考上第一志願,一半是天資,另一半是努力。」有的學生聰穎過人,不用努力便順利考上第一志願,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仍要靠後天努力,才有機會,但天資真的太差,即使再怎麼努力,仍是白費力氣。
我們常說「行行出狀元」,家長真的要靜下來想一想,如果孩子不擅長讀書、考試,又何必逼他要往這方面來比,將來愈比愈沒有信心,最後連自信都沒有,豈不是逼死學生、累垮父母?我們應該趁孩子年輕時多多挖掘他的長處,該適時地放孩子去飛,「讀書只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一行」,這行待不下,外面還有海闊天空值得去試探。孩子若是只聽父母的話,父母也習慣凡事幫孩子決定一切,包含志向、職業,到最後孩子長大,順從的權威消失之後,孩子將何去何從?
歷史上,如果牛頓聽媽媽的話,牛頓是一位農夫;如果林懷民聽父親的話,現在是公務員;如果李安聽父親的話,現在是國中老師,如果《十月的天空》坎希姆聽父親的話,他是一名礦工,而不是美國太空總署總工程師。所以我會建議家長,關於待人處事、食衣住行要聽父母的話,關於人生這條路要怎麼走,多多聽孩子內在的話。
三、師資:
我會在家長日傳達一個觀念,現在的國中生態已非二十年前的國中了,就好像現在的公家機關辦公效率比起二十年前已大幅改善,現在的國中在教育部提倡校園民主化,已經有了變化,請家長要多觀察,而不是讓舊印象影響了家長對國中的看法。
有次去大賣場,結帳時聽到兩位太太在聊補習經。A:「還好你兒子才國一,你要趕快去報名OO補習班,不然國二就來不及了!」B:「為什麼?」A:「因為國中老師很混,只會唸課本,不補習絕對贏不過別人。」B:「對阿!對阿!我就是擔心這種狀況。」接下來就開始抱怨老師如何如何,好像補習班才有他們心目中的好老師。
我得說「這真是夠了」!過去的國中老師有其時空背景(民國57年辦9年國教師資缺乏),家長讀書時遇到的少數不適任老師早就退休。家長可以去查詢孩子的學校師資平均年齡為何?這6年,師資換血幅度很大,新進老師多數經教師甄試聘用,理論上應該比過去要好(不然幹嘛用新制度,結果素質還比較差?如果水準倒退,還不如回歸師資一元化。)我所認識周遭老師無不專精於各領域,每日用心準備教材,課堂全力以赴,只要學生肯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更何況國中生心性正值轉變,血氣未定,學校老師往往為此花費的心血勝於教學準備上。
但這些為學生品行的努力,在少數家長的心中還比不上「華麗」的分數重要,只要分數高,滿足家長面子的就是好老師。那品行呢?那對知識的興趣呢?老師很在乎學生的品行、學習興趣,那麼家長呢?
國中生這階段挺有趣的,有時課業不懂,卻為了面子不懂裝懂,不去問老師。但卻喜歡鑽補習班求速效,有好事者說:「這是因為學校老師說話囉哩巴唆,進度慢,廢話一堆,管東管西,不像補習班老師都整理好重點,一下子就懂了。論口才,補習班老師的笑話多好笑阿!而且補習班很厲害,考試都有辦法捉到重點,考好還有獎金可以拿呢!」
學校老師的話是多了一點,但這是發自內心的叮嚀與關懷,學校老師不太講笑話,是因為常配合學校辦活動,所以有進度壓力,還有如果班上不夠自律,一講笑話就難以收回,乾脆不講,要聽笑話自己買一本笑話大全,回家自己看。另外有些補習班直接跟書商買和學校一模一樣的平時考卷、題庫光碟,讓同學先練習過,然後在學校考高分,用來當作樣版吸引其他同學、家長趨之若鶩,誤以為補習班有神效,在我看來這叫做「作弊」,至於有獎金拿,別忘了,那是父母繳的血汗錢的九牛一毛。
另外補習補久了會有「奴性」,好像不補習就沒有信心參加考試,現在的社會已經到了無所不補的地步,大陸熱中嬰兒學游泳,我們流行父母補「嬰兒手語」,上雙語幼稚園(補英文),等到小學補才藝班(畫畫、紙黏土、音樂),考智優班要補,考私立中學要補,考研究所要補,連考老師也要補,法律系學生更要從大一開始補,這是什麼社會阿!洪蘭教授曾說:「如果未來孩子進入社會的是一個還未被發明的知識,現在補這些習有什麼用?」
我們必須正視社會風氣熱愛補習,好像從正常教育中無法學得知識,必須用補的,用灌的,才能學到知識,家長非得把子女搞得筋疲力竭才甘願。古人就有例證,像曹丕〈典論論文〉中:「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太容易取得的資源不太重視,反而相信花大把銀子換來的教材、師資比較會有效果。
洪蘭教授說:「人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如果家長願意擺脫「比」的心態,從小觀察孩子的興趣,繼而輔助他,這才是適合孩子的路。國際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小時熱中拍攝電影,父母和妹妹成為隨傳隨到的臨時演員,母親還允許他用烤箱烤十幾罐的櫻桃,用來製造片中需要「血淋淋」的畫面。李安當年就讀南一中,兩次考大學聯考都落榜,讓李安的父親(南一中校長)很失望,李安活到二十幾歲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而西方的史匹柏十歲就開始了他的導演夢,不知道有多少像李安這樣的人才被傳統的價值觀給淹沒了。
我建議家長,人活得好好的,為何要補習?如果不是孩子願意主動學習,補習只是個安慰劑,剛開始可能有用,但用久了,就愈來愈依賴它,到最後藥效失效時的結果,就是家長理想幻滅時。我們的傳統價值觀不喜歡學生玩,認為那是浪費時間,但是看到最近網路搜尋引擎google花了15億美元收購youtube,網路拍賣公司ebay花26億美元買下skype時,我們必須思考,未來是靠創意競爭的時代,用補習來佔據孩子的時間以求得「好成績」的思維必須檢討了,未來的競爭力在人力資源,而人力資源必須靠教育,如果教育還只是拚升學、拚成績,再來幾個教改都不會成功。
我覺得父母應調查孩子考不好的原因(學習態度、資質、師資教學、粗心)。如果先入為主的認定學生就是需要補習才會考高分,那可能數年後才會發現花了好多的冤枉錢,走了冤枉路。
一、學習態度:
如果學習態度差,上課心思飄來飄去,筆記不認真寫,作業不按時交,有問題不敢問老師、同學,學生不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很難有出色的成績,現在的老師不比過去,可以用強勢的方式(處罰)來達成教學目的,如果學生上課不專心,都不會得到糾正,奢言學習成效,所以家長要支持老師的管教,不止幫助孩子品行端正,也能在課業上更專心學習。
二、資質:
待國中愈久,不得不相信前輩說的:「唯上智與下智者不移」,有人天生是讀書的料,即使天天玩樂,但段考依舊屹立不搖,資深老師說:「能不能考上第一志願,一半是天資,另一半是努力。」有的學生聰穎過人,不用努力便順利考上第一志願,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仍要靠後天努力,才有機會,但天資真的太差,即使再怎麼努力,仍是白費力氣。
我們常說「行行出狀元」,家長真的要靜下來想一想,如果孩子不擅長讀書、考試,又何必逼他要往這方面來比,將來愈比愈沒有信心,最後連自信都沒有,豈不是逼死學生、累垮父母?我們應該趁孩子年輕時多多挖掘他的長處,該適時地放孩子去飛,「讀書只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一行」,這行待不下,外面還有海闊天空值得去試探。孩子若是只聽父母的話,父母也習慣凡事幫孩子決定一切,包含志向、職業,到最後孩子長大,順從的權威消失之後,孩子將何去何從?
歷史上,如果牛頓聽媽媽的話,牛頓是一位農夫;如果林懷民聽父親的話,現在是公務員;如果李安聽父親的話,現在是國中老師,如果《十月的天空》坎希姆聽父親的話,他是一名礦工,而不是美國太空總署總工程師。所以我會建議家長,關於待人處事、食衣住行要聽父母的話,關於人生這條路要怎麼走,多多聽孩子內在的話。
三、師資:
我會在家長日傳達一個觀念,現在的國中生態已非二十年前的國中了,就好像現在的公家機關辦公效率比起二十年前已大幅改善,現在的國中在教育部提倡校園民主化,已經有了變化,請家長要多觀察,而不是讓舊印象影響了家長對國中的看法。
有次去大賣場,結帳時聽到兩位太太在聊補習經。A:「還好你兒子才國一,你要趕快去報名OO補習班,不然國二就來不及了!」B:「為什麼?」A:「因為國中老師很混,只會唸課本,不補習絕對贏不過別人。」B:「對阿!對阿!我就是擔心這種狀況。」接下來就開始抱怨老師如何如何,好像補習班才有他們心目中的好老師。
我得說「這真是夠了」!過去的國中老師有其時空背景(民國57年辦9年國教師資缺乏),家長讀書時遇到的少數不適任老師早就退休。家長可以去查詢孩子的學校師資平均年齡為何?這6年,師資換血幅度很大,新進老師多數經教師甄試聘用,理論上應該比過去要好(不然幹嘛用新制度,結果素質還比較差?如果水準倒退,還不如回歸師資一元化。)我所認識周遭老師無不專精於各領域,每日用心準備教材,課堂全力以赴,只要學生肯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更何況國中生心性正值轉變,血氣未定,學校老師往往為此花費的心血勝於教學準備上。
但這些為學生品行的努力,在少數家長的心中還比不上「華麗」的分數重要,只要分數高,滿足家長面子的就是好老師。那品行呢?那對知識的興趣呢?老師很在乎學生的品行、學習興趣,那麼家長呢?
國中生這階段挺有趣的,有時課業不懂,卻為了面子不懂裝懂,不去問老師。但卻喜歡鑽補習班求速效,有好事者說:「這是因為學校老師說話囉哩巴唆,進度慢,廢話一堆,管東管西,不像補習班老師都整理好重點,一下子就懂了。論口才,補習班老師的笑話多好笑阿!而且補習班很厲害,考試都有辦法捉到重點,考好還有獎金可以拿呢!」
學校老師的話是多了一點,但這是發自內心的叮嚀與關懷,學校老師不太講笑話,是因為常配合學校辦活動,所以有進度壓力,還有如果班上不夠自律,一講笑話就難以收回,乾脆不講,要聽笑話自己買一本笑話大全,回家自己看。另外有些補習班直接跟書商買和學校一模一樣的平時考卷、題庫光碟,讓同學先練習過,然後在學校考高分,用來當作樣版吸引其他同學、家長趨之若鶩,誤以為補習班有神效,在我看來這叫做「作弊」,至於有獎金拿,別忘了,那是父母繳的血汗錢的九牛一毛。
另外補習補久了會有「奴性」,好像不補習就沒有信心參加考試,現在的社會已經到了無所不補的地步,大陸熱中嬰兒學游泳,我們流行父母補「嬰兒手語」,上雙語幼稚園(補英文),等到小學補才藝班(畫畫、紙黏土、音樂),考智優班要補,考私立中學要補,考研究所要補,連考老師也要補,法律系學生更要從大一開始補,這是什麼社會阿!洪蘭教授曾說:「如果未來孩子進入社會的是一個還未被發明的知識,現在補這些習有什麼用?」
我們必須正視社會風氣熱愛補習,好像從正常教育中無法學得知識,必須用補的,用灌的,才能學到知識,家長非得把子女搞得筋疲力竭才甘願。古人就有例證,像曹丕〈典論論文〉中:「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太容易取得的資源不太重視,反而相信花大把銀子換來的教材、師資比較會有效果。
洪蘭教授說:「人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如果家長願意擺脫「比」的心態,從小觀察孩子的興趣,繼而輔助他,這才是適合孩子的路。國際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小時熱中拍攝電影,父母和妹妹成為隨傳隨到的臨時演員,母親還允許他用烤箱烤十幾罐的櫻桃,用來製造片中需要「血淋淋」的畫面。李安當年就讀南一中,兩次考大學聯考都落榜,讓李安的父親(南一中校長)很失望,李安活到二十幾歲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而西方的史匹柏十歲就開始了他的導演夢,不知道有多少像李安這樣的人才被傳統的價值觀給淹沒了。
我建議家長,人活得好好的,為何要補習?如果不是孩子願意主動學習,補習只是個安慰劑,剛開始可能有用,但用久了,就愈來愈依賴它,到最後藥效失效時的結果,就是家長理想幻滅時。我們的傳統價值觀不喜歡學生玩,認為那是浪費時間,但是看到最近網路搜尋引擎google花了15億美元收購youtube,網路拍賣公司ebay花26億美元買下skype時,我們必須思考,未來是靠創意競爭的時代,用補習來佔據孩子的時間以求得「好成績」的思維必須檢討了,未來的競爭力在人力資源,而人力資源必須靠教育,如果教育還只是拚升學、拚成績,再來幾個教改都不會成功。
上一篇:談錄音筆這種「新教具」
下一篇:請李遠哲院長當教育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