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2 10:46:13小瑩~

[轉錄]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一位中學生拿了一張「零分」的考卷給媽媽簽名,
那孩子的母親仍保持著笑容說:
「兒子呀!你就是這麼乖,老師說要蓋章,你就一定會拿來蓋章。
你是個好孩子!」

而後她問兒子題目難不難呢?
兒子竟說:
「不難呀!因為老師說:『考卷寫好可以去打籃球。』
以我的速度,寫好了,球場必定已客滿了,所以我只寫了名字就去打球了。
陽光又好,球場上那時只有我一人,好愉快喔!
反正考卷一定會發下來,回家再寫也是一樣。」

媽媽終於明白零分之後的另一段插曲;
兒子不在乎當時的分數,認為只要事後弄懂題目即可。真是灑脫!
這是源於他媽媽常說的「事後把考題全弄懂,跟考滿分的人一樣棒。」的觀念
在這個家只有包容與讚美。
兒女們經常把學校的大小事帶回來與爸媽共同分享。

有一次姊姊數學只考八分,氣得不想讀普通高中,想轉到高職去。

媽媽說從前大專聯考,被錄取者也有人數學是個位數的。只要有分數就有希望。
女兒在媽媽的鼓勵下,八分、十六分、逐步的往前進,
終於在高三下學期初就甄試上了大學。


班上另一位高材生就沒有這位小孩這麼快樂。
高材生常為九十九分而悶悶不樂。
因為他的媽媽是個完美主義者,
常說:「你怎麼這麼笨呀!幫你溫習了一晚,還如此粗心,掉了一分。」
少一分,回家可是要被敲一下頭的。
並且一百分與九十分所領的零用錢相差好幾倍!

再說聯考,差一分說不定就輸了幾個人哩!
孩子在這家中難得有笑容。
全家的情緒與孩子的分數息息相關。




一位功課老是掛車尾的小學二年級學生,
有一天,拿了一張九十分的小考考卷,興沖沖的跑回家告訴媽媽。

媽媽開心的把它框起來,掛在客廳。

晚上,一向成績很好的姐姐問弟弟:「班上有沒有人考一百分呢?」
弟弟回答說:「好多人呀!」姐姐又追問他,有沒有人九十分以下呢?
弟弟笑著說:「沒有啦!」姐姐暗自好笑,原來弟弟是最後一名呢!

父親出差回來,看到弟弟的成績,開心的說:「我的兒子進步好多!」
奶奶每天飯後,看著九十分的考卷就露出滿足的笑容,
親朋好友來了,就讚美這孩子。

這個男孩子覺得日子過得好快樂,好有成就感,
開始每天更用心在書本上,
功課扶搖直上,令同學刮目相看,老師也為之震驚,
為何一個老是掛車尾的孩子竟突然力爭上游!




今日的台灣,如果家有在學的孩子,
分數就常會影響著家庭的氣氛及親子的關係。

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心情,不受分數影響的人很少。

但分數真有那麼重要嗎?


分數之外,孩子要走的路,還很長。


*********************************


看完這篇文章
我聯想到這星期商業週刊第909期的Cover Story


主標題是第十名狀元
次標題是學生時的七十分
✽✽✽✽職場上的一百分


下面擷取雜誌內容的片段
覺得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來瞧瞧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09 期
作者:曾寶璐

在10倍速競爭的時代,「第1名」,是許多父母對子女的期盼、也是許多人的目標。然而,1989年,大陸小學老師周武提出的「第10名現象」研究,卻顛覆了舊思維:第10名之流的中庸學生,獲得的關愛眼神不多,但壓抑也最少,在人生賽局中,反而容易成為冠軍。

置身在耀眼的白小鴨之中,黑小鴨顯得黯然失色,然而,黑小鴨有「黑」的本色與活力,何不讓想法轉個彎,脫離「白」的隊伍、評價與迷思,走出黑小鴨變黑天鵝的尊容與自信。


今年是愛因斯坦發表影響全世界的「相對論」一百週年。這位近百年最偉大的科學家,在大學畢業後,當時還沒成名的他曾經回母校找老師,但他老師根本不認得他,還以為,愛因斯坦是一個想借錢而謊稱是他學生的小混混。

後來很多人在討論,愛因斯坦可能是小時了了,但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反問:「是愛因斯坦沒有什麼了不起、沒有才華嗎?還是學校的考試,沒有把他的才華考出來?」李遠哲說,愛因斯坦如果拿到考卷,看到第一個問題沒有道理,會好好地分析問題,而沒有回答。結果,拿回考試成績,可能只有二十分;但如果坐下來跟他好好探討一些問題,那可真是了不起。

學校成績,顯然看不出,誰能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一百年前如此,一百年後的今天依然,在中國大陸的一項小型調查,顯示類似的情況。

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杭州市天長小學老師周武受邀參加一次畢業學生的聚會。當時他暗自吃驚:那些已經擔任副教授、經理的學生,在學校時的成績並不十分出色。相反的,當年那些成績突出的好學生,成就卻平平。

這個現象引發周武的好奇,他開始追蹤畢業班學生,經過十年、針對一百五十一位學生的追蹤調查,周武發現,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這種動態變化中,小學的好學生隨著年級升高,出現成績名次後移的現象:小學時主科成績在班級前五名,進入中學後名次後移的,占四三%;相反地,小學時排在七到十五名的學生,在進入國中、高中後,名次往前移的比率竟占八一‧二%。

「第十名學生」潛力無窮

於是周武提出所謂「第十名現象」:
第十名左右的小學生,有著難以預想的潛能和創造力,
讓他們未來在事業上嶄露頭角,出人頭地。
這裡所指的第十名,並非剛剛好第十名的學生,而是指成績中庸的學生。
根據周武解釋,這個群體的共同特徵是:
他們受老師和父母的關注不那麼多,學習的自主性更強、興趣更廣泛。
至於名列前茅的學生因為得到父母、師長過分關注,
過分強化學科成績,反而扼抑了潛能和學習自主性。(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