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9 17:18:53艾文

重返米蘭 Day 2


《最後的晚餐》是聖經故事很常見的作畫主題,其中以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最為知名,這一幅畫是繪於米蘭的聖母感恩教堂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的食堂牆壁上,西元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聖母感恩教堂始建於西元1463年,由建築師索拉里負責修建。米蘭世襲的獨裁統治者公爵盧多維科想要擴建教堂,西元1480年找來了當時28歲的畫家達文西與另一位米蘭建築師伯拉孟特一同設計,伯拉孟特將教堂後部的半圓形後殿改為挑高的聖壇。此外也增建了方形迴廊、食堂等。西元1495年-1497年,達文西選擇了食堂北墻繪製《最後的晚餐》,此次壁畫達文西嘗試新的作法,捨棄一般濕壁畫的作法,使用他自己發明的一種新顏料,是一種油彩與蛋彩混合的顏料,而非中世紀時期廣被運用的濕壁畫顏料,其目的是想要呈現更鮮艷明亮的色彩。事後證明這個顏料不利於保存,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在五十年後就因濕氣而開始嚴重剝落,今日所見的原作其實絕大部分都是後世修補的。

西元1652年,教堂的修士在食堂牆上開了一道小門,因此將畫中耶穌與三個門徒的腳給截去了。西元1796年,拿破崙占領米蘭,聖母感恩教堂被軍方占用,據記載當時食堂被用來當做馬房。 西元1943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米蘭遭受強力轟炸,為保護畫作,軍方與人民以沙包、鋼架、木板將整面牆做了嚴密的保護,戰後修復了頃倒的其他屋體之後,才重新公開此畫。 西元1982年,義大利成立修復小組,開始用科學儀器輔助清洗並修補《最後的晚餐》,主持修復計劃的是米蘭的一位藝術史女教授比寧·布拉姆比拉Pinin Brambilla Barcilon。此舉雖滿足世人長久以來的願望,但也引起藝術界的一些爭議,因此修復過程相當久,直到西元1999年3月才重新公開展示此畫。西元2000年至今,《最後的晚餐》修補工作持續進行,而外界的爭議卻越來越大,有些評論家認為此畫被清洗的太過明亮,而藝術史家和宗教學家則在修復過的畫中發現了許多與眾不同的線索。


決定要去義大利時,艾文就想好要去看這一幅畫,實際上說這一幅畫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畫也不為過,聖母感恩教堂的食堂並不是什麼美術館,展出的只有這一幅壁畫跟其相關的歷史紀錄。無法現場購票,只開放預約參觀,實際上要提早2~3個月預約,參觀時間每一個時段 15分鐘,人數限制15人以下,基本上要求預約者提前15分鐘來報到換票,然後時間到會把人放進管制區,要到食堂前會有兩個門禁關卡,進食堂後也有工作人員一路監控。艾文跟簡姐姐2014年去的時候,當時食堂內是不能照相的,我們只能照在管制區內展出的複製品,不過看其他網友分享似乎 2016年就已經改開放可以照相。




《最後的晚餐》高4.6米寬8.8米,達文西將這戲劇性的一幕安排在一個大食堂裡,為了呈現出每位門徒的形象,達文西讓所有人物聚集在長條桌一方面對觀眾。耶穌在遭羅馬士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門徒共進晚餐,達文西把畫面鎖定在,耶穌宣布座中有人要出賣祂、眾門徒大為震驚的那一刻...。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十二個門徒分成三人一組共四組互動、議論紛紛。畫面的構圖以耶穌為中心向兩旁展開,達文西運用透視法呈現房間的空間感,畫中食堂兩邊的牆面與天花板上一格格的嵌板都向後退縮小,創造一種景深的效果,最後集中並消失在耶穌頭上後方的窗戶,這一點正是整個壁畫的中心點,也是視覺的焦點。窗戶的光線自然地落在耶穌的頭上形成光環的效果,完美的表達了耶穌的神性,可說是透視法極其成功的運用。



最受爭議的是第一組門徒約翰、猶大、彼得:最靠近耶穌的是約翰,約翰雙手互扣放在餐桌上,他的表情動作比起其他門徒平靜很多。由於達文西畫的約翰看起來年輕白淨很柔美,丹布朗在小說裡把他解讀為是另一個人「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但是這是最後的晚餐,不要說抹大拉的馬利亞了,聖母瑪利亞也沒在這一個場景出現。把男人畫得女性化對達文西來講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所以這一點實在有點牽強附會。約翰旁邊臉黑黑的就是猶大,他朝後倚著仿佛是嚇到倒退一步,猶大的右手肘擱在餐桌上,手裏抓著一只錢袋,錢袋裏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把頭塞到約翰和猶大中間的是彼得,彼得是耶穌的大弟子也是第一任的教皇。彼得似乎很激動地衝到約翰旁邊咬耳朵,彷彿是說:「要是給我知道是誰背叛老大,我馬上幹掉他...」他右手拿刀的姿勢其實真的很奇怪,或是有人認為那是憑空多出來的一隻手,總之因為這一幅畫本身破壞很嚴重,修復的過程中到底有沒有破壞到原作始創稿其實很難知道。


大家都知道達文西喜歡搞神祕,不希望大家一目瞭然知道他在做什麼,有人說要用鏡像來看這一幅畫...艾文的工具不多,只能很粗糙地用鏡子照出圖片,如果左右相反你有看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