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8 06:45:43ET小舖

病態性格影響心理健康

生活中種種壓力,使患上抑鬱症的人在近年激增。一個人的心理有問題,跟他的性格有密切關係。及早認識及改善性格,對提升精神健康,預防焦慮症、抑鬱症等有正面幫助。

焦慮症、抑鬱症很多時候與焦慮或憂鬱性格有一定關連。

性格五大特徵

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著名心理學家Costa & McCrae運用統計學的方法,歸納出性格的主要五大特徵,包括:

*神經質——時常經歷到負面情緒,如焦慮、憂鬱。

*外向性——喜歡尋求刺激和社交生活,對外在環境感到興趣。

*和悅性——傾向對人友善,有同情心及較易信任別人,相對地敵意較少。

*負責性——傾向自律、負責任和有上進心。

*開放性——傾向喜歡創意和思維的刺激,好奇心強。

每個人同時擁有以上5種性格特徵,只是可能某一個特徵比較明顯,形成主要性格。神經質特徵為主的人,常出現焦慮和抑鬱症狀,他們外向性較低,負責性卻過高。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V)把病態性格分為10種,其中強迫式、依賴式、逃避式的人格都與焦慮和抑鬱情緒症狀有關。此外,一些罪犯的和悅性較低,也擁有病態性格中的反社會型性格,可見性格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構成不健康性格原因

為什麼人會構成不健康的性格?

性格的構成,40%源自先天,剩下的60%,則與童年的家庭生活、成長經驗有關。英國心理學家約翰波比(John Bowlby)指出,如果至親例如父母,時常在嬰兒身邊,留心他的需要,嬰兒會感到被愛、有安全感和自信。在行為上,會較喜歡接觸外界環境、願意和別人玩耍,社交能力強,這稱之為安全型。反之,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需要不敏感,孩子會經歷焦慮,對父母有抗拒(焦慮型),或避免與父母有接觸(逃避型)。

人際關係和婚姻關係,都受性格影響。如焦慮型的孩子,長大後與人太親密時會感到不安,很難完全相信別人,也會擔心愛侶不愛自己,因而對關係充滿失望和憤怒。至於逃避型的,不在意有沒有親密關係,不會依賴別人,也不想別人依賴自己。

後天努力改善

雖然性格部分是天生,以及受童年經歷影響,但是仍可靠後天努力加以改善,如:

1.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的價值觀、核心信念,以及本身性格的特點、優缺點,從而肯定自己。發揮優點,加以磨練,散發潛能。

2.接納缺點

別對自己的缺點過於介懷,最重要的是分別哪些是不能接受,哪些可接受的,作出判斷。

3.反省過去

尤其面對某些困難時,會感到非常害怕、擔心,細心想想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4.勇於嘗試

即使面對失敗,仍勇於嘗試,作出改善。

5.接受意見

聽取好友勉勵、忠告,不要過於自我,處處拒人千里。

性格與心理問題

大部分病態性格的人,都不曉得自己的問題及有何影響,通常由身邊的人規勸後才願意接受心理治療。

異常行為

1.偏執型人格

對人不信任,妄想有人迫害自己,為了自衛,有可能會以激烈行動攻擊對方。

2.類分裂人格

表現退縮,為人內向,與人感情疏離,專注於自己的情感世界里。

3. 分裂型人格

與類分裂人格近似,但這類人通常會被人認為難以接觸,思想行為古怪。

戲劇性行為

4.歇斯底里型人格

常做一些引人注意的事情,喜歡操縱別人,表情過於豐富及誇張。

5.自戀型人格

自視高人一等,渴求別人的讚賞,但為人缺乏同情心,對失敗及別人的批評特別敏感。

6. 邊緣型人格

情緒不穩、反復、易怒,性格兩極化,如對人和事分類簡化,不是極好就是極壞。

7.反社會型人格

暴力傾向,為了個人利益而忽視他人感受、財產、權力等,對自己造成的破壞,並無罪惡感。

焦慮或遏抑行為

8.逃避型人格

在群體時感到緊張,對別人的拒絕過度敏感,避開任何衝突,無法建立人際關係。

9.依賴型人格

無法照顧自己,事事依賴別人,這是由於缺乏自信與安全感,難下決定。每當結束一段人際關係時,會馬上找尋另一個。

10.強迫型人格

完美主義,過分守時、精確、做事一板一眼,不懂變通。當工作無法完成時,或者無法下決定時會感到焦慮。

以上性格,都會使人出現不健康的行為,影響生活。不過,大部分擁有病態性格的人,都不曉得自己的問題及有何影響,通常由身邊的人規勸後才願意接受心理治療。
威爾剛 2020-01-11 00:20:23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