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02 18:37:39粉紅色無尾熊

台長創作:政府政策?還是長尾理論?

二○○四年時,Chris Anderson於美國《Wired》雜誌,從Amazon銷售大量冷門商品並探討「主流消失」現象,首度提出「長尾」(Long Tail)理論。大體上,邊際投入更小、邊際利潤更大、個性化生產等,都是長尾理論的關鍵,而繼避免同質化、低利潤的紅海策略,進入講求差異化、低成本的「藍海戰略」,再度成為熱門的新理論。若說這是一種透過創意與網路,進入個性化生產的模式,或許也不為過。然而,從傳統的「80/20」理論到所謂的「長尾」理論,電信業者的「長尾」在哪裏?

經過三年半的時間,亞太行動寬頻在二○○六年十二月中旬終於熬到一百萬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用戶,成為台灣第一家3G用戶突破百萬的電信業者。不僅如此,台灣大哥大在二○○六年的電信展中,也首度選擇缺席這個以往基於「輸人不輸陣」等等考量,捧個人場也會設法參與一下的電信業年度大拜拜。諸如此類的情況,不禁令人對於台灣電信業者是否有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味道。

在企業界,向來奉80/20法則為鐵律──百分之八十的業績來自百分之二十的產品;百分之八十的營收,來自百分之二十的客戶。然而,「長尾」理論卻認為,百分之九十九的產品都有銷售機會;換言之,就是把冷門商品的市場規模加總,將可望與暢銷商品相抗衡。

從2G語音通訊飽和以來,業界不少人士在追逐所謂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當時,有些電信系統業者便強調,3G市場並沒有所謂的殺手級應用(暢銷商品),而是一個個分眾市場(冷門商品)的累積加乘效應。

以平均一家3G業者新台幣一百億元的執照費用,加上數十億元的基地台佈建、每年三億元以上的廣告預算;一年多以來,五家3G業者的用戶數卻只有約兩百五十萬,不到全台行動電話總門號數的一成,用戶數更只有預估值得一半──而這些,還不包含電信業者對於3G手機的補貼費用;若以每位用戶五千元計算,兩百五十萬用戶就是一百二十五億元。

曾有一段時間,電信業者爭相競逐企業用戶市場。誠然,若以中華電信而言,大型企業用戶約占其用戶數的二、三成,但在營收所占比重,卻也是此等幅度,並不見得適用傳統80/20理論;相對地,一般用戶反而積沙成塔般地為其累積營收。更有意思的是,十年前,行動電話語音通訊讓電信業者在短短一、兩年內便賺回資本額,吸引更多人投入市場,甚至包含我們的政府在內,上百億的3G執照費用也其來有自;從某方面來說,這實在是個趨近於「暴利」的行業,政府怎麼能不從不同角度來課點稅,好增加一些財政收入。只是,相對地,也拉長了3G投資的回收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