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08 22:31:07歐布萊恩

亞洲可及性休閒旅遊調查案例分享 - 新加坡2/N




新加坡是一個小島國,總面積只有647.5平方公里。因此在建設政策方面朝高密度、高層建築發展。百分之八十五的總人口居住在由住發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提供的高層建築裡。另外住發局提供一項新鎮計劃(New Town),此計劃目的在配合特殊人口的需求,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社區設計概念(這種自給自足的社區概念和加州柏克來大學附近的社區類似,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柏克來社區的形成是未經過規劃的)。新鎮計劃以無障礙環境理念為設計基礎,例如在動線上以緩坡連接高差通往住家、停車場、公園、和其他設施,以升降機通往各樓層等。這在1970年代是個全新的概念,接下來,我們將以照片紀錄跟大家介紹這個社區。



Ang Mo Kio社區入口

新鎮發展概念:
新鎮所佔的面積以600ha到800ha之間為一單元,每單元包含8000住宅單位,人口約在150,000-200,000之間。市中心(TC)有商業中心、電影院、超級市場,其四周圍繞著6個鄰里,每個鄰里以鄰里中心(NC)為圓心半徑0.4公里。鄰里中心有市場、商店、銀行、診所、地方辦公室和鄰里公園。

其中Ang Mo Kio 新市鎮是新加坡新鎮計劃中最有名的案例(見Amg Mo Kio New Town平面圖)。社區中所有的公共建築物完全以符合身心障礙者的環境做設計,例如所有建築物間的通道皆能滿足輪椅使用者的空間需求。由此可見新加坡也認識到滿足輪椅使用者的空間需求也能符合大多數人的需求,因而以輪椅使用者為設計對象,非傳統上慣用的標準人(即6尺高的男性)。

根據聯合國的估計,世界上每十人當中有一人遭受某種程度的殘障。這項估計包括酗酒者和毒癮者在內。在新加坡,根據社區發展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的資料顯示的殘障人口總數和比例與美國、日本、或加拿大比起來是少多了。這也許與各國對殘障者的定義不同有關。新加坡對殘障者的定義是:身心障礙者是指那些因為生理或心理的障礙造成居家、安全、教育、職訓、就職、和休閒等機會受到限制的人(Ministry of Social Affairs, 1983)。而世界健康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對殘障者的定義是:比較偏向那些受限於人造環境的人。開發與建築控制部門出版的無障礙建築設計指南中指出:身心障礙者經常因為生理上的殘缺或障礙而受限制,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建築物上使用不便:
1. 實質障礙的存在,例如階梯、輪椅無法通行的門;
2. 缺乏適當的設施,例如斜坡道、升降梯、扶手;
3. 缺乏適當的公共電話和戶外家具等等。

Amg Mo Kio New Town平面圖
1. 圖書館              7.診所 P=停車場
2. 超市                  8.清真寺 MRT=捷運
3. 商店                  9.餐廳 B=車站
4. 辦公室              10.郵局
5. 市場                  11.電影院
6. 小吃街              12.公車轉運站



社區入口通道看向小吃街

從平面圖上可以看出這個社區的生活機能滿齊全的。我們沿著入口通道檢查這些機能單位的聯絡狀況。



從社區內通道看向MRT站

這是除了主要出入口外的另一條同一方向的聯外通路,是主要動線的部份。



有台階的捷徑或次要動線。



社區內的主要動線看似順著地形,以變化坡的方式蜿蜒在各機能區間,坡度看似和緩,沒有發現陡坡或不合理的坡道。



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以有遮蓋的通廊相連。騎樓是這個社區的建築特色,可能是因為天候的關係。



通道來到小吃街和商店街,後面有小吃街和商店街的附近有電影院和一個小型的兒童遊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