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03 01:41:14erica
生態環保教育 從孩子做起
這次訪問真的令人難過,
補訪問更讓人覺得煎熬,
事後更因此被我的他教訓,
生氣。
但幸好總算過了。
*********************
原文刊載於生命力公益新聞網:
http://vita.fju.edu.tw/ShowNewsDetail.asp?no=2003320153518
成立於二○○○年的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是由現任協會會長黃中所創辦。協會成員主要由淡水鎮的居民所組成。成立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的目的,是以淡水鎮為基準,推動環保及保護河川的保育工作。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義工許臺英表示,協會的主要宣導對象為淡水鎮的學生。許臺英指出,下一代也就是學童的生態環保教育觀念,是較成年人重要,因為成年人的生活習慣已經養成,若要他們重新學習、改變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下一代特別是小朋友,他們的可塑性較高。許臺英強調,生態環保的教育,應從孩子做起。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雖然只成立了短短三年,但許臺英說,他們一直為淡水鎮居民提供環保方面的資訊。除此之外,更與淡水鎮公所和當地國小合作,向居民及小朋友推動各項有關環保的活動、生活環保及廚餘小妙法,例如教導住民用洗米水來澆灌花草植物、以回鍋油製肥皂及廢物利用等家庭環保教育。
許臺英說,廚餘所指的是以平常煮菜時,所剩下來的果皮、菜屑(包括蛋殼)及飯菜,加以堆置發酵而成的種植肥料。廚餘所產生出來的肥料,不但可改善土壤的品質,更可達到環保的效果,是一個每個家庭都能做到的家庭環保方法。
去年十月,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為了配合他們的環境保育教育的主題,曾為當地居民舉辦了一個「淨灘活動」,目的是希望藉此讓參加者,能更認識淡水河川方面的生態環境及如何保護生態。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蔡進發表示,協會主要是參與鎮公所的河川保育工作。大屯溪生態保育就是其中一個主要項目。協會協助鎮公所共同研究大屯溪的生態、生物等情況,實行以「自然工法施作護岸」,河床並以「多功能固床」來復育溪中生態。
淡水鎮公所農業課課長余昌吉表示,所謂的「自然工法施作護岸」,就是將泥土加進大石塊裡作為護岸,這就是「自然工法」。余昌吉說,以往大部分的河岸是以水泥作為護岸的方法,雖然前後兩者都可做到護岸的效果,但河川生物在水泥護岸下,是沒辦法存活下來的,而且溪水兩旁亦不能種植植物。
除了以「自然工法護岸」外,余昌吉表示,他們更在大屯溪附近鋪道,讓住民散步,同時設立有機農場。透過以上種種做法,達到全民監控河床的功能,以避免附近工廠的趁無人注意時將污水排入河床,影響生態,這就是「多功能固床」的方法。
余昌吉說,「自然工法護岸」已經到了快完工的階段,目前工作重心是在「多功能固床方面」。余昌吉表示,若大屯溪生態保育工程進行順利的話,會將溪水由淡水中和里引流到海邊,並在兩旁種植植物。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義工許臺英說,淡水鎮公所很早以前,就開始推動有關於廢物處理及垃圾分類的宣導工作。但在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成立後,淡水鎮公所在協會的共同推動下,明顯比以前更積極,淡水居民的環保意識的確有所提高。
淡水鎮新民街住民陳致元表示,淡水鎮的環保工作的確不錯,而住民也開始注意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但陳致元則抱怨說,淡水在週末及假日後,漁人碼頭、老街等地方垃圾比平日增多,環境變得十分糟糕。
許臺英表示,住民陳致元的抱怨,協會早就向淡水鎮公所反應過,但這問題連鎮公所都沒辦法處理,淡水鎮遊客增加,有利可圖的是商家,而遊客增加所帶來垃圾,則成為環保的問題。
許臺英強調,淡水鎮環保的最大問題是,他們一邊做環保,卻有人一邊在製造污染。許臺英建議,政府應在淡水捷運及人多的地方,多放置垃圾筒,以便疏緩淡水目前的垃圾污染問題。
補訪問更讓人覺得煎熬,
事後更因此被我的他教訓,
生氣。
但幸好總算過了。
*********************
原文刊載於生命力公益新聞網:
http://vita.fju.edu.tw/ShowNewsDetail.asp?no=2003320153518
成立於二○○○年的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是由現任協會會長黃中所創辦。協會成員主要由淡水鎮的居民所組成。成立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的目的,是以淡水鎮為基準,推動環保及保護河川的保育工作。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義工許臺英表示,協會的主要宣導對象為淡水鎮的學生。許臺英指出,下一代也就是學童的生態環保教育觀念,是較成年人重要,因為成年人的生活習慣已經養成,若要他們重新學習、改變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下一代特別是小朋友,他們的可塑性較高。許臺英強調,生態環保的教育,應從孩子做起。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雖然只成立了短短三年,但許臺英說,他們一直為淡水鎮居民提供環保方面的資訊。除此之外,更與淡水鎮公所和當地國小合作,向居民及小朋友推動各項有關環保的活動、生活環保及廚餘小妙法,例如教導住民用洗米水來澆灌花草植物、以回鍋油製肥皂及廢物利用等家庭環保教育。
許臺英說,廚餘所指的是以平常煮菜時,所剩下來的果皮、菜屑(包括蛋殼)及飯菜,加以堆置發酵而成的種植肥料。廚餘所產生出來的肥料,不但可改善土壤的品質,更可達到環保的效果,是一個每個家庭都能做到的家庭環保方法。
去年十月,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為了配合他們的環境保育教育的主題,曾為當地居民舉辦了一個「淨灘活動」,目的是希望藉此讓參加者,能更認識淡水河川方面的生態環境及如何保護生態。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蔡進發表示,協會主要是參與鎮公所的河川保育工作。大屯溪生態保育就是其中一個主要項目。協會協助鎮公所共同研究大屯溪的生態、生物等情況,實行以「自然工法施作護岸」,河床並以「多功能固床」來復育溪中生態。
淡水鎮公所農業課課長余昌吉表示,所謂的「自然工法施作護岸」,就是將泥土加進大石塊裡作為護岸,這就是「自然工法」。余昌吉說,以往大部分的河岸是以水泥作為護岸的方法,雖然前後兩者都可做到護岸的效果,但河川生物在水泥護岸下,是沒辦法存活下來的,而且溪水兩旁亦不能種植植物。
除了以「自然工法護岸」外,余昌吉表示,他們更在大屯溪附近鋪道,讓住民散步,同時設立有機農場。透過以上種種做法,達到全民監控河床的功能,以避免附近工廠的趁無人注意時將污水排入河床,影響生態,這就是「多功能固床」的方法。
余昌吉說,「自然工法護岸」已經到了快完工的階段,目前工作重心是在「多功能固床方面」。余昌吉表示,若大屯溪生態保育工程進行順利的話,會將溪水由淡水中和里引流到海邊,並在兩旁種植植物。
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義工許臺英說,淡水鎮公所很早以前,就開始推動有關於廢物處理及垃圾分類的宣導工作。但在淡水鎮生態保育協會成立後,淡水鎮公所在協會的共同推動下,明顯比以前更積極,淡水居民的環保意識的確有所提高。
淡水鎮新民街住民陳致元表示,淡水鎮的環保工作的確不錯,而住民也開始注意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但陳致元則抱怨說,淡水在週末及假日後,漁人碼頭、老街等地方垃圾比平日增多,環境變得十分糟糕。
許臺英表示,住民陳致元的抱怨,協會早就向淡水鎮公所反應過,但這問題連鎮公所都沒辦法處理,淡水鎮遊客增加,有利可圖的是商家,而遊客增加所帶來垃圾,則成為環保的問題。
許臺英強調,淡水鎮環保的最大問題是,他們一邊做環保,卻有人一邊在製造污染。許臺英建議,政府應在淡水捷運及人多的地方,多放置垃圾筒,以便疏緩淡水目前的垃圾污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