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5 22:05:26Eous

新史學

作 者:Jacques Le Goff
論著名稱:新史學(上)(中)(下)
出 處:食貨月刊,第12卷第10、11期,第12卷第12期,第13卷第1、2期
頁 次:64—71、30—34、91—99


一、摘要

本文主要以年鑑學派為中心的新歷史,廣泛談論其發展淵源、與其他學科的關係與未來展望。第一部份為新歷史的當代發展,特色為總體史觀與擴大史料範圍。接著談論當中年鑑學派的起源背景在於對政治史的反抗與傳統史學的歷史事實觀念的批判。再來論及年鑑學報所反映的新歷史概念。首先對新歷史與歷史哲學的概念釐清,其次是問題導向的歷史研究,在此強調新歷史的特色為反對人物與注意古今關係。最後說明年鑑學報的研究觀點,跨學科合作與反對敘述史學。

第二部分討論新歷史發展背後的歷史背景,作者提出伏爾泰、夏鐸布里昂、幾梭、米殊利、西彌昂。他們的觀點涉及到總體史或者反對傳統史學過份重視政治與人物史的觀點。接著論及新歷史與法國史學傳統的關係,在此提出兩個假設的解釋,一是法國保有史學引領社會科學的傳統,二是法國史學避免了歷史學哲學與法學的影響。

第三部分討論新歷史所具備的結構特色以及擴充研究領域的問題。前者為長時間的歷史觀點,後者首先討論歷史學與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地理學、心態史學間的合作與分歧,在此作者將人類學視為當今影響新歷史最重要的學科。第二,說明新歷史的量化歷史與資料革命,量化提供歷史研究的新可能,但也應該避免陷入量化迷思。第三,言及馬克思主義與新歷史概念上的異同。皆重視結構,但著重層面不同,對於歷史發展是否為線性的看法也不同。
第四部分說明新歷史的任務與未來展望。作者認為新歷史提供人們由古知今的指引。並且認為新歷史的未來應當朝向三方面,首先是推進新學問經營,包含建立對文獻資料觀念與對資料的新批評、重新處理時間概念、找尋具有意義的歷史比較法。第二是往整體史與包含假設的歷史研究取向。第三是重視觀念與理論。最後,作者也提出歷史學未來三個可能的走向,與其他學科繼續合作,或者與相近學門融合,要不然就是自己關起門來創造新領域繼續耕耘。


二、心得

本文比較偏向對於新歷史這個課題進行廣泛的探討,雖是名為新歷史,以年鑑學派為核心,但其實涉及到當代史學研究方法與研究領域的問題。這當中透露作者認為的歷史研究為何,他不斷提及歷史應當朝架構與理論走去,並顯然的可以發現他對歷史哲學的負面態度。

在這龐大的討論中,個人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是歷史學與其他學科的探討。如何與其他學科合作,在本文討論新歷史與其他學科合作的契機,卻也論述歷史學與其他學科本質上的差異導致其中交流的困難處。在這廣泛的討論中,涉及到歷史學與各學科的本質探討,由於對其他社會科學的本質認識不深,以致於對這方面理解困難,例如關於歷史學與人類學的討論。不過這樣的討論提醒了我們,進行跨學科的合作時必須先對本科作清楚的認知,方能對於引介其他學科時能有清楚的認知,也就是究竟別的學科研究成果與觀點是否能對本科研究能有幫助。如果不先對此進行釐清,容易使本科朝向四分五裂的命運與桎梏。
另一方面作者認為新歷史具有結構性,處理這種結構性必須引進理論的概念,讓我不禁想到柯志明在討論他所認為社會學與歷史學的差異在於,社會學者偏好將理論放到實際社會研究中,屬於理論出發的研究方式,歷史學則傾向針對歷史事件的特殊性。如果從本文對於新歷史的觀點出發,那似乎新歷史跨越了上述的藩籬,然而我不禁提出疑問,如果新歷史以整體史的結構觀點,並據此提倡史學家應該對理論的重視,那是否也是走向理論出發的研究觀點?如此一來究竟歷史與社會學的基本差異在哪?

最後來說明一下個人對於年鑑學派的心得,最早聽聞年鑑其實是在更早之前,在一篇討論台灣東部研究的文章裡(註1)。文章希望藉由布勞岱爾的地中海與東部研究進行呼應。以期能提供「區域整體歷史研究」的可能性。並基於年鑑學派的觀點提供東台灣目前研究的癥結與必須突破的方向。那時提供我一個區域研究的思考方向,雖然年鑑基本上仍舊屬於歷史學的範疇,觀點的架構終歸與地理學有所不同,地理空間在年鑑仍舊傾向是提供人類活動發展的舞台,地理學的區域研究也討論歷史時間的變遷,然而終歸返回人與土地關係的互動,這樣的互動不僅是一開始環境提供給人的限制,而是人與環境的關係呈現時間上的動態變遷,亦言之是互相影響。年鑑學派在台灣引起討論也有一段時日,影響現在強調環境史的研究。我們仍在摸索中,也期待台灣也會有一部如地中海史那樣具有跨領域的經典區域整體史研究。

註1:期待台灣研究與年鑑史學的嶄新對話:從〈東台灣世界的構成〉一文談起,張隆志,《東台灣研究》2,1997年12月,頁51—66



後記:
從上學期末開始,心得的重點轉向史學方法與地理學的比較。對年鑑的感想與興趣也是近代史學中最多的,或許是他與地理學的發展最為密切吧。


上一篇:論史記

下一篇:綠的海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