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06 22:46:31買辦
我是五年級
這是一篇應付外界邀稿的文章,我自己覺得寫得很爛,不過,就當作是熱身吧。
----------
我是五年級,前段班的。他們要我來總結五年級是一個怎麼樣的世代,喔,其實我是抽樣誤差。他們還要我來說說,五年級是如何來看待六年級及七年級的,恐怕他們也找錯人了,雖然我在辦公室要面對很多六年級,在學校還要面對七年級,但是,我更擔心他們是怎麼看我的:「那個怪叔叔…」。
今天下午,我跟一個五年級的朋友偷空感慨了一番:「我們這個年級的,該發財的早發財了…」。後面半句我們不敢說:「而你我就是那剩下的」。樓上四年級的盤踞了各種重要的位置,他們仍然精力旺盛。而樓下六年級似乎不太鳥我們,而且野心勃勃,隨時會直接把我們幹掉。我們有如住在夾層屋裡一樣,雖然這棟樓似乎風光明媚,但是要到別層樓才看得到。機會很多,但都是別人的。
也許,我們必須把題目搞清楚。我們不是在這邊陳述一腳踏進四十歲、一腳踏在三十歲的一群人有多尷尬。任何人都會走到這個歲數,而且,四十歲又有錯嗎?沒有人是自願變成四十歲的。在那邊的七年級別笑,你不可能永遠是二十幾歲。所以,讓我們忘記歲數這回事,專心來談談我們成長的背景有什麼不同吧…
我們五年級成長在一個黑白分明的時代,在開竅之前忙著反共救國,開竅之後,又忙著反黨國體制。無論何時,大家都忙著義正辭嚴,忙著扮演科學小飛俠,自稱「我們是正義的一方」。偷偷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我個人覺得,四年級加入國民黨跟五年級參加學運,其實都只是一種流行、一種自我證明。在那個沒有反對及贊成的自由的年代,每件事的答案似乎都只有一個。我們看每日三大張的報紙、只有三台的電視,蠻「聳」的,但是,我們會精讀報紙裡精采的好文章,不像現在你必須費力地把它們找出來,又不耐煩地中途放棄。在六、七年級的眼裡,校園民歌有如周璇、白光一樣的古老,我們五年級是KTV裡頭的弱勢族群,其他的更不用講了。
儘管焦慮,我仍然想要說一句公道話,有人老是主張「一代不如一代」,但我不以為然。我寧可相信荀子說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如果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人類早就滅亡了。十九世紀末的時候,美國聯邦專利局局長說,「專利局的業務很快就要結束了,因為所有該發明的東西都發明完了」。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有人認為,物理學的重大發現大致都被牛頓、愛因斯坦所包辦,後來的人沒搞頭了,沒想到還有個史蒂芬霍金在後頭,《時間簡史》這本書可以大賣(雖然,我保證許多買這本書的人,根本是翻了兩頁就睡著了)。顯然這些預言家的大話都說得太早也太滿了。歷史有興衰榮枯,好像不斷地輪迴,有進有退。往好的地方想,每一代都可以有進步的空間;往壞的地方想,好好的一個家,也可能在你手上敗掉。
如果要說,五年級跟後面的世代有什麼不同?我想,關鍵點可能在於解嚴。在我大一的時候,那時三十年代的、大陸的著作又偷偷地被帶進國內,大家在宿舍裡半公開地交換著看。學校布告欄上張貼著警總的布告,查禁三十年代的作品等等,內容洋洋灑灑。有一天布告旁出現了一行小字:「警總開書單給我們」,教官們也視若無睹,師生們私下引為笑談。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氣氛:隱隱胎動。各式的思想、社會力彼此撞擊、辯證、掙扎著要破繭而出。
我們曾經自己去發現自己的路,而且,我們珍惜這樣的過程。但是,不可諱言的,五年級就像放大的小腳,即使是獲得了自由,一時之間,還不知道該怎麼享用它。所以我們會羨慕六年級以後的同學們,從小就成長在自由的空氣裡,所以價值觀很自在。雖然有些人會批評為「不負責任」,但是,我沒那麼憂心,因為我對一個自由的社會充滿信心。
----------
我是五年級,前段班的。他們要我來總結五年級是一個怎麼樣的世代,喔,其實我是抽樣誤差。他們還要我來說說,五年級是如何來看待六年級及七年級的,恐怕他們也找錯人了,雖然我在辦公室要面對很多六年級,在學校還要面對七年級,但是,我更擔心他們是怎麼看我的:「那個怪叔叔…」。
今天下午,我跟一個五年級的朋友偷空感慨了一番:「我們這個年級的,該發財的早發財了…」。後面半句我們不敢說:「而你我就是那剩下的」。樓上四年級的盤踞了各種重要的位置,他們仍然精力旺盛。而樓下六年級似乎不太鳥我們,而且野心勃勃,隨時會直接把我們幹掉。我們有如住在夾層屋裡一樣,雖然這棟樓似乎風光明媚,但是要到別層樓才看得到。機會很多,但都是別人的。
也許,我們必須把題目搞清楚。我們不是在這邊陳述一腳踏進四十歲、一腳踏在三十歲的一群人有多尷尬。任何人都會走到這個歲數,而且,四十歲又有錯嗎?沒有人是自願變成四十歲的。在那邊的七年級別笑,你不可能永遠是二十幾歲。所以,讓我們忘記歲數這回事,專心來談談我們成長的背景有什麼不同吧…
我們五年級成長在一個黑白分明的時代,在開竅之前忙著反共救國,開竅之後,又忙著反黨國體制。無論何時,大家都忙著義正辭嚴,忙著扮演科學小飛俠,自稱「我們是正義的一方」。偷偷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我個人覺得,四年級加入國民黨跟五年級參加學運,其實都只是一種流行、一種自我證明。在那個沒有反對及贊成的自由的年代,每件事的答案似乎都只有一個。我們看每日三大張的報紙、只有三台的電視,蠻「聳」的,但是,我們會精讀報紙裡精采的好文章,不像現在你必須費力地把它們找出來,又不耐煩地中途放棄。在六、七年級的眼裡,校園民歌有如周璇、白光一樣的古老,我們五年級是KTV裡頭的弱勢族群,其他的更不用講了。
儘管焦慮,我仍然想要說一句公道話,有人老是主張「一代不如一代」,但我不以為然。我寧可相信荀子說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如果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人類早就滅亡了。十九世紀末的時候,美國聯邦專利局局長說,「專利局的業務很快就要結束了,因為所有該發明的東西都發明完了」。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有人認為,物理學的重大發現大致都被牛頓、愛因斯坦所包辦,後來的人沒搞頭了,沒想到還有個史蒂芬霍金在後頭,《時間簡史》這本書可以大賣(雖然,我保證許多買這本書的人,根本是翻了兩頁就睡著了)。顯然這些預言家的大話都說得太早也太滿了。歷史有興衰榮枯,好像不斷地輪迴,有進有退。往好的地方想,每一代都可以有進步的空間;往壞的地方想,好好的一個家,也可能在你手上敗掉。
如果要說,五年級跟後面的世代有什麼不同?我想,關鍵點可能在於解嚴。在我大一的時候,那時三十年代的、大陸的著作又偷偷地被帶進國內,大家在宿舍裡半公開地交換著看。學校布告欄上張貼著警總的布告,查禁三十年代的作品等等,內容洋洋灑灑。有一天布告旁出現了一行小字:「警總開書單給我們」,教官們也視若無睹,師生們私下引為笑談。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氣氛:隱隱胎動。各式的思想、社會力彼此撞擊、辯證、掙扎著要破繭而出。
我們曾經自己去發現自己的路,而且,我們珍惜這樣的過程。但是,不可諱言的,五年級就像放大的小腳,即使是獲得了自由,一時之間,還不知道該怎麼享用它。所以我們會羨慕六年級以後的同學們,從小就成長在自由的空氣裡,所以價值觀很自在。雖然有些人會批評為「不負責任」,但是,我沒那麼憂心,因為我對一個自由的社會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