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的預感。梨山茶區—有機茶農張欽兆先生(1/3)
圖片:梨山的有機茶農張欽兆先生。
暗夜絕少會車,就自己單獨地在公路線上,朝往北方挪動。
北橫公路支線籠罩於濃霧,夜歸的汽車在山間緩慢推進,但霧實在太濃了,山影完全融於漆黑夜色,生平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只能循著公路中央的黃色分隔線行駛,依靠霧燈勉強辨識路況,要專心,要非常有耐心,有時候也會不安,萬一在這種沒有路燈的地方,車子壞掉就慘了,腦海裏儘量想著梨山的明媚風光與搖晃的蘋果花。
而有時,會想到一杯紅茶。包括台灣,我喝過世界極多地方的紅茶,但有些紅茶喝過十分鐘就不復形容它的味道,但這杯紅茶是中午過後留下來的印象,記憶中的香氣與滋味仍然鮮明,如此生動……。
春日時分,我路過武陵。
陽光普照,群山的色彩宛如翠綠顏料的線條,當行經環山及松茂部落,因大地的氣溫尚未回昇,沿途大規模的果樹枝椏都是光禿禿的,白色及粉紅色的花朵掛滿枝頭,剛冒出來的嫰葉只是點綴,公路側邊有著水果集貨場及物流公司,四處可見類似鈣大肥或果必佳等農藥及化肥的廣告。
剛過松茂派出所,接到了張欽兆先生的電話,他跟我確認現在的位置,我跟他約好今天去參觀他在梨山的茶園,中午要一起吃飯。
梨山遙遠。梨山舊稱桃源,是中央山脈的一處高崗坡地,乃中橫公路最早開發的地方,1960年代以來就以盛產水梨及蜜蘋果等溫帶果物知名全國,1980年代後陸續有茶農到此開墾,逐漸出現少量的茶園。
張欽兆先生是梨山地區極少數從事紅茶製作的茶農。
他的茶園有兩公頃半的面積,已取得有機認證。
我跟張欽兆先生碰面,便改搭他的車子,因為這個季節午後常起濃霧,他建議我們先前往茶園。
上車後他告訴我,以前梨山剛開始栽培茶葉,台灣還停留在教育農人運用農藥及化肥來增加農作物產量的年代,那時梨山的茶園不多,一直到2000年後,當地果農受到水果開放進口影響,梨蘋價格滑落,才有許多農人轉作茶葉,梨山的茶園地貌才具體浮現。
按照農業開發的程度,梨山地理可以大甲溪劃分,大甲溪左岸,從中橫公路支線入口處的環山、松茂、梨山、福壽山,這一帶人口集中,地盡其利,幾乎已全部為果園與茶園盤據,大甲溪右岸則相對單純,雪山山脈一路到佳陽大山都是原始森林,只有抵達大甲溪畔的一塊沖積扇土地有受到利用。
張欽兆先生的茶園就位於這塊沖積扇上。
從大甲溪左岸進入右岸的沖積扇,必需穿過一條長達兩公里的陡峭山路,山路的寬度約一公尺,小徑蜿蜒沒法開車,步行進去約要五十分鐘,騎摩托車則大約十五分鐘時間。
第一次去張欽兆先生的茶園,就是他騎摩托車載我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