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01 11:08:59晚期風格〈書醫朱尚〉
2007年9月
2007/9/1
有機會讀長篇小說給孩子聽是對的。
讀一本好的長篇小說會帶給我們一種安定感,每天讀一段的情節就像作者給你一個承諾,承諾要告訴你一段故事,長篇小說的故事是有連貫性的,於是一個承諾接著一個承諾,最後串接成一個偉大的、永久的承諾。
想一想,《偷書賊》(500頁)榮穫2006Book Sense兒童文學選書,代表的什麼意義?
2007/9/2
幫助孤兒建立安定感及安全感的過程雖然緩慢,可是卻循序漸進,極有規律。摘自《心塵往事》
鑾說像我這種魔羯座A型,才忍受得了緩慢、規律的生命情調。
有一些家長認為學圍棋可以讓孩子鍛鍊專注力,於是圍棋班裏經常會出現很多不安定孩子。後來,我才知道這一些孩子,也喜歡玩緩慢、規律的遊戲,但是要控制好時間和節拍。
2007/9/3
天黑了坐在窗台前,心裏嘀咕著下午那堂有點挫折的新課。
工作不順利時我會想起村上龍。我喜歡他的生活態度,尤其是工作態度(寫作勉強算是他的工作),認真又有效率地工作。他熱愛寫作,更熱愛環繞在寫作周圍的一切生活。
孩子來學圍棋,他們熱愛的也是環繞在圍棋相關的一切,或許是下棋的儀式、棋形變化中、落子的聲音…
2007/9/4
飛往巴黎的飛機是怎麼飛的?我想是經過東南亞、印度、中東、地中海…
鑾開始為嘉漢準備出國所需的用品,也附帶著每天都會問我一些有關嘉漢出國的細微事物,還會隨時注意有關法國新聞、旅遊報導、氣象預報…像蔡明亮導演的《你那邊幾點?》,開始藉由眼前裏的任何線索,從思念情感發想出各種模糊的關聯,於是有很多事想問。
2007/9/5
鬱悶就是這樣的東西:靈魂失去了哄騙自己的能力,失去了虛擬的思想溝通。摘自佩索亞《惶然錄》
每天下午一堂課,提早出門找間咖啡店落腳,讀個二、三小時的書才去上課。這樣的生活步調,是我幾年前夢寐以求的。可是現在已經做到了,卻又覺得好像失去了什麼 -- 就是對未來的想像吧!或許,要看到未來,需要再回到原點去吧!
2007/9/6
沿著幼稚園對面傳統菜市場的街道走,轉個彎前面的街尾就是青年公園,公園旁的國宅一整排店面,有摩斯漢堡、怡客咖啡,還有幾家看起來不錯的咖啡店。這一帶算是相當不錯的落腳處,前幾個禮拜都在萬大路上的丹堤咖啡,氣氛不太好有點像麥當勞。
今天還是選擇怡客,讀一本好書《中性》。有個好的落腳處,我就樂意來這裏上課。
2007/9/7
夜晚已經有入秋的感覺,就如之前我的預感那樣,今年秋天會提早到來。早上在復興崗的稻香路上看到灤花開了,捷運經過圓山站時,也可看到灤樹樹梢的小花苞,細細密密的正在由綠轉黃。
再過一個月嘉漢就退伍了,我想到那時候忠誠路的灤花大概也開了吧!我的意思是說:我預感今年忠誠路的灤花會特別美麗。也留給嘉漢一點鄉愁。
2007/9/8
他,一個有點精神官能症的小兵,送去軍醫院越醫越嚴重,又被送回連上。
他被塗得滿臉黑黑的迷彩裝,頭頂著歪歪斜斜的鋼盔,像個大笨蛋孤零零蹲在牆角。我帶你去洗掉。不!我不敢。嘉漢終於搞清礎,就是那位愛整人的長官搞出來玩意。報告長官我帶他去洗臉了。這不是你管的事,你們這些高學歷的懂什麼。就是這樣我非管不可。
2007/9/9
後來呢?嘉漢背著值日帶直接走進連長室呈報連長,連長出面處理了。鑾用一種擔心又氣憤的表情敘述完這檔事,問我:那位垃圾長官會不會事後故意找麻煩。我靜默…
鑾最後轉述嘉漢說的這段話:軍中有很多灰色地帶的管理不當,我可以忍受。但是,這樣已經侵犯人權,如果我的知識會叫我不要管這檔事,那麼我的知識就是垃圾。
2007/9/10
契訶夫編劇的第一條規則大約是這樣:如果第一幕第一場裡,牆上掛了一把槍,你必須在第三幕第二場之前用這把槍開火。摘自尤金尼得斯《中性》
作者充分掌握了契訶夫編劇的精神。故事從巴爾幹戰爭開始,他用幽默的筆調,在戰爭逃難中,把一對親姊弟以一種宿命論的劇情,安排結為夫妻。這一段以悲/喜劇的手法描寫得相當精彩。
2007/9/11
從人物塑造、故事格局、敘事手法、文筆的流暢…各種角度來看,《中性》這本小說可以算是頂尖的。花了一星期的時間讀它,卻又覺得好像被困在一個地方,我無法形容這樣的感覺,好像書中少了一種我很需要的東西,但是我說不出來。或許是故事太詳密、主題太廣泛就失去了焦點,或許是第一人稱的敘事部份,缺乏一種自白的力量。
2007/9/12
鑾在樓下花店發現紫花馬纓丹,買了三盆回來,種在窗台外的花架上。坐在窗台邊一抬頭就看得到。
我並不喜歡花圃裏常見的馬纓丹,花瓣像紅、橙、黃的小碎色混在一起,顯得雜亂粗俗,枝叢長得高又雜,會像是沒人要的花圃。但是紫花馬纓丹就不一樣,它長不高,會倒垂下來,種在窗台外的花架上很適當,單純的紫花又是我的最愛。
2007/9/13
要教一群連日常用語都不甚瞭解的孩子下棋,最困難的還是語言。我揑著鼻子表演不能呼吸的狀態,告訴他們棋子沒有氣就不能呼吸,死了!把棋子從棋盤上拿走,就是死了,你就吃到了棋子,懂嗎?孩子似乎都點頭,懂了。
死了!似乎是幼稚園的孩子常聽的日常用語。故事裏媽媽死了、小羊被吃了…死了!只是暫時被拿掉而已。
2007/9/14
嘉漢返台休假,這是最後一次,下一次回來就是退伍。人生又是一個新的階段,年輕的軀體真好。
記得湯瑪斯‧曼《魂斷威尼斯》,55歲老作家迷戀少男達秋,因而喪命的故事嗎?改編成電影被詮釋成同性戀電影。這並非他寫作的初衷,而是比較像我現在這樣的感覺:年輕的軀體真好!然後,想從年老衰敗的軀體裡激發出一點生命力。
2007/9/15
Sorbonne,就是這裏。鑾指著巴黎的地圖,告訴我這就是嘉漢要去讀的索邦大學。
我好像在《風之影》的對話看到這所成立於13世紀的古老學校,嘉漢要先在這裡讀一段時間的語文課程,然後才決定申請巴黎的大學,或許是第七大學,他心裡現在是這麼打算。文化人類、心理分析結合文本的研究,以一種文體的方式表現可能是他想學的。
2007/9/16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一定會在他人的生活當中,留下無法磨滅的痕跡。摘自遠藤周作《我拋棄了的女人》
我們在一家泰式餐廳吃晚餐。鑾說當下覺得還不錯,可是回想起來好像沒什麼,一客450太貴了。我正好讀完遠藤周作這本書,是一個很平淡的故事,但是回想起來卻是一本在精神面上很厚實的書。而《風之影》看來豐富卻是很貧乏。
2007/9/17
鑾不放心還是陪嘉漢去辦簽證。
年輕人心比較大,手上拿著一堆簽證的資料,看起來馬馬虎虎的翻幾下,就說一切備齊沒問題。鑾接過手又仔細地複核一次,問一下這個又是那個,一副老媽子的樣子又出現了。或許是一路上叮嚀這個詢問那個。回來時,向我抱怨兒子長大了,嫌她煩…
我們真的老了,心也小了,只會抓年輕人的小辮子…
2007/9/18
散步時,一個接著一個的連續動作,是他唯一關切的,一隻腳跨過另一隻腳前面,帶著他的身體往前行。就是這樣漫無目標的走著,所有地點都一律平等,身在何處再也不重要了。摘自《紐約三部曲》
這本書是嘉漢送我的爸爸節禮物,開頭就在描述一個孤獨的作家,喜歡漫無目標的走著,就像我…書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影像。
2007/9/19
每週三,尚在內湖有堂圍棋課,幾個孩子已經混熟了。兩、三月前,他就在距離幼稚園十分鐘腳程的工業區找到這間丹堤咖啡,對面就是鴻海公司。店裡的裝潢與空間感很合他的意。
兩點以後,上班的人走了,店裏一片寧靜。落地窗邊的座位就成了他的專屬空間,此時他才能慢慢進入手中的小說世界裏,彷彿被吸入一個被遺忘的空間。
2007/9/20
傳說中,巴別塔被上帝摧毀後,三分之一沒入地下,三分之一付之一炬…殘留的三分之一高塔,依然高聳…在殘塔陰影下行走,走上三天,也無法走出這個巨大的範圍…據稱仰望殘塔的人,將遺忘他知道的所有事情。摘自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
月底就退休滿五年,或許我也仰望過那個記憶的殘塔,不知不覺已經遺忘當年的一切。
2007/9/21
閉上眼睛,眼皮底下有一點灼熱感。我躺在沙發上小睡,先練習腹式呼吸,想像熱氣從橫隔膜推向胸腔,順著氣管、喉嚨,在兩個鼻孔間產生窩流。人只有在病痛時,才會感受到身體官能的存在。有點發燒38℃,腦子裏好像鎖住一股熱氣,就在前額靠眉間,再往頭蓋骨內探三公分的地方。
醒來…還是坐回窗台邊,披著長袖罩衫,看雨…
2007/9/22
我必須戴著面具才能與人談論巴黎,我所渴望的巴黎只能在沉默裡孤靜地存在。跟人們談論起的那些,那些似乎已完全計劃好的未來全是一派胡言。…我隨時可能放棄那些鋪好的路,鋪好的路對我來說只是後路。…我永遠會有被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疑慮,我始終認為,要走這條路,採取這樣的姿態是必要的。摘自嘉漢的部落格
2007/9/23
也許我會狠狠的翹課,如果我覺得街頭的法文比較有能量。如果我發現21世紀的巴黎一樣能讓我Benjamin式的漫遊…也許我會選擇跟Paul Auster一樣窮困地在巴黎賃租一間舊時女傭房…跟Henry Miller一樣居無定所…我愛Kristeva初至巴黎的一無所有…摘自嘉漢的部落格
讀過這幾個人的書,才會知道嘉漢心中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巴黎。
2007/9/24
鑾紅著眼眶,半邊臉貼在透明玻璃上,看著嘉漢進入登機口,卸下隨身行李,放到安檢的輸帶上,走過金屬檢測門…從玻璃窗的右邊框線消失。鑾當然不是為了這一次送嘉漢回澎湖而落淚,她已經意識到下一場的離別。去巴黎所需的日常用品她已經準備好了。昨晚嘉漢說可以裝進行李箱了,從這一刻起,鑾就意識到這一場直逼而來的離別。
2007/9/26
整個上午處於〝長假症候群〞狀態,甚至在公車上都有一點暈車想嘔吐的感覺。
直到把身體重重地沉坐在落地窗邊的紅色沙發裏,才感受一股安定的力量,像是趕上了一輛長途火車。咖啡店正播放小野麗莎慵懶的音律,沉睡…醒來的時候,《神諭之夜》已經趴躺在左腿上。一種生活的平衡感終於回來了,就是這種有獨處味道的生活感。
2007/9/27
一個人若能領會命運的反諷,也懂得欣賞人生的荒謬,這人就有幽默感。摘自保羅‧奧斯特《神諭之夜》
既使讓你讀過一百遍《神諭之夜》,你也沒辦法轉述這本小說所織構出來的故事,唯一的途徑就是親自閱讀。所謂的文學就是要處在這種唯我獨尊的地位,任何口語轉述、圖文形式、電影手法…都無法完整詮釋。詮釋了就會支離破碎。
2007/9/28
最讓我興奮的想像是,我還沒找到巴黎的落腳處,我有意拖累著,尚未有住處的想像給我帶來極大的歡愉(關鍵詞:流浪)。摘自嘉漢的部落格
鑾的腦子有一張詳密的清單,她已經一項項地刪除。她從信封袋裏拿出嘉漢的機票和國際學生卡給我看。還有頭一個月的住處主任已幫忙找到了。做父親的我閒著沒事做,只是跟著兒子一起做夢。
2007/9/29
把頭仰靠在椅背上,正好看到月亮在窗框右上角的狹縫中。每個月大慨只有此刻才能從這個特殊的角度看到月亮,而且只要一刻鐘它就會越過狹縫。所謂的狹縫,就是被四周的建築物遮來遮去所剩下來的一點點天空。
在窗台邊已經坐了好幾年,印象中這是第一次偶然看到月亮,現在是農曆19日晚上10點一刻(退休滿五年的這一天)。
2007/9/30
我要在這裏轉車回三重,看老媽。從民權西路朝台北橋方向看過去,西邊天空的彩霞,有如一條橫躺在眼前非常壯觀的岩漿奔流。再看下去就會出神,這種神奇的影像,會永遠映在腦海裏。當你做夢,或是神智恍忽,需要一種神奇的影像時,它就會被抓出來,一次再一次地影像重建中,會被添加一些模糊幻夢的元素,現實與幻想開始混淆。
有機會讀長篇小說給孩子聽是對的。
讀一本好的長篇小說會帶給我們一種安定感,每天讀一段的情節就像作者給你一個承諾,承諾要告訴你一段故事,長篇小說的故事是有連貫性的,於是一個承諾接著一個承諾,最後串接成一個偉大的、永久的承諾。
想一想,《偷書賊》(500頁)榮穫2006Book Sense兒童文學選書,代表的什麼意義?
2007/9/2
幫助孤兒建立安定感及安全感的過程雖然緩慢,可是卻循序漸進,極有規律。摘自《心塵往事》
鑾說像我這種魔羯座A型,才忍受得了緩慢、規律的生命情調。
有一些家長認為學圍棋可以讓孩子鍛鍊專注力,於是圍棋班裏經常會出現很多不安定孩子。後來,我才知道這一些孩子,也喜歡玩緩慢、規律的遊戲,但是要控制好時間和節拍。
2007/9/3
天黑了坐在窗台前,心裏嘀咕著下午那堂有點挫折的新課。
工作不順利時我會想起村上龍。我喜歡他的生活態度,尤其是工作態度(寫作勉強算是他的工作),認真又有效率地工作。他熱愛寫作,更熱愛環繞在寫作周圍的一切生活。
孩子來學圍棋,他們熱愛的也是環繞在圍棋相關的一切,或許是下棋的儀式、棋形變化中、落子的聲音…
2007/9/4
飛往巴黎的飛機是怎麼飛的?我想是經過東南亞、印度、中東、地中海…
鑾開始為嘉漢準備出國所需的用品,也附帶著每天都會問我一些有關嘉漢出國的細微事物,還會隨時注意有關法國新聞、旅遊報導、氣象預報…像蔡明亮導演的《你那邊幾點?》,開始藉由眼前裏的任何線索,從思念情感發想出各種模糊的關聯,於是有很多事想問。
2007/9/5
鬱悶就是這樣的東西:靈魂失去了哄騙自己的能力,失去了虛擬的思想溝通。摘自佩索亞《惶然錄》
每天下午一堂課,提早出門找間咖啡店落腳,讀個二、三小時的書才去上課。這樣的生活步調,是我幾年前夢寐以求的。可是現在已經做到了,卻又覺得好像失去了什麼 -- 就是對未來的想像吧!或許,要看到未來,需要再回到原點去吧!
2007/9/6
沿著幼稚園對面傳統菜市場的街道走,轉個彎前面的街尾就是青年公園,公園旁的國宅一整排店面,有摩斯漢堡、怡客咖啡,還有幾家看起來不錯的咖啡店。這一帶算是相當不錯的落腳處,前幾個禮拜都在萬大路上的丹堤咖啡,氣氛不太好有點像麥當勞。
今天還是選擇怡客,讀一本好書《中性》。有個好的落腳處,我就樂意來這裏上課。
2007/9/7
夜晚已經有入秋的感覺,就如之前我的預感那樣,今年秋天會提早到來。早上在復興崗的稻香路上看到灤花開了,捷運經過圓山站時,也可看到灤樹樹梢的小花苞,細細密密的正在由綠轉黃。
再過一個月嘉漢就退伍了,我想到那時候忠誠路的灤花大概也開了吧!我的意思是說:我預感今年忠誠路的灤花會特別美麗。也留給嘉漢一點鄉愁。
2007/9/8
他,一個有點精神官能症的小兵,送去軍醫院越醫越嚴重,又被送回連上。
他被塗得滿臉黑黑的迷彩裝,頭頂著歪歪斜斜的鋼盔,像個大笨蛋孤零零蹲在牆角。我帶你去洗掉。不!我不敢。嘉漢終於搞清礎,就是那位愛整人的長官搞出來玩意。報告長官我帶他去洗臉了。這不是你管的事,你們這些高學歷的懂什麼。就是這樣我非管不可。
2007/9/9
後來呢?嘉漢背著值日帶直接走進連長室呈報連長,連長出面處理了。鑾用一種擔心又氣憤的表情敘述完這檔事,問我:那位垃圾長官會不會事後故意找麻煩。我靜默…
鑾最後轉述嘉漢說的這段話:軍中有很多灰色地帶的管理不當,我可以忍受。但是,這樣已經侵犯人權,如果我的知識會叫我不要管這檔事,那麼我的知識就是垃圾。
2007/9/10
契訶夫編劇的第一條規則大約是這樣:如果第一幕第一場裡,牆上掛了一把槍,你必須在第三幕第二場之前用這把槍開火。摘自尤金尼得斯《中性》
作者充分掌握了契訶夫編劇的精神。故事從巴爾幹戰爭開始,他用幽默的筆調,在戰爭逃難中,把一對親姊弟以一種宿命論的劇情,安排結為夫妻。這一段以悲/喜劇的手法描寫得相當精彩。
2007/9/11
從人物塑造、故事格局、敘事手法、文筆的流暢…各種角度來看,《中性》這本小說可以算是頂尖的。花了一星期的時間讀它,卻又覺得好像被困在一個地方,我無法形容這樣的感覺,好像書中少了一種我很需要的東西,但是我說不出來。或許是故事太詳密、主題太廣泛就失去了焦點,或許是第一人稱的敘事部份,缺乏一種自白的力量。
2007/9/12
鑾在樓下花店發現紫花馬纓丹,買了三盆回來,種在窗台外的花架上。坐在窗台邊一抬頭就看得到。
我並不喜歡花圃裏常見的馬纓丹,花瓣像紅、橙、黃的小碎色混在一起,顯得雜亂粗俗,枝叢長得高又雜,會像是沒人要的花圃。但是紫花馬纓丹就不一樣,它長不高,會倒垂下來,種在窗台外的花架上很適當,單純的紫花又是我的最愛。
2007/9/13
要教一群連日常用語都不甚瞭解的孩子下棋,最困難的還是語言。我揑著鼻子表演不能呼吸的狀態,告訴他們棋子沒有氣就不能呼吸,死了!把棋子從棋盤上拿走,就是死了,你就吃到了棋子,懂嗎?孩子似乎都點頭,懂了。
死了!似乎是幼稚園的孩子常聽的日常用語。故事裏媽媽死了、小羊被吃了…死了!只是暫時被拿掉而已。
2007/9/14
嘉漢返台休假,這是最後一次,下一次回來就是退伍。人生又是一個新的階段,年輕的軀體真好。
記得湯瑪斯‧曼《魂斷威尼斯》,55歲老作家迷戀少男達秋,因而喪命的故事嗎?改編成電影被詮釋成同性戀電影。這並非他寫作的初衷,而是比較像我現在這樣的感覺:年輕的軀體真好!然後,想從年老衰敗的軀體裡激發出一點生命力。
2007/9/15
Sorbonne,就是這裏。鑾指著巴黎的地圖,告訴我這就是嘉漢要去讀的索邦大學。
我好像在《風之影》的對話看到這所成立於13世紀的古老學校,嘉漢要先在這裡讀一段時間的語文課程,然後才決定申請巴黎的大學,或許是第七大學,他心裡現在是這麼打算。文化人類、心理分析結合文本的研究,以一種文體的方式表現可能是他想學的。
2007/9/16
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一定會在他人的生活當中,留下無法磨滅的痕跡。摘自遠藤周作《我拋棄了的女人》
我們在一家泰式餐廳吃晚餐。鑾說當下覺得還不錯,可是回想起來好像沒什麼,一客450太貴了。我正好讀完遠藤周作這本書,是一個很平淡的故事,但是回想起來卻是一本在精神面上很厚實的書。而《風之影》看來豐富卻是很貧乏。
2007/9/17
鑾不放心還是陪嘉漢去辦簽證。
年輕人心比較大,手上拿著一堆簽證的資料,看起來馬馬虎虎的翻幾下,就說一切備齊沒問題。鑾接過手又仔細地複核一次,問一下這個又是那個,一副老媽子的樣子又出現了。或許是一路上叮嚀這個詢問那個。回來時,向我抱怨兒子長大了,嫌她煩…
我們真的老了,心也小了,只會抓年輕人的小辮子…
2007/9/18
散步時,一個接著一個的連續動作,是他唯一關切的,一隻腳跨過另一隻腳前面,帶著他的身體往前行。就是這樣漫無目標的走著,所有地點都一律平等,身在何處再也不重要了。摘自《紐約三部曲》
這本書是嘉漢送我的爸爸節禮物,開頭就在描述一個孤獨的作家,喜歡漫無目標的走著,就像我…書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影像。
2007/9/19
每週三,尚在內湖有堂圍棋課,幾個孩子已經混熟了。兩、三月前,他就在距離幼稚園十分鐘腳程的工業區找到這間丹堤咖啡,對面就是鴻海公司。店裡的裝潢與空間感很合他的意。
兩點以後,上班的人走了,店裏一片寧靜。落地窗邊的座位就成了他的專屬空間,此時他才能慢慢進入手中的小說世界裏,彷彿被吸入一個被遺忘的空間。
2007/9/20
傳說中,巴別塔被上帝摧毀後,三分之一沒入地下,三分之一付之一炬…殘留的三分之一高塔,依然高聳…在殘塔陰影下行走,走上三天,也無法走出這個巨大的範圍…據稱仰望殘塔的人,將遺忘他知道的所有事情。摘自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
月底就退休滿五年,或許我也仰望過那個記憶的殘塔,不知不覺已經遺忘當年的一切。
2007/9/21
閉上眼睛,眼皮底下有一點灼熱感。我躺在沙發上小睡,先練習腹式呼吸,想像熱氣從橫隔膜推向胸腔,順著氣管、喉嚨,在兩個鼻孔間產生窩流。人只有在病痛時,才會感受到身體官能的存在。有點發燒38℃,腦子裏好像鎖住一股熱氣,就在前額靠眉間,再往頭蓋骨內探三公分的地方。
醒來…還是坐回窗台邊,披著長袖罩衫,看雨…
2007/9/22
我必須戴著面具才能與人談論巴黎,我所渴望的巴黎只能在沉默裡孤靜地存在。跟人們談論起的那些,那些似乎已完全計劃好的未來全是一派胡言。…我隨時可能放棄那些鋪好的路,鋪好的路對我來說只是後路。…我永遠會有被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疑慮,我始終認為,要走這條路,採取這樣的姿態是必要的。摘自嘉漢的部落格
2007/9/23
也許我會狠狠的翹課,如果我覺得街頭的法文比較有能量。如果我發現21世紀的巴黎一樣能讓我Benjamin式的漫遊…也許我會選擇跟Paul Auster一樣窮困地在巴黎賃租一間舊時女傭房…跟Henry Miller一樣居無定所…我愛Kristeva初至巴黎的一無所有…摘自嘉漢的部落格
讀過這幾個人的書,才會知道嘉漢心中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巴黎。
2007/9/24
鑾紅著眼眶,半邊臉貼在透明玻璃上,看著嘉漢進入登機口,卸下隨身行李,放到安檢的輸帶上,走過金屬檢測門…從玻璃窗的右邊框線消失。鑾當然不是為了這一次送嘉漢回澎湖而落淚,她已經意識到下一場的離別。去巴黎所需的日常用品她已經準備好了。昨晚嘉漢說可以裝進行李箱了,從這一刻起,鑾就意識到這一場直逼而來的離別。
2007/9/26
整個上午處於〝長假症候群〞狀態,甚至在公車上都有一點暈車想嘔吐的感覺。
直到把身體重重地沉坐在落地窗邊的紅色沙發裏,才感受一股安定的力量,像是趕上了一輛長途火車。咖啡店正播放小野麗莎慵懶的音律,沉睡…醒來的時候,《神諭之夜》已經趴躺在左腿上。一種生活的平衡感終於回來了,就是這種有獨處味道的生活感。
2007/9/27
一個人若能領會命運的反諷,也懂得欣賞人生的荒謬,這人就有幽默感。摘自保羅‧奧斯特《神諭之夜》
既使讓你讀過一百遍《神諭之夜》,你也沒辦法轉述這本小說所織構出來的故事,唯一的途徑就是親自閱讀。所謂的文學就是要處在這種唯我獨尊的地位,任何口語轉述、圖文形式、電影手法…都無法完整詮釋。詮釋了就會支離破碎。
2007/9/28
最讓我興奮的想像是,我還沒找到巴黎的落腳處,我有意拖累著,尚未有住處的想像給我帶來極大的歡愉(關鍵詞:流浪)。摘自嘉漢的部落格
鑾的腦子有一張詳密的清單,她已經一項項地刪除。她從信封袋裏拿出嘉漢的機票和國際學生卡給我看。還有頭一個月的住處主任已幫忙找到了。做父親的我閒著沒事做,只是跟著兒子一起做夢。
2007/9/29
把頭仰靠在椅背上,正好看到月亮在窗框右上角的狹縫中。每個月大慨只有此刻才能從這個特殊的角度看到月亮,而且只要一刻鐘它就會越過狹縫。所謂的狹縫,就是被四周的建築物遮來遮去所剩下來的一點點天空。
在窗台邊已經坐了好幾年,印象中這是第一次偶然看到月亮,現在是農曆19日晚上10點一刻(退休滿五年的這一天)。
2007/9/30
我要在這裏轉車回三重,看老媽。從民權西路朝台北橋方向看過去,西邊天空的彩霞,有如一條橫躺在眼前非常壯觀的岩漿奔流。再看下去就會出神,這種神奇的影像,會永遠映在腦海裏。當你做夢,或是神智恍忽,需要一種神奇的影像時,它就會被抓出來,一次再一次地影像重建中,會被添加一些模糊幻夢的元素,現實與幻想開始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