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31 21:32:26晚期風格〈書醫朱尚〉
2007年8月
2007/8/1
她的朗讀結束了。她緊握在手裡的書被搶走,有個聲音對她說:「莉賽爾,到走廊去。」摘自《偷書賊》
我還無法原諒小學六年級那位老師,一瞬間他奪走了我這一生朗讀的意願。我才開口讀了兩句,就被罰站在教室後面。一整節課站在那裡,開始意識到我可以不屬於這個人群,既使站在人群裡也可以不屬於人群。或許,這是一件好事。
2007/8/2
除了烈日,我們再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微光。所謂的微光就是晚霞、月光、星光這類的微弱之光。幸好,我們還保存著微光的記憶,只是這個記憶似乎非常的遙遠。有一天,你必定很想說給你的小孫子聽:那個時代,不需動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銀河,小熊在銀河邊抓魚,獵人正好拉弓射向母熊。甚至會告訴他,你聽過流星劃過星空的聲音。
2007/8/3
還不到八點,我已經坐在榮星花園旁的西雅圖咖啡二樓的落地窗邊。
十點半在附近有堂圍棋課,我喜歡這個時段的課。精確地說,是喜歡這樣搭配,一個好地點,寬廣、明亮。此刻都市正在甦醒。公園還有人在散步,民權東路口的車子一波接一波,或許是透過落地窗隔離了吵雜,街景看起雖然繁忙、緊湊,但似乎很順暢,一點也不煩躁。
2007/8/4
昨天嘉漢回來了,距離退伍只剩兩個月。法國的語文學校10月11日開學,退伍回到家那天應該是10/6,他認為這是最巧妙的安排(他真的一刻也不想等),老天也安排得緊緊密密。我們擔心他沒有充份的時間準備(他從來沒有出過國)。年輕人有一個遠大目標,在目標週圍環繞的繁枝縟節,他根本不屑一顧。單純的個性給了他一種簡潔的力量。
2007/8/5
每種生活模式都會有缺陷,總有一天這種模式會改變。摘自《偷書賊》
我想嘉漢出國後,我們期待著生活會有一點改變。至少,多了一些從法國傳回來信息。
或許,是我們這種邁入初老期的人,這個尷尬期就像下午三點多這個時刻能做什麼,太多事已過了時刻,有些事又嫌太早。卻發現虛度大半輩子,迫切地想要找點興奮的事情做。
2007/8/6
劇院在本質上也是一個希望與失意交互循環的地方,而且比日常生活的循環模式還要鮮明,開演一齣新戲時的興奮,不受歡迎的震撼,長途旅行的疲乏,下戲的無家可歸感…它是關於結局,關於分手的,是關於一些必然得打包行李各奔東西的族群的。摘自梅鐸《大海,大海》
劇場,這種生命情調讓人著迷,而我只能透過小說更迭場景…
2007/8/7
窗外下著小雨,敏銳一點的人分辨得出來這種雨和平常的陣雨不同,雨中有一種涼意,意味著一點秋意。
或許,我對今年的秋天有特別的期待,精確地說,算是祈禱,祈禱夏天趕快過去。只要不太炎熱,嘉漢在澎湖的日子就好過多了,這個颱風來得真是恰到好處。有一次,老爸也這麼說:昨晚我用念力讓颱風轉向,因此沒影響你的考試。
2007/8/8
鑾把服務生送上來的套餐優先推到我的面前,補上一句:爸爸節快樂!
嘉漢從背包裏抽出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彼得‧凱瑞《奧斯卡與露辛達》,這也算是爸爸節禮物。這幾年我們之間交換的唯一禮物就是小說,也成了我們的共有財產,一種我可以勉強跟他共有的東西。往後,他將會大量讀法文書,我再也追不上他的腳程……
2007/8/9
孩子出生,要開始思考自己〝重生〞的問題,而不是生命延續的問題。
嘉漢上學以後,我開始期待他跟我一樣朝理工方向發展,甚至希望他讀數學或物理,延續我年輕時沒有達成的願望,等他高二決定讀文科的時候,我才驚醒過來。之後,我才從書架上取下幾本,我預計退休以後要研讀的數學書,其中有一本是Lang Serge的《解析學》…
2007/8/10
《解析學》是我高二時就買下來偷看的大學用書。
當時我已經自修讀完高三的數學,開始偷讀哥哥的原文版微積分,開始發現一些秘密。高中課程很多複雜笨拙的解題方法,根本只是一種腦力體操而已。讀過解析學、微積分之後,就找到了一套系統可以把代數、幾何、函數,這三個領域整合在一起,當時對我而言,簡直是天大的秘密。
2007/8/11
從小學的算術應用題開始,我就著迷於自我摸索解題方法,經常有一種發現天大秘密的感覺。
有一次夢見,我用獨創的手法做了一片控制板可以靈巧地操控一台機器,那台機器最後並沒有量產,收藏在公司的地下室裏,我獨創的東西就永遠只有我知道,就是這種隱藏著寶藏的感覺。我確實參與了那個計畫,只是夢裏的感覺比現實更強烈…
2007/8/12
《偷書賊》裏的小女孩,半夜尿床醒來,就跟只多懂她一點點字的爸爸學讀書。之後,躲在鎮長夫人的書房裡讀書,在地下室和藏匿的猶太人讀書,她的文字都像是偷來的,藏在腦子裏的角落,對她而言就是寶藏。
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迷戀於像偷書賊這種方式的學習。或許是源自於天生的羞澀性格,卻在這個空間裏找到極大的樂趣。
2007/8/13
我認識康蘇拉的時候尚未正式拜師,於是我搞了一堆自己發明的即興指法來解決技術問題…就彈奏這件事來說,我做得不好,但我自得其樂。而樂趣是我們的主題。一個人要如何在一輩子裡,認真地對待其最謙卑最私密的樂趣。摘自菲利普羅斯《垂死的肉體》
我這輩子的學習似乎都是偏好於這個樣子的自得其樂,又像是一種私密的樂趣。
2007/8/14
少一點力氣,多一點體會。你得以更細膩的方式控制這件事。摘自《垂死的肉體》
上了年紀之後,我一直在尋找一個最完美的老人形像。來自一生的經歷,從未間斷的鍛練,在身上累積出來的氣質,一種看不到的力量,我想那就是〝細膩〞吧!我喜歡那些七、八十歲在臨死前,仍然還在寫作的作家。藉由寫作,思想才能持續維持細膩。
2007/8/15
買了一台筆記型電腦,準備讓嘉漢帶到巴黎。微軟強制性地把作業系統更新為Vista,請工程人員儘量把系統設定得像XP那樣。我必須花點時間幫他先試用一陣子,他退伍後就馬上要出國了。
其實,我跟嘉漢都只要用到電腦的文書處理功能就夠了。對微軟老是更新系統感到非常厭煩,我們並不排斥新科技,但是現在它已經快變成怪獸了。
2007/8/16
從幼稚園出來,順著萬大路走到萬華捷運站,有兩年沒來過這裏。
賣蟹黃餡餅的老店門口,幾個老婦人以一種看起來沒什麼效率,卻又很熟練的手法,揑著麵團塞入肉餡,粗短棕黑的手指讓你很容易忽略了它的靈巧。他們這樣操作著可能已經幾個世代了,一切都維持著老樣子。婦人說:一個十元。就買一個試吃看看。燙,小心吃…
2007/8/17
入夜前來了一陣短暫的風雨,感受不到強颱的威力,聖帕颱風可能還被中央山脈阻擋著。
窗台外的葉影在我的眼角邊顫晃,街道似乎提前沉睡在暴風前的寧靜裏,這種感覺倒是比較像是秋天的夜晚。之前,我就預想過今年的秋天會提前到來,似乎我對季節的循環步調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度。或許,季節的脈動只是一種我們心裏脈動的映像。
2007/8/18
翻越中央山脈颱風被切割成兩半,風力渦流失去循環回歸的力量,風力線碎裂成一段段零亂的虛線,風神也只能揮出一鞭一鞭的風雨。
午後,咖啡店坐滿一群閃過〝風鞭〞的人,臉上似乎都有一種嘲弄過〝風神〞的歡愉,微暗的燈光下充滿著跟平常假日完全不同歡樂氣氛,有一種收斂過的歡笑、一種共享生命的融合…像是一個難得聚會。
2007/8/19
沉默沒維持很久,因為他做了一個決定,不得不說出來。我看得出來,那其實不是他最終的決定,而是一個藍圖、一個夢想,或者說是一個考慮到的可能性。摘自藍茲《少年與沉默之海》
兩年前,嘉漢做了去法國讀書的決定,當時我的感覺就是這樣。他剛從一段誤陷的情感中甦醒,法文一個字也不懂,卻開始了這個藍圖、這個夢想…
2007/8/20
墨西哥革命的第一任教育部長巴斯孔塞洛斯出版過一套裝幀精美的世界經典的系列叢書,那時1923年。在文盲人數佔總口百分之九十的國家裡,印發塞萬提斯的書做什麼用?…在今天,可以這麼回答:為了讓文盲們不在是文盲的時候,能夠讀《唐吉訶德》,而不是看《超人》。摘自富安提斯《我相信》
貧困的年代還是比較令人懷念。
2007/8/21
人類是用文明廢墟中的殘留來建構詩歌的…摘自《米沃什詞典》
文明廢墟中的殘留就那些可以永遠流傳的東西,像是神話、戲曲、經典文學這類的東西。在赫胥黎《美麗新世界》裏,他們稱之為文明廢墟的地方,僅存的野人能讀到的唯一一本書就是莎士比亞,當你讀過野人與新世界的控制者對話的片段,你會覺得文明反而顯得很貧乏。
2007/8/22
在寫作之時,他只不過是在閱讀和抄寫造物者好心顯示給他的偉大創作訊息。摘自亨利‧米勒《我生命中的書》
現在嘉漢想像的巴黎就是《北回歸線》裏描寫的巴黎,亨利米勒在那餓過、凍過,像動物、野獸、流浪漢、土匪一樣過活的巴黎。當然他知道那只是小說的創作,是巴黎顯示給他的偉大創作訊息。而亨利米勒其實是嚴肅的人。
2007/8/23
感覺上生與死說不定是同一件事。這麼大而奇妙的主題,莫札特居然能用優美的音樂加以表現。摘自宮本輝《錦繡》
在嘉漢CD架上找到唯一的一片莫札特,第一首就是第41號交響曲「朱彼特」。可惜已經損傷,機器無法搜尋到音軌。因為讀了《錦繡》,有一段談到一間只播放莫札特音樂的「莫札特咖啡店」,也想花一段時間只聽莫札特。
2007/8/24
換了一台CD Player終於可以播莫札特的音樂。這一次我相信了,只聽莫札特就好。我已經預感得到,就像幾年前開始讀川端康成《古都》。當時就是這個感覺:我相信了,相信文學從此刻起就要進入我的生命。我也相信文學會把我帶到更寬更廣的世界,也許有一天,我會想開一間莫札特二手書店,店裏只播莫札特,只賣文學、藝術的書。
2007/8/26
夏末的黃昏,天邊總是鋪上一層層的薄雲,等著夕陽暈潤紅紅橙橙的色彩。
我們轉個彎踏上雨農橋。太陽已經沉入層層薄雲鋪成的雲海裏,此時我稱它為〝初霞〞,太陽看起來像刺眼的黃色燈泡,雲還沒有暈紅……我們靠在欄杆上,看看天空的雲、看看橋下閃閃發亮的流水。鑾說:本來想邀你去淡水看夕陽,可是想到假日的人潮就算了。
2007/8/27
中元節的午後,窗外不時地飄入燒紙錢的味道,有時還帶著一點米酒的燒味,這可能只是我自己的想像。以前在家裏燒完紙錢後,我最樂於做的就是,灑上幾杯祭拜的米酒,冒出的白煙裏就有這種特殊的燒酒味。
或許,我在家族的祭拜活動中,找不到什麼有趣的元素。總是感覺有人擔心什麼?想祈求點什麼?而我總算找到一點有趣的事。
2007/8/28
歷史是由最微小、而經常是小到難以察覺的錯誤組成的。摘自Irving《心塵往事》
Irving的小說描述非常細微,但你又不覺得它瑣碎無聊,它隨時會在下一頁再提起,正好又連接到下一個事件。要說是錯誤,不如說是在那個當下你唯一有能力做出的選擇。一個「選擇」就是一個「承諾」,只是我們不知道從選擇到承諾之間的細微變化。
2007/8/29
「朱彼特」第一樂章,氣勢雄偉、燦爛生輝的快板剛結束,進入莊嚴肅穆的第二樂章,行板。
我開始練習聽出每個樂章的起始點,這個功課對我而言已經夠難了。反正沒關係,我已經習慣於自我摸索的方式學習,在過一陣子,等聽出了一點東西,我就會去找資料、找書。然後,很興奮地發現我終於看得懂書上寫的東西,而且所知不淺。
2007/8/30
每晚花二十分鐘唸書…唸一本《塊肉餘生錄》甚至得花上一年…大部份的孤兒都不懂這兩本書的內容…勒奇醫生只是想大聲朗讀,讓那些鴨子聽雷的孩子沒多久就能睡著;而對少數聽懂的孩子而言,晚讀時間則提供他們一個想像空間…摘自《心塵往事》
在西洋文學小說裏,經常描寫朗讀的場景,我會因此而感動,這是非常好的文化傳統。
2007/8/31
安定感和尊守承諾的次數成正比;每個孩子都明瞭承諾的意義,一個承諾實現後他們又盼望另一個承諾的實現。摘自《心塵往事》
暑假結束,新的循環就要開始。我喜歡重新開始的感覺,喜歡教完全不懂的孩子,也意味著我喜歡這種重新建立安定感和尊守承諾的過程。教一群甚至連日常用語都不甚明瞭的孩子,最好的承諾就是講故事。
她的朗讀結束了。她緊握在手裡的書被搶走,有個聲音對她說:「莉賽爾,到走廊去。」摘自《偷書賊》
我還無法原諒小學六年級那位老師,一瞬間他奪走了我這一生朗讀的意願。我才開口讀了兩句,就被罰站在教室後面。一整節課站在那裡,開始意識到我可以不屬於這個人群,既使站在人群裡也可以不屬於人群。或許,這是一件好事。
2007/8/2
除了烈日,我們再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微光。所謂的微光就是晚霞、月光、星光這類的微弱之光。幸好,我們還保存著微光的記憶,只是這個記憶似乎非常的遙遠。有一天,你必定很想說給你的小孫子聽:那個時代,不需動用望遠鏡就可以看到銀河,小熊在銀河邊抓魚,獵人正好拉弓射向母熊。甚至會告訴他,你聽過流星劃過星空的聲音。
2007/8/3
還不到八點,我已經坐在榮星花園旁的西雅圖咖啡二樓的落地窗邊。
十點半在附近有堂圍棋課,我喜歡這個時段的課。精確地說,是喜歡這樣搭配,一個好地點,寬廣、明亮。此刻都市正在甦醒。公園還有人在散步,民權東路口的車子一波接一波,或許是透過落地窗隔離了吵雜,街景看起雖然繁忙、緊湊,但似乎很順暢,一點也不煩躁。
2007/8/4
昨天嘉漢回來了,距離退伍只剩兩個月。法國的語文學校10月11日開學,退伍回到家那天應該是10/6,他認為這是最巧妙的安排(他真的一刻也不想等),老天也安排得緊緊密密。我們擔心他沒有充份的時間準備(他從來沒有出過國)。年輕人有一個遠大目標,在目標週圍環繞的繁枝縟節,他根本不屑一顧。單純的個性給了他一種簡潔的力量。
2007/8/5
每種生活模式都會有缺陷,總有一天這種模式會改變。摘自《偷書賊》
我想嘉漢出國後,我們期待著生活會有一點改變。至少,多了一些從法國傳回來信息。
或許,是我們這種邁入初老期的人,這個尷尬期就像下午三點多這個時刻能做什麼,太多事已過了時刻,有些事又嫌太早。卻發現虛度大半輩子,迫切地想要找點興奮的事情做。
2007/8/6
劇院在本質上也是一個希望與失意交互循環的地方,而且比日常生活的循環模式還要鮮明,開演一齣新戲時的興奮,不受歡迎的震撼,長途旅行的疲乏,下戲的無家可歸感…它是關於結局,關於分手的,是關於一些必然得打包行李各奔東西的族群的。摘自梅鐸《大海,大海》
劇場,這種生命情調讓人著迷,而我只能透過小說更迭場景…
2007/8/7
窗外下著小雨,敏銳一點的人分辨得出來這種雨和平常的陣雨不同,雨中有一種涼意,意味著一點秋意。
或許,我對今年的秋天有特別的期待,精確地說,算是祈禱,祈禱夏天趕快過去。只要不太炎熱,嘉漢在澎湖的日子就好過多了,這個颱風來得真是恰到好處。有一次,老爸也這麼說:昨晚我用念力讓颱風轉向,因此沒影響你的考試。
2007/8/8
鑾把服務生送上來的套餐優先推到我的面前,補上一句:爸爸節快樂!
嘉漢從背包裏抽出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彼得‧凱瑞《奧斯卡與露辛達》,這也算是爸爸節禮物。這幾年我們之間交換的唯一禮物就是小說,也成了我們的共有財產,一種我可以勉強跟他共有的東西。往後,他將會大量讀法文書,我再也追不上他的腳程……
2007/8/9
孩子出生,要開始思考自己〝重生〞的問題,而不是生命延續的問題。
嘉漢上學以後,我開始期待他跟我一樣朝理工方向發展,甚至希望他讀數學或物理,延續我年輕時沒有達成的願望,等他高二決定讀文科的時候,我才驚醒過來。之後,我才從書架上取下幾本,我預計退休以後要研讀的數學書,其中有一本是Lang Serge的《解析學》…
2007/8/10
《解析學》是我高二時就買下來偷看的大學用書。
當時我已經自修讀完高三的數學,開始偷讀哥哥的原文版微積分,開始發現一些秘密。高中課程很多複雜笨拙的解題方法,根本只是一種腦力體操而已。讀過解析學、微積分之後,就找到了一套系統可以把代數、幾何、函數,這三個領域整合在一起,當時對我而言,簡直是天大的秘密。
2007/8/11
從小學的算術應用題開始,我就著迷於自我摸索解題方法,經常有一種發現天大秘密的感覺。
有一次夢見,我用獨創的手法做了一片控制板可以靈巧地操控一台機器,那台機器最後並沒有量產,收藏在公司的地下室裏,我獨創的東西就永遠只有我知道,就是這種隱藏著寶藏的感覺。我確實參與了那個計畫,只是夢裏的感覺比現實更強烈…
2007/8/12
《偷書賊》裏的小女孩,半夜尿床醒來,就跟只多懂她一點點字的爸爸學讀書。之後,躲在鎮長夫人的書房裡讀書,在地下室和藏匿的猶太人讀書,她的文字都像是偷來的,藏在腦子裏的角落,對她而言就是寶藏。
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迷戀於像偷書賊這種方式的學習。或許是源自於天生的羞澀性格,卻在這個空間裏找到極大的樂趣。
2007/8/13
我認識康蘇拉的時候尚未正式拜師,於是我搞了一堆自己發明的即興指法來解決技術問題…就彈奏這件事來說,我做得不好,但我自得其樂。而樂趣是我們的主題。一個人要如何在一輩子裡,認真地對待其最謙卑最私密的樂趣。摘自菲利普羅斯《垂死的肉體》
我這輩子的學習似乎都是偏好於這個樣子的自得其樂,又像是一種私密的樂趣。
2007/8/14
少一點力氣,多一點體會。你得以更細膩的方式控制這件事。摘自《垂死的肉體》
上了年紀之後,我一直在尋找一個最完美的老人形像。來自一生的經歷,從未間斷的鍛練,在身上累積出來的氣質,一種看不到的力量,我想那就是〝細膩〞吧!我喜歡那些七、八十歲在臨死前,仍然還在寫作的作家。藉由寫作,思想才能持續維持細膩。
2007/8/15
買了一台筆記型電腦,準備讓嘉漢帶到巴黎。微軟強制性地把作業系統更新為Vista,請工程人員儘量把系統設定得像XP那樣。我必須花點時間幫他先試用一陣子,他退伍後就馬上要出國了。
其實,我跟嘉漢都只要用到電腦的文書處理功能就夠了。對微軟老是更新系統感到非常厭煩,我們並不排斥新科技,但是現在它已經快變成怪獸了。
2007/8/16
從幼稚園出來,順著萬大路走到萬華捷運站,有兩年沒來過這裏。
賣蟹黃餡餅的老店門口,幾個老婦人以一種看起來沒什麼效率,卻又很熟練的手法,揑著麵團塞入肉餡,粗短棕黑的手指讓你很容易忽略了它的靈巧。他們這樣操作著可能已經幾個世代了,一切都維持著老樣子。婦人說:一個十元。就買一個試吃看看。燙,小心吃…
2007/8/17
入夜前來了一陣短暫的風雨,感受不到強颱的威力,聖帕颱風可能還被中央山脈阻擋著。
窗台外的葉影在我的眼角邊顫晃,街道似乎提前沉睡在暴風前的寧靜裏,這種感覺倒是比較像是秋天的夜晚。之前,我就預想過今年的秋天會提前到來,似乎我對季節的循環步調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度。或許,季節的脈動只是一種我們心裏脈動的映像。
2007/8/18
翻越中央山脈颱風被切割成兩半,風力渦流失去循環回歸的力量,風力線碎裂成一段段零亂的虛線,風神也只能揮出一鞭一鞭的風雨。
午後,咖啡店坐滿一群閃過〝風鞭〞的人,臉上似乎都有一種嘲弄過〝風神〞的歡愉,微暗的燈光下充滿著跟平常假日完全不同歡樂氣氛,有一種收斂過的歡笑、一種共享生命的融合…像是一個難得聚會。
2007/8/19
沉默沒維持很久,因為他做了一個決定,不得不說出來。我看得出來,那其實不是他最終的決定,而是一個藍圖、一個夢想,或者說是一個考慮到的可能性。摘自藍茲《少年與沉默之海》
兩年前,嘉漢做了去法國讀書的決定,當時我的感覺就是這樣。他剛從一段誤陷的情感中甦醒,法文一個字也不懂,卻開始了這個藍圖、這個夢想…
2007/8/20
墨西哥革命的第一任教育部長巴斯孔塞洛斯出版過一套裝幀精美的世界經典的系列叢書,那時1923年。在文盲人數佔總口百分之九十的國家裡,印發塞萬提斯的書做什麼用?…在今天,可以這麼回答:為了讓文盲們不在是文盲的時候,能夠讀《唐吉訶德》,而不是看《超人》。摘自富安提斯《我相信》
貧困的年代還是比較令人懷念。
2007/8/21
人類是用文明廢墟中的殘留來建構詩歌的…摘自《米沃什詞典》
文明廢墟中的殘留就那些可以永遠流傳的東西,像是神話、戲曲、經典文學這類的東西。在赫胥黎《美麗新世界》裏,他們稱之為文明廢墟的地方,僅存的野人能讀到的唯一一本書就是莎士比亞,當你讀過野人與新世界的控制者對話的片段,你會覺得文明反而顯得很貧乏。
2007/8/22
在寫作之時,他只不過是在閱讀和抄寫造物者好心顯示給他的偉大創作訊息。摘自亨利‧米勒《我生命中的書》
現在嘉漢想像的巴黎就是《北回歸線》裏描寫的巴黎,亨利米勒在那餓過、凍過,像動物、野獸、流浪漢、土匪一樣過活的巴黎。當然他知道那只是小說的創作,是巴黎顯示給他的偉大創作訊息。而亨利米勒其實是嚴肅的人。
2007/8/23
感覺上生與死說不定是同一件事。這麼大而奇妙的主題,莫札特居然能用優美的音樂加以表現。摘自宮本輝《錦繡》
在嘉漢CD架上找到唯一的一片莫札特,第一首就是第41號交響曲「朱彼特」。可惜已經損傷,機器無法搜尋到音軌。因為讀了《錦繡》,有一段談到一間只播放莫札特音樂的「莫札特咖啡店」,也想花一段時間只聽莫札特。
2007/8/24
換了一台CD Player終於可以播莫札特的音樂。這一次我相信了,只聽莫札特就好。我已經預感得到,就像幾年前開始讀川端康成《古都》。當時就是這個感覺:我相信了,相信文學從此刻起就要進入我的生命。我也相信文學會把我帶到更寬更廣的世界,也許有一天,我會想開一間莫札特二手書店,店裏只播莫札特,只賣文學、藝術的書。
2007/8/26
夏末的黃昏,天邊總是鋪上一層層的薄雲,等著夕陽暈潤紅紅橙橙的色彩。
我們轉個彎踏上雨農橋。太陽已經沉入層層薄雲鋪成的雲海裏,此時我稱它為〝初霞〞,太陽看起來像刺眼的黃色燈泡,雲還沒有暈紅……我們靠在欄杆上,看看天空的雲、看看橋下閃閃發亮的流水。鑾說:本來想邀你去淡水看夕陽,可是想到假日的人潮就算了。
2007/8/27
中元節的午後,窗外不時地飄入燒紙錢的味道,有時還帶著一點米酒的燒味,這可能只是我自己的想像。以前在家裏燒完紙錢後,我最樂於做的就是,灑上幾杯祭拜的米酒,冒出的白煙裏就有這種特殊的燒酒味。
或許,我在家族的祭拜活動中,找不到什麼有趣的元素。總是感覺有人擔心什麼?想祈求點什麼?而我總算找到一點有趣的事。
2007/8/28
歷史是由最微小、而經常是小到難以察覺的錯誤組成的。摘自Irving《心塵往事》
Irving的小說描述非常細微,但你又不覺得它瑣碎無聊,它隨時會在下一頁再提起,正好又連接到下一個事件。要說是錯誤,不如說是在那個當下你唯一有能力做出的選擇。一個「選擇」就是一個「承諾」,只是我們不知道從選擇到承諾之間的細微變化。
2007/8/29
「朱彼特」第一樂章,氣勢雄偉、燦爛生輝的快板剛結束,進入莊嚴肅穆的第二樂章,行板。
我開始練習聽出每個樂章的起始點,這個功課對我而言已經夠難了。反正沒關係,我已經習慣於自我摸索的方式學習,在過一陣子,等聽出了一點東西,我就會去找資料、找書。然後,很興奮地發現我終於看得懂書上寫的東西,而且所知不淺。
2007/8/30
每晚花二十分鐘唸書…唸一本《塊肉餘生錄》甚至得花上一年…大部份的孤兒都不懂這兩本書的內容…勒奇醫生只是想大聲朗讀,讓那些鴨子聽雷的孩子沒多久就能睡著;而對少數聽懂的孩子而言,晚讀時間則提供他們一個想像空間…摘自《心塵往事》
在西洋文學小說裏,經常描寫朗讀的場景,我會因此而感動,這是非常好的文化傳統。
2007/8/31
安定感和尊守承諾的次數成正比;每個孩子都明瞭承諾的意義,一個承諾實現後他們又盼望另一個承諾的實現。摘自《心塵往事》
暑假結束,新的循環就要開始。我喜歡重新開始的感覺,喜歡教完全不懂的孩子,也意味著我喜歡這種重新建立安定感和尊守承諾的過程。教一群甚至連日常用語都不甚明瞭的孩子,最好的承諾就是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