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6 17:50:34長風

停雲‧流雲(下)

***感謝悠悠的敦促***

(四)道抉

最近常有人問起,我所信仰的究竟為何?有一回,和朋友聊起,說,借基督教的話來說,我想過的,是屬靈的生活。朋友問我,我那「屬靈」的「靈」是什麼呢?如果不是神,我又要用什麼來替換那神的位置?既然說要「以道相交」,則此「道」為何,顯然至關重要。倘若,修行將成為我抉擇人際的出發點,那麼,我的起點何在?終點又何在?
修行是什麼呢?若無明確的方向、目標或具體方法,「修行」二字,無非口號而已。我引以為擇友判準的「道」為何?所謂「修行」又為何?

在人類的信仰曼荼羅中,諸神佛化為一尊尊繁複而聖潔的圖像,將祂們所代表的價值,一一表徵在眉眼、衣著、飾品,乃至身形手勢中。於是,當教會弟兄面對十字架吟詩、默禱時,他們敬拜的不是十字架這個圖形或物品,而是在感念兩千年前那名背負它的耶穌;同樣地,當佛教信眾頂禮佛像時,他們膜拜的,也不是那些泥塑木彫的偶像,而是隱含於祂們形象中的各種意義:慈悲、智慧、勇猛……,諸如此類。因而,我們所信仰的,既是祂們的事蹟,也是祂們所展示出來的種種特質。

由此說來,我信仰的究竟是什麼呢?毋寧,是在我心靈深處,全心全意認同的那些價值或特質:慈悲、智慧、寧靜、祥和、正義、愛……。如同《莊子》所言:「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因為慈悲與愛,我們視全體人類、乃至整個宇宙為一體;因為慈悲與愛,我們能感同身受他人的苦難,並設法為之解除,一如解除我們自身之苦痛。因為智慧,我們知道如何免除苦難──從因到果,從預防到善後;因為智慧,我們知道因果的關連性,知道何者能行、應行,而何者不行;因為智慧,我們能夠知道如何自處、如何待人,以及如何處世。因為智慧,我們平靜而安定,泰然而自在。
當聲音與我們雙耳同頻,我們不能不聽見;因為衷心信仰這些特質,我無法不接受與之相容的宗教或理念。接受某些價值,不是因為信仰什麼;反之,我信仰,乃緣於我接納其價值。信仰不是標籤,而標籤無能決定價值。在那些偉大的精神領袖身上,我看到的是特質、事蹟、他們一切的思言行,而非貼在他們身上的評語或標籤。因此,愛、慈悲、智慧、寧靜、勇敢、正義等等,亦非標籤或評價;只能是特質,令人信服並尊敬的特質。而特質之所以獨特,豈非因為它們超拔於塵俗之外、而又深刻貼近於塵俗?對於這些令人景仰的精神領袖,世俗的功名利祿,不過是風中微塵,於之如浮雲。而他們終究是富足的。他們的富足,不在於現世的衣食,亦不在於人間的功名。耶穌說: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
你想烏鴉,也不種也不收,又沒有倉又沒有庫,神尚且養活牠。你們比飛鳥是何等的貴重呢!你們那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作,為甚麼還憂慮其餘的事呢?
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罣心;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
你們要變賣所有的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因為,你們的財寶在那裏,你們的心也在那裏。」(路12:22~26;29~34)

《莊子‧逍遙遊》說:「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一切因緣際會、人事聚散,其實是我們飛翔的資糧;人生以其獨到的方式,鍛鍊我們的心智與能力,給我們機會,讓我們作好準備。倘若平靜無風,我們難以御風而行;風起的時刻,反而是我們振翅高飛、直上雲霄之良機。

而我們的靈魂有著聖潔之羽翼,她知道,我們嚮往的天堂。

上一篇:停雲‧流雲(中)

下一篇:碎影之湖

念情 2007-06-24 14:29:53


我不會說我享受孤獨的高調
但是
我再也不會祈求朋友了

版主回應
感同身受;那樣的心情我也曾反覆經歷過。
然而,生命的奇妙,或許在於,當我們放棄對什麼的祈求之後,那樣東西才會真正地到來。
It`s a personal experience.
2007-06-26 12: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