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識
第七識--末那識就是將「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觸、意緣法」.的六塵境界加以分別,是為第七識末那識。
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第七識--末那識的分別於予補捉而生執著,此時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
當第八識阿賴耶識補捉而生執著即刻現出二種現相:
第一是:如果惱筋已經存有檔案的,舜間由第八識反射經由第七識回到第六意識加以表達。
第二是:惱筋中原無檔案的,此時第八意識同時會處理二種現象。
一是存入新檔。
二是反射經由六七意識回到第六識,告知無法辨別。
由於六七八意識所需時間極短,我們根本無法感受到變化,也不知道心意識在活動,所以稱為「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因此以第六意識極強時,記性就越強,這種六七八意識強者稱之識智辯聰。六七八識轉化越快者(腦筋能轉得快者)是為記憶性強是謂「聰明」。
佛法告訴我們必須將第六意識轉化,導入到內觀的自性海中。也就是當你遇到任何境界,透過內觀生命存在的能力,不要入第七識。而由六根直接導入,不用分別、不用對立入薩婆若海裡面。這是捨識用根的行持法。
佛法是要修持的,不是僅知識的.因持這個修持法,是成佛的方法.願共勉之。
.
事實上佛法的標的是沒有輪迴的,輪迴是識性的做用,它還在三界中,並未出離。佛法是離三界永脫輪迴,所以要修五戒十善,做為出離的資糧道,進而依四諦、12因緣法、37道「四念處、四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修學,此是修理空去除我執,成就二乘,得阿羅漢果。在此就離三界永脫輪迴。進一步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成就根本智,再依根本智起方便行、起大願、大智慧、大慈悲,完成十度波羅蜜,依四無量心行四攝法,成就菩薩。進而行十力、十八不共法等成就佛果。所以佛法是離三界永脫輪迴的。是因為方便引導眾生,而說有本體乃至自性及輪回。當眾生知到輪回時,就破其輪回並告訴它沒有本體可做輪回,輪回的只是業力。當沒有連本體可做輪回,當然沒有自性,勉強用佛性做語言的連結。因此佛法是空,甚至連空還要空,連空空都空,是謂三輪體空(此句亦不受)。因此八識由心造,連因緣也由心造,所以華嚴經曰「萬法唯心」。心有真心與生滅心。八識就是生滅心。佛性就是真心。因此輪回由識,生生滅滅才有本體。若永脫輪迴就無所依,那就是清淨,剩下來的就端看佛菩薩的願力,所以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乃至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都以願力同眾生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