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5 16:08:15*佛仔瘋! ...

2010/5/15 話我家鄉




圖片轉貼於:http://www.wretch.cc/blog/Paine0602/13691968


如果你姓<丁>,祖藉地是雲林縣台西鄉或彰化縣的鹿港鎮,先人的墓碑上刻有《陳江》二字,則你的祖先可能來自福建省晉江市的陳埭鎮(舊名陳江) ,而且可能是阿拉伯人的後裔。


台西丁姓根源

一、臺西『丁』一半 匯集整理:丁川朝

台灣丁姓最大的聚居地在雲林縣台西鄉,根據臺西鄉戶政事物所1994年4月統計,全鄉現住人口數為31163人,其中丁姓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近2萬人,因此流傳「台西丁一半」的說法,台西鄉丁氏家族,多聚居在海口、台西、海南、海北、山寮、光華等村。 「台西鄉丁姓鄉親大約八成不知道自己有回族血統」,但根據研究,台西丁姓人家至今仍保有百分之廿的回族血統。



台西鄉部分丁姓民眾的長相,有些仍保有濃眉大眼,深邃輪廓等中東人士的特徵,有時在外地被誤認為外國人,近年來與大陸的鄉親逐漸取得連絡,丁姓鄉親紛紛組團,返回福建晉江市陳埭鎮(陳江)尋根,意外發現他們原來具有穆斯林血統。



根據丁姓族譜記載,台西鄉丁氏是阿拉伯人的後裔。其祖先是由福建的陳江(目前改為陳埭)於1,一、兩百年前遷徙而來,據說祖先是在清朝時代,陳埭發生丁、林兩姓械鬥,燒毀村莊,官府派兵下鄉抓人(農業社會為了土地、水權、居住權而爭奪的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的。),因此祖先攜眷逃居臺西種田,討海為生,據耆老傳說,陳埭丁氏回族移民臺西的最初者之一是定居於于光華村的十張犁,今在其舊居廳堂案桌上供一木製小龕,內奉〝四世祖考仁庵丁公神位〞之神主牌,「陳埭丁氏回族宗譜」記丁仁庵為四世祖,植業於泉州城南之陳埭,是誠光前啟後之列祖,故〝祀之以無究〞,為〝永世不遷之祖〞。台西丁氏供奉四世祖仁庵之神主,是與陳埭丁氏回族同宗共祖之血緣關係的最好證明。



據廈門大學莊景輝教授的考證,來臺西定居的丁氏,多系十六世,年代大約是乾隆、嘉慶開放鹿港與蚶江對渡的時期,由多房支之族人或一起或先後在臺西定居的。丁氏祖先在台西定居謀生方式有二,一是墾植,傳說居住在今光華村十張犁的丁姓人家,飼養99頭牛(據說每養100頭就必定會死掉1頭),製做10張犁進行大面積的開墾耕耘,土地之廣,被形容是〝站著能看得到的地方都是我們的〞,因此人們稱其居處曰〝十張犁〞。二是捕魚或養殖土蟶,臺西沿海大片海灘與陳埭有相似的地理條件,所以在這裏討生活有點類似在故鄉的感覺。





臺西鄉現有五座供奉〝丁府八千歲〞的寺廟,均座落在丁氏聚居的村落,即光華村(十張犁)的華陽府(建於1966年)、山寮村(萬厝)的濟陽府(1976年)、海口村(鹽埔)的鎮海宮(1982年)、海南村(六塊厝)的福安宮(1984年)、臺西村(夜市路)的海天府(1987年)。



丁府八千歲,八世祖,名儀,號汾溪,世居晉縣陳江之汾溪,所以學者稱汾溪先生,生於明朝英宗成化甲辰八年(1472年),自幼家境清寒,但能知勤讀、嘉言善行、待人和善、學問淵博,三十四歲即考取進士,奉政大夫官拜四川提刑按察僉事,為官多樹政績,有〝丁明府,神人也〞之譽,但四十九歲即病卒,官民、族人皆悲痛,逝世後族人於其府第立祀,是丁氏移民臺灣時攜帶其香火前來供奉而世代相延的祭拜。



由于〝丁府八千歲〞有求必應,信仰圈不斷擴大,善信之眾、香火之盛,已遠遠超出了台西地區和丁氏宗族的範圍,進香者來自四面八方,分靈遍及全省200多處,甚至遠及日本的名古屋等海外各地。

在大陸以丁為姓者有〝漢族丁〞與〝回族丁〞之分,在臺灣也一樣,多項考證顯示臺灣的〝回族丁〞是從陳埭移民過來的,他們便是唐、宋時期僑居中國的阿拉伯穆斯林之后裔。占臺灣丁氏總數三分之二的〝回族丁〞,分布于全省各地,主要聚居于雲林、彰化、嘉義、屏東和臺北等地,而以雲林縣台西鄉的人數最多。

資料轉載至:http://blog.yam.com/cmocf4/article/2853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