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4-14 14:58:35Mr愛丁不拉 & Ms小愛

苦趣不堪重記憶

沈光文《感憶》詩:

「暫將一葦向東溟,來往隨波總未寧。忽見游雲歸別塢,又看飛雁落前汀。夢中尚有嬌兒女,燈下惟餘瘦影形。苦趣不堪重記憶,臨晨獨眺遠山青。獨眺遠山,心繫家園,游雲飛雁,正如漂泊者的形影。」

沈光文生於明神宗萬曆四十年,死於清康熙二十七年,是所謂的明末餘老。搭船碰到颱風,飄到台灣。沈光文並不是自願移民到台灣,漂泊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定常想念故鄉的一切人事物。「苦」想必是最常有的情緒。

苦趣不堪重記憶,所以才一個人遠眺山青,為的是要暫時忘記苦命的經歷,但看到遊雲飛雁卻讓他想到自己。文夏的「黃昏的故鄉」也提到「無家的渡鳥」與「白雲」,鄉愁的滋味,古今皆如此。

「黃昏的故鄉」曾是陳唐山、蔡同榮等當初被國民黨列為入境黑名單的人,在海外最喜歡唱的一首歌。到底唱這樣的歌、寫這樣的詩能夠解鄉愁?還是唱了之後寫了之後愁更愁?有夠弔詭!



照片:攝於中山南路的人行道上。By 愛丁不拉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