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格西多杰覺拔尊者開示錄(三)
西藏格西多杰覺拔尊者開示錄(三) | |
——本文轉自《密乘法海》修訂版 修行根本觀想法,自印度傳來西藏,初為紅衣士觀想法,後匯歸為宗喀巴上師觀想法。紅衣士觀想有五,均歸黃衣士我宗喀巴大師,實為佛法根本,一切法之所依,如明此理,以後密宗灌頂,接引長壽諸法,均能成就。故世尊三十二相,均由修法來,昨言功德之大者,即此也。 修行之要,當觀想上師,能開發根本,對於上師,當至心歸仰,為道之根。道者,非世間道,乃佛道也。故自下而上,應有次第,三業恭敬,須依次第而進,如修 上乘,非依稀能就,上師能與十方佛等,倘供養十方諸佛,不如供養上師一毛孔,故佛法須在恭敬中求。恭敬上師之次第有三:(一)對於上師盡力奉事;(二)上 師開示教法,一心信仰;(三)如說修行,此為恭敬中最。 有八處難不易修行,即天魔、畜生,人中之盲、聾、瘖、啞,地獄、餓鬼等是也。得修有十,己身有五,無病、有閑,發心、聞法、無障,此最難者,倘能具此,異常高貴,以能承辦大事故,能成就菩提故。 應觀此身雖死,尚可再來,果證不退,絕不能滅。又觀聲聞緣覺人天等法,均屬假設,即古來祖師,亦復幻身滅散,是為無常,須得金剛之身,但此無常來時,縱匿於大海,匿於虛空,匿於須彌山中,皆不可避,復不可貨而貸,嚇而卻,此為無常。 再應觀自身生死無定,年壽已過,不可復增,一切眾生,壽高者八萬劫,促者一剎那,萬別千差,全無定準,況死法甚多,死時難料,餘存之壽,日日而盡,在少 不修,在壯亦不修,到老雖欲修,亦不能修矣!種種障道,均由自業,即如北俱盧洲,人壽千歲,亦無暇聞法修行,而此洲之人,或死於胎,死於孩,死於壯,死於 老者,比比皆是,故死為一決定之物,明日與死誰先至者,實不可知,故觀無常為最要。 既知死至,無法禦之,則身死之後,千金厚殮,究何益哉?如知死後一切不用,即以此供僧修福,亦得獲生善道,若有孝順子孫,為之修藥師道場四十九日,必出三途也。 應觀世間一切,皆屬無常苦空,內之身心,外之貨財,修小乘則漸知厭離,一切盡捨,深知三界如獄,觀此身如毒藥,此心如蚖蛇,久久修習,則八風不動,外視 雖類瘋狂,後來必證聖果,此小乘出三界之道,雖未成佛,然已脫苦。經云:二乘受供,如食毒藥。若二三地菩薩食之,則如孔雀。蓋孔雀以毒藥為食,愈食則其羽 尾亦愈美,使鴉雀食之,則死矣!菩薩亦如是,應善學之。 既觀無常諸苦,應發心皈依三寶,拚命念四皈依,因此皈依,是佛法依止大事,能引 眾生離苦成佛故,三寶之力不可思議,釋迦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音以至六十四音,慈悲無量,智慧無量,神通道力皆悉無量,等視眾生,猶如一子,如鏡應物, 加被眾生,種種光明,如水灌注,如是消除苦集,還滅成道,此四聖諦,通大小乘,此道此滅,乃是真法,即以字種而論,亦是光明所現,一切世間,無以倫比,一 切經教,乃佛法身,應生恭敬,倘或置冠經上,獲罪無量,最難消滅,可不慎歟! 僧伽為佛弟子,三賢十聖,皆佛後身,倘生牛馬之中,尚難見僧之面,以其紹隆佛種故也,故應恭敬皈依,勿生憎慢。 菩提心之根,為四無量心,應觀慈悲,慈悲乃我自心無量,為眾生故,眾生無量,故慈悲亦無量。慈為與一切眾生安樂之根,悲為拔一切痛苦之根,應觀一切眾 生,皆我之母,我世世生生,皆受其慈庇,縱冤害我,我亦應償其怨,能如是觀,貪瞋諸煩惱,亦即消滅。世世之母,如世界微塵數,故必盡度之,因此而發菩提 心,故西藏修此觀者,常處深山,日日呼母,遍思歷劫生死苦痛,眾等能依此作觀,菩提之心,必油然而生,故釋迦、觀音、文殊,均如是發菩提心。文殊如放船, 運彼眾生至彼岸故;觀音如牧羊,驅羊先入己方進故,即眾生成佛方成佛也;釋迦如王者,願如藥師,治眾生病故,願富財寶,賑眾生貧故,願如文宗,博眾藝故, 願如法王,度一切故。故發菩提心,須明二義,一曰因果,二曰平等。 發心有二:(一)龍樹一代之菩提,(二)彌勒一代之菩提。西藏發菩提 心有五:(一)大悲心,如慈母救其溺子。(二)大慈心,如子有所須,母之頭目亦樂與之。(三)大喜心,世間一切事,歡喜負荷成就。(四)大捨心,以一切 身、物、心、心所供佛無盡,此四無量心,為菩提根本。 (五)即菩提心,最為學密之要。眾等能知如是發心,即能離苦得樂。 修行者須上供 諸佛,下施眾生,此龍樹、無著之說也,六度以施為首,要為眾生成佛,如不敬佛僧,不敬師長,皆與道相背,如發菩提心,不慮窮乏,以財寶天,對此真修行人, 如犬隨主,使一切具足,不致貧乏,此無憂也,縱天魔相惱,亦不畏懼,因彼魔天,懼人成道,則彼類必空故。 能作諸善,則為得樂之根,人天 之福,故應守持身三、口四、意三之戒,以此能得樂果故。然就此而觀,可知輪迴生死,即不樂之根也。故行者能修空心,如幻三昧,已知一切法空,勤發菩提,廣 修六度,以空無我之心而施,則施者、受者均空,願亦空,成就亦空。如退菩提心,即退菩薩道,必遭墮落,墮則罪過無量無邊,而進則功德亦無量無邊也。 若發菩提心,作諸功德,因小果大,如一滴之水,等於大海。倘不發心,則如少水,不能潤大。若以此功德,藉求一長壽、富饒、子息,則如大海之水,等於一滴。此簡別菩提無分別心之要法,最關緊要,眾應深知,自行簡擇也。 如真發菩提心者,我入佛殿,願一切眾生皆入;如我乞食時,則願諸眾生一切佛已供;若見空器,則願一切眾生皆得法空;若見滿器,則願一切眾生功德盛滿。倘發此心,切勿錯誤,善集功德,以自莊嚴。故修行如掃地,右手者菩提心也,掃帚者般若也,一掃一切掃,一淨一切淨矣。 昔時印度,有一癡童,愚而無智,被逐於父母,予金錢五枚,縫之衣裏,童不知所用,困頓飢餓,臥於道周,佛見愍之,醒而攜歸,予以掃帚,教之掃除,掃東則 風自西來,揚塵如故,南西北方,亦復如是,因悟塵者貪欲也,佛令我去此貪耳,遂證道果。後往比丘尼所,尼故為高座,請為說法,蓋戲之也,掃者乃以手按座, 座應手而矮,宣說一句,即飛空而去,眾乃驚異之。須知佛子難量,爾等學佛,不可輕視他人為要。 引用自佛教正法中心:http://www.tbdchq.org/menu.php?cat=detail&id=1220407621 |
上一篇:西藏格西多杰覺拔尊者開示錄(二)
下一篇:西藏格西多杰覺拔尊者開示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