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本報訊】
《艋舺》首映票房贏過《阿凡達》,讓台灣電影工作者雀躍不已。《海角七號》創下五億多元的票房,但一隻燕子帶不回春天,直到《艋舺》出現,我們才敢說,國片確實已回春了。
年輕的一代沒有聽過「賀歲片」,不知其意義,希望《艋舺》之後,年年有國片來「賀歲」。
以前的年代,「賀歲片」瞄準的,就是大家的「壓歲錢」。所以完完全全地商業化、通俗化,處心積慮地把民眾吸進戲院來。
廿幾年前,一些「有水準」的電影工作者開始「反省」台灣的電影業,認為一、兩位偶像明星的片酬占掉電影一大半,太不合理。電影只為取悅觀眾,毫無藝術性。因此發動電影革命。
此後的「新」電影確實有水準,屢獲國際影展之大獎。但這些電影太有水準,所以也只有搞電影的人看得懂,一般觀眾衝著「某某影展大獎」看了幾次,睡了幾覺之後,從此不進戲院,沒有票房能力的電影工作者只能靠新聞局的獎金養活自己。
《海角七號》是這廿幾年來,第一部那麼用力取悅、討好觀眾的電影。它多說故事,少講道理;不自戀而求共鳴。《海》片的成功,讓搞電影的人知道,想看電影的人始終存在。也因此,李烈才敢砸下七千多萬拍《艋舺》。
電影,確實是「夢工廠」,可是搞電影的人不可做白日夢,而是要幫觀眾築夢。我們很高興台灣的「舊」電影又回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因出處
大家好 我是鈕承澤
想作一些澄清:
我不是說 我的目標是艋舺在美國上映時能打敗阿凡達
我又不是瘋了
我是說 不應該說 艋舺幹掉阿凡達 這樣的話
我說; 阿凡達為電影所帶來的革命性的影響 成就斐然 令人尊敬
艋舺只是在我們自己的土地 受到同胞的愛護 上片首日票房在台灣超過阿凡達
並拉下蟬聯多週的 阿 成為週末票房冠軍
我們當然感到榮幸 並為 台灣電影 在經過了 那麼多年的等待 那麼多人的努力
今天因為又得到大家的愛與支持 終於能在上片之初就展現了能量
我們當然感動感激 但沒什麼好得意的
唯有透過不斷的努力 當我們能拍出一部又一部 更好看的電影
當我們拍出的電影 能在美國市場上 打敗像阿凡達這樣的製作
那 才 是 我 們 值 得 驕 傲 的 時 候
這是我的本意 煩請幫我澄清 謝謝
充滿感動與感激的 鈕承澤
出自《艋舺》官方BLOG
http://mongathemovie.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