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6 22:29:47zoe

103.07.06 讀書筆記 閱讀書:《哇!厲害的人這樣做筆記》/商周


103.07.06 讀書筆記

閱讀書:哇!厲害的人這樣做筆記/商周

  :<千言萬語 不如一紙塗鴉>名人筆記廖偉立

 

 ------------------------------------------------------------------------------------------



初次接觸廖偉立是從他的名字開始,我是個對聲音的韻律有著莫名牽引的人,在一本名為《弱建築》的書中看見「廖-偉-立」三個字,在口中繞逐的音韻,有著一種挺身向上的彈昇感,輕盈又直拔。這個感覺印證在第二次的接觸。


第二次和「廖-偉-立」見面是在七股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靜謐而仰立起飛預備的姿態,再次看見那繞逐的音韻,多了驚艷,那是台灣公共建築少有低調的、不打擾大自然的禮貌。


終於,第三次在台中救恩堂見到本尊了。知道當天廖偉立要來幫我們做導覽其實是有些緊張的,他長的樣子會如我的想像,玉樹臨風、一介俊朗的書生樣嗎?呼呼!是位帶藺草編織的小圓帽,穿著如日本老紳士卻又有著粗曠大哥氣息的歐吉桑,生命力旺盛的模樣完全打破我對建築師溫文又帶著一絲蒼白頹廢的印象,再把他的外型和他的建築作品相印照,真的非常好奇他的內在世界,於是於在筆記術的書中看到介紹他做筆記的方法,我這個建築控加筆記控,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瞭解他是如何做筆記的。


在《哇!厲害的人這樣做筆記》中,和廖偉立有了第四類接--窺看他的筆記術。

廖偉立說:「建築師必須看見其他人看不見的東西」那些平常人不容易看見的細節,廖偉立通通把它記錄到他的筆記中。「畫筆記」是他從大學就開始養成的筆記法,他會把靈光一閃的、眼睛看見看不見的、觀察到的都畫到筆記裡,像救恩堂的設計就是他與教會牧師討論時的靈光乍現,他馬上在筆記本上把一艘停泊於山頂上的方舟構想畫下來,簡單的幾筆線條把救恩堂的核心精神表露無遺。


「畫筆記」是廖偉立創作的基本功,他習慣用大開本的素描本做筆記,隨身的就會攜帶小一點開數的,於全白沒有格線的紙上「畫筆記」。在他的辦公桌上不見電腦,看到的是水彩、色鉛筆、粉蠟筆等的繪畫工具,只要一有想法點子,廖偉立就會馬上攤開筆記本開始作畫。


做筆記對於廖偉立的意義是:「我覺得我每天都要蹲馬步,很像是練武功一樣,設計並不是我要做的時候才去想,我會希望我無時無刻都在這樣的一個狀態。

」他已把建築設計當作是一種生活方式,每日的圖畫筆記,無論是對建築的相關觀察記錄或是非建築設計的生活記錄都時時刻刻成了他的設計養分,是創作的基本功。


對於做建築設計,廖偉立的態度是認為設計必須與自然相接,所以他會在看基地時特別注意觀察周邊的環境地景,並把它們拍下來後列印出來貼在筆記上,做為設計時的參考。「看完工地,有新的想法我就會馬上記下來,或是當場就畫在牆上」藉由一次次在筆記上的描繪記錄,得以讓廖偉立一次又一次的重新思考建築和四週環境的關係。一張張看似設計的「草圖」,也同時透露出廖偉立思考的過程,成為一種思考筆記。他曾在他的一篇自撰文章<草圖—是我看見建築的一種方式>中提到他會「隨著草圖的變換,探索建築的空間性、結構性、材料性與構造性。」其中「大到探索大的配置概念,了解基地的肌理與建築的相互關聯,小到研究很小的細部,甚至一個把手、一個螺絲釘的做法。」在筆記中的草圖讓他的設計操作過程「手腦並用,有意識、無意識及潛意識都可能瞬間或等待中;連續或不連續中;直接或曲折迂迴中發生。……開始於一種確定或不確定的狀態,是一種心靈冒險的探索答案之旅」。


對於創作的人,繆思女神一直是我們在苦苦追求的,但廖偉立對於靈感的看法是:「設計者本身必須經過對『問題』的發現與了解,並把自身的感情與理智全力的投入,刻意醞釀情境至其發酵成熟,『靈感』於焉產生。……我們只是蓄勢待發,時時醞釀著氣氛,於是我毫不費力地迎接『它』」。


廖偉立對「靈感」產出的看法無疑給我打了一劑強心針,平凡如我的芸芸凡夫俗子也可以用所謂最笨、最耗時的方式,在蹲馬步的過程中醞釀發效出「靈感」,我深深的認同他的看法,因為我也是這樣讓「靈感」產生的。在這次閱讀中也發現到,對我而言是天才型建築師的廖偉立也時時刻刻在蹲基本功,人生真的沒有捷徑,一步一腳印,認真而真實的在生活中蹲基本功,自然築夢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