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16 21:51:09果凍讀書會

台南後壁鄉 土溝社區 邂逅繽紛藝術農村

    

台南後壁鄉土溝村長張佳惠:「我們這裡不是旅遊景點啦!你要怎麼介紹給想來『玩』的人?」對土溝了解多少?若只把土溝當成景點來遊覽,一定會失望的,除非你能「認同」,且村民肯與你互動,才能一窺這裡的諸多故事,不然只會打擾到村民的生活。

  

在一處以廢棄豬圈改建的土溝農村「文化學堂」,跟村長及幕後推手之一的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曾旭正,從喝老人茶開始來「認識」這裡。7年多前,土溝村長意識到社區營造的重要性,他原本只是想提倡住戶種種花、清理門面等環境美化,但約在5年前,南藝大建研所的師生們,為這裡注入了諸多的藝術元素。

      

 

「文化學堂」裡看頭十足,不但處處可見社區阿公、阿嬤的彩繪、陶器、藤編等作品,教室的大門更繪上了特大幅的《農婦插秧圖》,而且部分座椅、造景以繽紛的磁磚拼貼出馬賽克綴飾,讓人猛一看還會聯想到建築大師高第的作品;此外,還有Q版門神、陶製白鷺鷥掛燈等。

遊逛土溝,最精采的竹仔腳。單車馳騁在田間小路,約15分鐘抵達聖玄宮周邊;放眼所及附近住戶的開放式庭園、三合院外牆、門牌等,均可見融入鄉野風情的藝術創作品。

    

 

例如,以鋼雕呈現的門牌意向;鄉土畫家殷嘉輝,在三合院外牆上繪製的大紅花布壁飾;素人藝術家侯加福,以磁磚拼貼出《坐十分鐘的陶淵明》裝置藝術;此外,還有一處建築外觀充滿不規則線條的藝術工寮,更有以當地的阿公、阿嬤各時期照片所翻印的大壁飾等;這些創作沒有特定路線,就錯落在竹仔腳的每一個轉角處,讓人邊走、邊逛、邊發現

    

 

與當地的阿嬤聊天,細聽她們如數家珍地指著牆上各時期的照片說著:「這是我做小姐時(意指年輕時)拍的啦!沒水、沒水啦!」「那是我兒子娶某時拍的!喔呵呵呵?」滿口金牙的她們笑談過往時,我終於體驗了土溝村長所說的,要與村民互動及認同,因為這裡的生活面才是最精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