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7 21:10:30果凍讀書會

顧貧念苦 伊斯蘭精神

【文/高麗娟】 11.27.2008摘要

從齋月與宰牲節兩大節目,看土耳其文化。土耳其地理位置上,因為是個通道,歷史上是各宗教文明經過與交會的樞紐,自然有殘存下來的文化影響,造就土耳其跟中東阿拉伯國家不同的伊斯蘭文化,存在允許飲酒、不包頭巾,或不作禮拜不上清真寺……的種種教派林立,有基督教、天主教教堂、猶太教會所和回教清真寺同在一條街上的景象,而薩滿信仰痕跡也還保留在民間的伊斯蘭信仰中。

容許如此多宗教存在,卻98%人口是穆斯林的土耳其,即使今天宗教派政黨上台,也不過掌握近40%多的選票。在土耳其,戴頭巾之爭是政治防線之爭,西化派相信一旦容許頭巾在官方場合自由出現,就是容許宗教干預政治,土耳其淪為伊朗就不是夢想而已。

然而,宗教派也有他的理由,認為西化派所謂的政教分離是以政治干預宗教,規定公務員、學生、護士、教師不得包頭巾是剝奪個人對教義的解釋自由。於是在雙方把頭巾視為政治表態的今日,一塊原本輕飄飄的頭巾就變得不可承受的重。

每年在回曆九月把齋三十天,是回教徒應遵守的五項功課之一。齋戒就是在齋月裡從日出到日落,不吃不喝、禁慾、禁道人長短,當然也禁吸菸。雖然如此,因為憲法規定土耳其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所以沒有強制要求所有人都把齋。

把齋的意義,就是讓不知民生疾苦的富人,體驗饑餓的滋味及窮人的處境和心情,從而激發出惻隱之心,自然向貧苦大眾伸出援手。只不過,在土耳其的中產階級,既無法像大富人家捐款濟貧,也拉不下臉去吃免費的開齋飯,只好把省下來的一餐,併入開齋飯,互相邀請親友,共進比較講究的開齋飯。

齋月裡,夜裡大約三點左右,就有人沿街敲大鼓,喚人起床吃封齋飯,一般為了能夠支持一整天,大多吃的是各種麵團製品和肉類食物。吃完又去睡個回籠覺,然後一早醒來,直到日落,別說吃喝,有人連牙也不敢刷,到了日落才進食。整整三十天,每天就只吃兩餐。

伊斯蘭世界第二個重要節日是古爾邦節,也就是奉獻犧牲的宰牲節。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是奉獻的精神,是紀念先知伊布拉欣〈Ibrahim,基督教稱亞伯拉罕〉。聖經和古蘭經在這個事蹟的記載上大同小異,只是基督教神學者強調由此事蹟來感念神對人的愛和信心,讓自己的兒子為人類犧牲。而回教則強調人類對神的愛與信心。所以穆罕默德要訂宰牲節來讓信徒年年表達對神的信心與愛。

回教的宰牲節與中國祭祀中的宰牲有所不同。回教宰的牲口是羊、牛、駱駝等四足牲畜,雞鴨鵝等不能作為犧牲。宰殺的犧牲要分成七份,自己可留一份,在節日期間招待親友,其餘要分贈給窮人,來體現伊斯蘭教義中顧念貧苦的精神

宰牲節的重點雖是宰牲,但是和開齋節一樣,走訪親友賀節,請訪客吃燉肉,有嫌隙的人修好講和,在鄉鎮和傳統社區仍然受到重視。至於城裡的上班族就大半利用四天假期,遠離塵囂出外度假去,逃避互相賀節的繁文縟節,想來現代化對傳統宗教習俗的衝擊,不是套句孔子的:「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就抵擋得住的。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370期】

哈佛名師啟迪:關懷弱勢

古蘭經啟迪:自足的、寬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