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2 21:23:32果凍讀書會

沒人慶祝記者節


黃哲斌 中國時報2008.09.02 摘要

昨天九月一日,記者節。但這年頭,恐怕很少人慶祝這一天,不只台灣,全世界都一樣。最發達的美國報業,『1990年至今,已有四分之一的工作機會被蒸發』,2007年就裁掉了一萬人,而且,趨勢『沒有停止的跡象』。一名媒體人甚至引用三○年前,美國煤礦與鐵礦大蕭條,礦工大量失業,比擬當前記者的困境。

記者這一行,會像恐龍一樣,變成新世紀的瀕危物種嗎?或許不會,但國外研究建議,記者應該上兩堂課,加強自己的求生技能;一堂是『整合解釋新聞的能力』,另一堂是『多功能目擊者的能力』。

以前者而言,下一代記者必須具備『廣泛的資訊接受能力』,然後『反芻出有整合力、詮釋力,幫助閱聽人』吸收理解複雜的社會議題。

紐約大學著名的新聞學者傑伊.羅森以次貸風暴為例,認為『「解釋性新聞」是目前「求多於供」的新聞市場』,新聞人不該單純提供資訊,而應『理解、消化、爬梳重大新聞事件,描繪事件的全貌、關鍵、影響性』,甚或解決的『建議』,讓讀者、同業及公部門一同獲益。

他一言以蔽之:新聞消費者,透過不同媒體得到太多即時資訊,卻很少獲取幫助他們『理解事實脈絡的背景故事、後續追蹤、未來評估』,這將是記者的核心價值。

第二堂課,考驗記者「網路化」的能力,我們從凱文.塞茲談起。他曾是CNN的戰地記者,二○○三年因寫部落格而走人。後來,他被雅虎聘為首位新聞特派員,經營一個名為「熱區」的網站專案。

他的工作,是許多「公民記者」企望但遙不可及的。二○○五年,他隻身深入全世界廿二個戰爭蹂躪下的國家─阿富汗、車臣、剛果、索馬利亞……,塞茲以戰爭中的『受害者為主軸』,一手寫報導、一手拍影像,即時傳輸到全球網路上,靠的是兩台數位攝影機、筆電、衛星電話以及數位傳輸機。

塞茲的作品,獲得艾美獎提名、受到連線雜誌及多個新聞獎項肯定。兼具『文字、影像、語音』等作業能力,擅用部落格、Twitter等微型媒體,將是「記者2.0」的原型。

記者不死,只是逐漸凋零。死不透的,必須找到活下去的目標與動力,繼續認真活著。【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執委 蘋果9.2.2008摘要】

九一記者節剛過,在近十年的記者生涯中,我曾經採訪過許多人,但卻不曾如今日這般,迫切地想要記錄一個在前天清晨驟然辭世的媒體工作者-朱慶文。朱慶文、心肌梗塞,一個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怎就如此悄然離開人間?

這兩天以來,朱慶文這個名字一直在腦海中打轉,他是因為工作太累過勞才引發心肌梗塞嗎?明明不認識這位蘋果日報的司法記者,但是對這個名字卻不陌生,上網google查了一下資料,確認沒錯,果然是以前曾在同一家報社《勁報》工作的同業。

今晚偶遇媒體同業J,J告訴我,有些同業在記者室聊到朱慶文的時候,難過得哭了起來,另一位同業S說,前一陣子,朱似乎曾感到胸痛不適,但因工作忙碌,仍持續投入採訪工作。

日前曾聽說,在我以前工作的報社,有一天,某人坐在辦公室,上班上到一半就突然昏迷不省人事,送到醫院急救之後,才知道是中風,後來情況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當時我想問的是,這種情況是否算工作過勞,如今聽聞《蘋果日報》記者朱慶文驟逝,這個問題又重新回到我的心中,他的離開,與工作過勞有關嗎?

媒體記者的工時長、壓力大、事情多,雖遭逢《中國時報》大裁員、《中時》工會宣布解散等報業寒冬,每年還是有許多新鮮人前仆後繼想要進入這個圈子。昨晚獲悉,以前的同事H,因為在媒體工作壓力太大,引發單耳失聰,因健康關係之故,選擇離開媒體,但是朱慶文卻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了……。

1999年到2008年,朱慶文從校園記者,成為線上記者,在這九年期間,是媒體面臨解嚴後的大衰退潮,媒體競爭也格外激烈,記者這個行業的『社會聲望也每下愈況』。相信朱慶文在從事媒體工作期間,一定也採訪了許多受訪者,留下許多文字紀錄。在他短暫的人生旅程中,是否還有未竟的夢?

【蘋果 周富美9.2.2008摘要】

參考資料:

http://blog.yam.com/earthk/article/17089130
請幫忙 告訴大家 謝謝 2009-07-14 17:18:02

中華民國單聲櫃族協會~需要您的支持與加入!


徵求全省發起人及志工夥伴!

為了讓單側聽損者獲得更多實質的幫助,計劃召集各界樂於助人並有相同理念的朋友,共同成立中華民國單聲櫃族協會。

目前正在發起中~需要您的支持與加入...歡迎共襄盛舉!

若您有意願成為發起人,請您在98年08月08日前寄封mail到voiceonly1@gmail.com

來信請載明主旨:索取中華民國單聲櫃族協會發起人名冊檔案 或下載報名表:http://voiceonly.brinkster.net/voiceonly.rar 



●免繳任何發起人費用,但是發起人是成立後當然會員;希望您仍持續加入,共同推展會務。



本會之任務如下:

一、扶持及提升單側聽力損失者學習權益。
二、舉辦相關演講、座談等活動收集民意以修正完善身心障礙相關法令。
三、蒐集國、內外資料並出版會刊。
四、接受公私機構之委託、研究。
五、以社區化照顧為導向推動中、低收入戶中單側聽力損失者照護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