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8 22:11:24果凍讀書會

台灣和中國 很不一樣

(中央社 蔡筱穎 巴黎)4.28.2008摘要

里昂第三大學(簡稱里昂三大)副校長,也是中文系系主任利大英,原本是非常討厭台灣的,原因是他在『戒嚴時期』到過台灣,『因為拍照』被警方抓到警局,『誣陷他是共匪的朋友』,但因「台灣研究學程」在2005年再度到台灣。他震驚到台灣的變化,在氣氛上已完全不同,變的『非常民主』。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畢業、博士論文做『戴望舒現代詩歌』研究,說著一口流利漢語的利大英,年輕時曾到台灣也去中國旅行,1978年他抵達『全島戒嚴』的台灣,拿著旅遊手冊到處遊玩拍照,沒想到『照相也會犯法』,他在警察局裡被指控是共匪的朋友,拍照蒐集情報,氣得他自此二十多年不願到台灣。

在這二十多年的期間,他去過中國在北京大學任教,在美國和香港的校園做與中國相關的研究,然後到法國里昂三大中文系任職,甚至做到副校長。終於,因為「台灣研究學程」,利大英和該校校長拉佛洛在2005年再度回到台灣,他非常震驚台灣的變化,和他印象中三十年前的台灣在氣氛上,已經完全不同了,「主要是『非常的民主,而且人民非常友善』」。

在台灣停留期間,他去了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等校的台灣文學研究所交流,也接受了國家圖書館捐贈有關台灣研究的書籍,更了解到台灣『文化的多元性』,「尤其台灣的『政治文化』迥異於中國、更不同於香港」。利大英因此也認為在『跨文化領域的研究上』,台灣是一個很棒的題材,他希望能夠和台灣的學術界有多方的交流。

今年暑假,因為奧運的諸多考慮,里昂三大的中文系學生第一次不去北京,而是要到台灣清華大學的短期班作交流。對於這一個讓學生了解台灣的機會,強調「中文系學生不僅要瞭解中國,更要認識台灣」的利大英說,學生應該可以看到台灣和中國是真的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