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7 12:20:37犬馬

向理想的讀者致敬(聯合報讀書人週刊2006.4.16)

轉貼自聯合報讀書人週刊(2006.4.16)

向理想的讀者致敬
──專訪張大春談新書《戰夏陽》

小說家張大春去年夏天出版了《春燈公子》,日前再有新書《戰夏陽》(皆印刻出版),接力完成他構想中的「春夏秋(《一葉秋》)冬(《島國之冬》)」系列。從書名和插圖風格,都可以看出作家試著返回中國書場的寫作意圖,除了讓讀者重溫充滿古味兒的有趣故事,更帶領讀者潛入歷史長廊窺看古代官場、科場諸多奇聞軼事、醜態怪狀;情節曲折巧妙時見雅趣,融詩詞文史於一爐,文字典雅淳厚。
「其實我寫『春夏秋冬』系列,心裡有一個預設讀者:故去的父親。假若他能讀到這些故事,肯定會去翻書來指正我哪些地方寫壞了、寫糊了、寫錯了。對於我,他代表著一整個世代逐漸凋零的讀者,這些讀者有能力去欣賞不那麼容易消化的作品。某種程度來說,我寫『春夏秋冬』系列,正是向這群理想的讀者致敬。」
許多讀者必然好奇小說家何以從專擅的現代風格忽然轉向古代傳奇,張大春說:「小說家卡爾維諾搜集編寫《義大利童話》,自家裡有好東西便想向世界宣揚。我對老故事的態度約莫與他相近,幾年下來我改寫了近百萬字,一方面固然是電台說書需要,另一方面也因為怕這些老東西在我們手裡丟了。」說是民間故事也好,鄉野傳奇也好,每個故事都是獨立的,擔心這些故事收在一本書裡很滑稽,張大春跟出版社商量出一個編法:「《春燈公子》藉詩來編,《戰夏陽》用故事串;《一葉秋》就讓故事作為一套歷史的附庸,旁行於正史之畔,看起來就是半部中國通史,卻由故事串起來。最後的《島國之冬》,故事不需要串場了,是『現代性』使得故事成為一體了。寫到《島國之冬》,我們也不得不進化到現代,我也不得不回到我自己創作小說的原點。」四本書看似都是古味的故事,但張大春卻不得不承認,「我寫作的原點還是現代小說」。
在電台主持六年廣播節目,張大春除了在節目中時評說書,也在電台的網站討論區與網友行文論藝,成為一個文藝聚落。說到廣播節目對他真正的影響,他卻說是寫古詩:「電台主持工作,得每天不斷鍛鍊自己的語言,這樣長期密集鍛鍊的結果,保證可以寫古詩了。過去十幾年,我天天讀古詩,卻未寫;主持廣播節目後倒寫起古詩,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幾乎天天寫。」
從現代小說到傳統書場到古詩,這樣的野心還不夠,有一子一女的張大春還提到想做與小孩教養有關的出版計畫:「未來我想做的事很大一部分會和我對小孩教養有關,以我能力所及的中文教養來說,目前會幾個不同方案一起做,包括字、詩、詞、成語一整套。」
張大春日前開始在《民生報》寫「認得幾個字」專欄,開篇〈恆河沙數〉就寫自己教兒女辨識詞語的趣事,他打趣說:「我們家是這樣,只要小孩提出問題,他就會得到一個比他預想到的語詞多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答案。我通常給他的答案多到他覺得厭煩,然後我把答案總合再說一遍,確認他聽見了。這樣的好處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很周密地鍛鍊所能使用的語言。」他說起有一天開車送兒子上學,兒子問:「我們家的狗生小狗之前會想什麼?」張大春就說:「大概就是想想將來這些孩子生出來之後,牠要怎樣好好教養牠們,就算母狗不能真的好好教養小狗,也會有這麼一點夢想吧!」朋友聽了都笑:「你們家是這樣教小孩的喔!」「我說這是爸爸廢話多。不管怎麼說,好處是不斷地周密地鍛鍊他的語言,壞處是吃飯吃得很慢,一小時吃不完一頓飯。」
像這一段與孩子的對話,張大春相信作家其實有義務創造深刻厚實的作品,來培養、啟發、提昇讀者的品味及素養。這是他的野心,也是他向讀者致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