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6 13:35:50朵朵

可能90年代音樂真的回潮了

  這人頭銜很多,2011年英國BBC年度新聲冠軍,首單英國榜第2、二單空降冠軍,BBC Music的Mike Diver還為她寫了一大篇評價,專輯推出,一首又一首的熱門單曲推出,還在2011年全英音樂獎大放異彩,我也看到很多人的推薦。
  聽完整張專輯,像price tag,反復唱著don't need U money money····朗朗上口,給我感覺最強烈的,太像曾經90年代的曲風了,就想那時候的 “原子貓” 或者S CLUB 7。最大的感慨就是九零年代的POP曲風好像真的回潮了。
  當然,始作俑者的不只是Jessie。從Lady GaGa大俗單曲異軍突起時,大街小巷都在唱著Katy Perry的teenage dream時,Rihanna轉變曲風專輯SM結果大熱,Kesha那一首首“泡泡糖式“的熱門單曲買到格萊美。這些足以說明Jessie J這張可以成功。曾經還對那些玩八零年代風格空氣清靜機音樂的音樂像迪斯科,銳舞,另類電子產生好奇的時候,主流音樂已經開始回溯到我接觸音樂的那個年代,九零年。
  我想起2000年之前有多少pop歌手難以生存,然后各行其是,最終結果差強人意,存活下來當時的流行歌手除了麥當娜,布蘭妮那樣的級別,其他就所剩無幾了。九十年代最流行的“POP”音樂雜志也都紛紛閹割。流行團體解散,各種的單飛,轉型,吃老本開巡回演出。當時只要是有一點“泡泡糖”味道的單曲都很難上榜,而取而代之的是嘻哈音樂,碧昂斯,Mary J. Blige COWAY成為主流音樂榜單的常作客。音樂風格不再推崇那些“陽光”的曲調,反而是越dirty,越down的越容易大熱,青春靚麗的流行女歌手紛紛寬衣解帶,但結果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嘻哈歌手趁機發泄,歌詞寫得越來越不要臉,流行男歌手只留個賈斯汀,脫衣服的情況也未能幸免。樂壇變得肉欲橫流。與其說成 “下流” ,我覺得不如是“ 解放” 。樂迷早就厭煩了九零年代裝模作樣的流行歌手的模式,人前假笑,而八卦雜志爆出來的內幕都令人乍舌。這樣樂迷會覺得作嘔。
  而現在,這些熱門的音樂,像Katy Perry,Jessie J其實還是當年的那種 “俗” 的POP音樂,但是包裝變了,每一個都很花哨,甚至被娛樂大眾奉為“ 藝術 ”,加上現代傳媒的推崇,Lady GaGa 或是紫外線殺菌Rihanna 登上哪本時尚雜志封面;單曲和音樂錄像帶合并推出,越做越精良;Kesha專輯還能update,變成一種“ 游戲 ”;蘋果的itunes更是加持了流行音樂,使得更具科技感和時尚感。大家似乎都忘了,拋開這些東西之后,音樂就是當年的那個人人嫌棄的 “ 流行音樂 ”。
  除了這些大腕,其他的歌手也開始尋求出路,曲風跟著走。而當今曲風是什么?跟20年前很類似,就是 “朗朗上口”的副歌+陽光的曲調+時尚的包裝。布蘭妮就是個好例子。當年為了求生存,布蘭妮也“ 寬衣解帶 ”,專輯《in the zoon 》絕對的夠臟,夠濕,后來的《gimme more》也夠味兒,再往后的馬戲團,今年的蛇仙美人,布蘭妮一下子變 “好” 了,變陽光了。黑眼豆豆的新專輯不是也開始走空氣清淨機這條路了嗎?我印象比較深的還有就是去年的熱門單曲,Mr Hudson的那首Supernova ,Kanye West跨刀,這首熱門單曲原封不動,放在20年前,挺合適的。現在的市場需要這樣音樂。
  我只是困惑,那個年代人人唾棄而現在是風頭浪尖,聽到我的耳朵里,我不覺得是時髦,或是流行,而是有些奇怪。這條路這次又能走幾年,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