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7 12:07:39杜晖

新加坡:赤道小红点(132)

反看卜烈尔(T.Braddell)于1821年的全新加坡人口统计为4千724人,其中华人占1千150名。到了1823年,就增至1万零683人,华人占3千317名。据巴素博士说:“那些开辟者的热切心肠,往往会将人口数目过于夸张,显然的,卜烈尔的报告是比较近于事实。”

对于新加坡开埠时的人口,是新加坡近代史上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般的说是:当时只有少数的马来人居住在新加坡河两岸的茅舍里,而文西阿都拉(Munshi Abdullah)却有比较详细的提到“海人”至于纽波德却说当时的人口“约有150名渔民与海盗,其中有30名是华人,其余为马来人。”这个数目虽然一般受学人所接受的,但是,却令人发生许多疑点,据目击莱佛士登陆的华哈金(Wa Hakim)在晚年追忆当年的情景时说:“莱佛士先生到来时,在河口有不超过100间的小茅舍………另有30家海人聚居在小舟上,它们都停泊于新加坡河口上端较宽的河面,海人居于陆上与舟上者各参半。……”这段话就直接驳斥了“150名”之说了。

虽然这样,但是综观上述所引的许多资料,仍然没有办法对当时人口准确的数目获得肯定的答案。然而,可以断言的是:莱佛士登陆新加坡的当时,人口绝不只是“150名”这么少,而客观的估计应该是500名左右。

在新加坡开埠以后,人口的发现也非常迅速,转眼间就是一个繁盛的商港了!
新加坡开埠的初期,各地来的移民都随他们各自喜欢的地方居住,但是,不久,莱佛士便设计他的城市,将区域划分给华人、吉宁人、武吉斯人及马来人等居住,他并命令工人把河边的沼泽地填平 — 这块地方即今日的驳船码头(Boat Quay)、莱佛士坊和附近一带。*1

同时,莱佛士并令法夸尔建设一道桥,沟通了新加坡河两岸的人民活动。

1820年3月,法夸尔曾致函给莱佛士 —— 当时莱佛士因公务在明古连 —— 他说:“所有各色商人,都迅速在这里集中,他们除却需要更多的地方来安插自身之外,便未闻有埋怨的事了。在对岸的沼泽地带,今日几乎盖满了华人的房屋,而武吉斯人村,现在已成为一个广阔的市镇。”

莱佛士于1822年10月10日,第三度回到新加坡来;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新加坡,逗留最久,住八个月,到第二年的6月9日才离开新加坡。

当他回到新加坡时 —— 他亲自发现的一颗明珠 —— 却依然在东方发出它的亮光;但是,当他不在这里的时候,这个城镇的布局搞得太不整齐了,使他非常不满。#


----------------------------------


*1 1822年11月,莱佛士修正了市区建设的原定计划。居住在驳船码头(Boat Quay)一带的华人必须让出该地段作为商业用途。受影响的共有一百三十个华人住户。其中一百十一名居民于十二月签署一纸请愿书,要求当局赔偿。

----------------------------------
本文现在《光华日报》新风版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