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7 11:54:19杜晖

新加坡:赤道小红点(124)

今天,我们匆匆奔向前时是否也可以慢下脚步来,看看过去的身影、集体的回忆。

——现在,让我们站在新加坡河畔;十八溪墘,回顾我们源远流长的新加坡之路!看看我们的先人是如何在新加坡这个历史舞台上演戏!

——现在,灯火通明下,新加坡河泛着白光。我一路沿着十八溪墘漫步,我一路在想,新加坡河啊!你历尽沧桑,饱览历史的长河,如今要把新加坡带向何方?………

--------
海峡殖民地的发展
--------
在1824年3月签订了“英荷协定”之后,英国与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势力范围划分得一清二楚;马来半岛为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而印度尼西亚群岛为荷兰人的势力范围。

那就是说:
a. 英国人可保有新加坡。
b. 荷兰将马六甲归还给英国。

因此,英国在马来半岛便拥有三个根据地:
1. 槟榔屿包括威斯利省;
2. 马六甲;以及
3. 新加坡

新加坡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是当时的亚、欧两洲的航运交通中心,虽然槟榔屿及马六甲开埠较早,但是,不论是人口或商业,新加坡的发展都是突飞猛进的,而马六甲与槟榔屿都远不如新加坡了!

现在,让我们看一项实例;以1825年的贸易数字作一个比较,便可以显而易见了。

a. 新加坡的贸易总值是:260万英镑。
b. 槟榔屿的贸易总值是:110万英镑。
c. 马六甲的贸易总值是:32万英镑。

因此,马六甲与槟榔屿造成了入不敷出的现象,而需要印度方面的补贴。

于是,在1826年,东印度公司便把槟榔屿、马六甲及新加坡三地合并而成为“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这便是后来俗称的“三州府”。*1
这个新成立的“海峡殖民地”乃由浮尔敦(Robert Fullreton)任总监,总监却设在槟榔屿。新加坡与马六甲则由参政司分别管理。这组织的目的,在于统一三地的行政、税收与开支。

海峡殖民地成立以后,各地的人口、政务及商业虽然日有增加,但是殖民的税收仍然是入不敷出,必须由印度政府的资助。

海峡殖民地成立后,对东方贸易的影响可说是不少,以新加坡而言,它控制着马六甲海峡的商业,又为西方船只通往中国的通道,它又有着一个完整的贸易据点,由各地来的商人带着商品到这里来交易,很快就使这地方繁荣起来。

——大量的英国和印度船只载满了棉布、鸦片和制成品东来,然后从中国运回生丝、瓷器和茶叶等等。同时,武吉斯人也从东印度及马来半岛载着海峡的出产:香料、锡、金、樟脑、咖啡、玳瑁等等到来新加坡贸易。此外,中国的船只也来载回海峡的土产和鸦片。据统计,在1830年新加坡的贸易额达400万镑。

另一方面,虽然人口及商业有显著的增加与发展,但是,由于需要大批行政人员及建设,因此,海峡殖民地仍然是入不敷出的现象。于是,在1830年东印度公司把海峡的省治地位取消,改为“府治”并隶属于孟加拉省。原有的总监也取消,并改由参政司负责。#


----------------------------------


*1 “三州府”指的叻、屿、甲三个地方;叻是石叻坡、屿是槟榔屿、甲当然是马六甲了。

----------------------------------
本文现在《光华日报》新风版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