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4 22:36:13稻草人

為了你,我寧願與豬接吻

    最近,兩則關於學校的新聞引起網上熱議。一則是美國得州一名高中生與教師打賭,如果兩人的合照在推特轉發超過一萬五千次,全班就豁免考試。另一則是湖北一間小學的副校長,為了讓學生改正亂丟垃圾的壞習慣,打賭如果學生能達到目標,他就當眾與豬接吻。

    第一則新聞中,該老師明顯低估了社交網站的力量,覺得轉發一萬五千次是難過登天的事。未料短短兩天已被轉發了一萬○五百次,結果可想而知。然而,校方得悉事件後,拒絕認帳,還怪責傳媒抄熱事件。該名高中生感到不忿及失望,稱“承諾終歸是承諾,應該獲得兌現。”諷刺的是,該照片中,這名教師與學生握手,背景的黑板寫上了打賭內容,下款還有教師的簽名。

    第二則新聞中的副校長,學生達標後,副校長坦然兌現承諾,在升旗儀式上當著學生面前,與小豬親吻。受訪時,副校長強調自己寧可吻豬,也不願學生沒有進步,更笑言自己的決定獲得太太支持。

    同為老師許下的諾言,一個兌現了,一個卻沒有,兩群學生長大後,對“承諾”這兩個字的理解,究竟會有怎樣的差別?需要知道的是,在學生時代,老師就是榜樣,就是權威,他們的一個決定,一個舉動,甚至一句說話,都對學生日後的成長及處事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言而有信”、“一諾千金”等名言我們朗朗上口,但真正能將其實踐的,又有多少?許下諾言可能只需一句話、幾秒鐘,但兌現諾言卻可能需要長時間,甚至是一輩子。下次,許諾的時候,多問自己一句:“能做到嗎?”

上一篇:善用“名人效應”

下一篇:提防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