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30 17:15:03達可

生機水池

溫室西側的小水池,從6月份開始蓄水以來,100多個日子過去了。這段時間裡,一一檢視家中頂樓適合種在水池邊的植物,利用每個週末勞動日,逐次遷居到新家,展開新天地的適應與繁衍。目前的水池,週邊已經有一些新種下去的植物,如芋頭、澳洲茶樹,蘭嶼羅漢松等,還有好幾棵的美人蕉。有些是朋友熱情贊助,也有些是種子播出來的,讓原本空盪的水池四週增添生氣。當然,在沒有人為擾動的地方,原本強勢的咸豐草、野茼蒿、含羞草,在這三個月期間,也無聲無息地填補了所有空隙,甚至拓展到淺水域。這樣也好,至少讓水中的蓋斑鬥魚可以暫時有個遮蔭與棲息的環境。
水生植物也是水池不可或缺的主角,尤其對於淨化水質與提供水棲動物的生活環境而言,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奈何水池的面積太小,容納不下太多的水生植物,最後我選擇了同屬浮葉型態的小莕菜和台灣萍蓬草,分別種在水池的兩端,它們的葉子都屬小型,花也都很素雅,對於小水池而言,頗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在種下水生植物的同時,也順手將蔓延水池中的草輩們拔除殆盡,痛快地殺個片甲不留之後,才猛然想起似乎玩過頭了,這下魚兒們的避難所全被我給毀了,剛種下去那幾棵葉子二、三片的小水生,有辦法為魚兒們撐起一片天嗎?還是剛好給投機的黃頭鷺一個抓魚的可乘之機?唉!希望黃頭鷺不喜歡吃魚。
心情忐忑不安地過了一週,又到了蘿蔔坑勞動日,抵達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水池邊找魚,緊盯著水面看了好久,終於看到有條魚從岸邊的石頭下游出,再仔細搜尋,第二隻、第三隻…,不對,還有一些更小的,像蝌蚪又似魚的小東西…,那是小魚!我的水池已經有第二代的鬥魚寶寶了!心情由不安轉為喜悅,生命總有牠生存的本能,不是嗎?
蘿蔔坑的動物除了放養的蓋斑鬥魚之外,其他都是不請自來,水池邊可以看到的,可想而知都是靠著翅膀由未知的遠方飛來。最常見的是身體水藍色的雄侏儒蜻蜓,也常見雌蜻蜓交配後屁股在水面上輕點產卵,令人期待水蠆寶寶的出生。水池中最神奇的動物當屬水底突然冒出來的灰色龍虱,第一次見到這種曾在書上見過的水棲昆蟲時,好興奮,只見池底黃色的軟泥中,突然竄起一隻橢圓形的小蟲,朝著水面直衝而上,然後又迅速盤旋而下鑽回底泥之中,除了激起的淤泥造成的小小混濁外,不見蟲跡。不一會兒,這兒一隻、那兒又一隻,好像冒泡的汽水一般,看來牠們似乎是在呼吸。剛開始時我十分困惑,這些住在水中的昆蟲到底是如何隔空從上一個居住的水塘來到這兒的?經過查閱圖鑑,才知道原來龍虱竟然會飛,當牠想搬家時,只要游到水面,將翅膀張開就可以走了,好個先進的水下對空飛彈。
這時心中浮現的是另一個疑惑,為何牠們要大老遠來到這個小水塘,是因為這兒的環境沒有污染嗎?還是原來的居住環境已經惡化到讓牠們不得不離開?或者牠們曉得這兒的人會張開雙臂歡迎牠們?最令我難以理解的是,牠們是如何在這片廣闊乾燥的山脊上,發現這處小得不能再小的水塘?好多好多的問號,這不正也是大自然有趣的地方?
可惜水池裡至今還沒見到青蛙或蝌蚪的蹤跡,或許因為離最近的棲地還有段距離,蛙族們尚未發現這處沒有農藥污染的新樂土,但我知道牠們終將回家,而且,這一天,正如突然出現的龍虱一般,應該即將到來。
附圖一:自行播種培育的美人蕉,已經在池邊開花結果。
附圖二:水池邊常見的雄侏儒蜻蜓,有著一身美麗的水藍色。
附圖三:衝上水面的灰色龍虱,泛起圈圈漣漪。

上一篇:穗花棋盤腳全紀錄

下一篇:種子的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