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6 10:47:32達可

原生種與外來種

這是個大哉問的題目,也是生態保育人士經常大聲疾呼的課題-不要種植外來植物,應該種植本土植物。
為什麼呢?本土植物的死忠擁護者說,在自然生態的大環境中,經過千萬年的演化與自然擇汰,每一物種都有它自己的適當位置,就像一部大機器中的小螺絲一般,雖不起眼,但只要其中一個消失,或甚至只是鬆脫了,都將減損機器運行的流暢。而外來植物不屬於原來的生態系,缺乏與原有環境的生態連結,因此無法在生態循環的大機器中找到最契合的位置。無論在食物鏈的營養循環上,或者是在取得其它生物間的生殖協助上,都可能格格不入。就像一個不小心卡進齒輪裡的螺絲釘一樣,不僅沒有發揮讓機器更緊實的功能,反而讓整部機器嘎吱嘎吱作響。這些外來植物中,有些可能因為水土不服,缺乏授粉的媒介而無法自然繁殖下一代,因此只能出現在人們的庭院裡,就像活標本一般。也有些可能可以順利地生長繁殖,而且不會對其他物種造成危害,成為環境中善良的一份子,就像個謹守法紀的外來移民。最令人擔心的是有些外來植物很快適應了台灣的氣候環境與土壤,卻由於缺乏食物鍊的連結,少了原產地生態系統中控制繁殖的牽制,於是迅速地蔓延擴張,搶走了原生植物生存的空間,讓原生植物更難繁衍下一代。更有甚者,直接侵害原生植物,將它們折磨至死,以拓展自己的地盤。這樣具侵略性的植物,有一個更貼切的名號,叫做「入侵種」。這類植物佔外來植物的比例或許少之又少,但是情節嚴重者,單單一種所造成的危害,就可能釀成生態浩劫,例如已經在中、低海拔地區氾濫的小花蔓澤蘭就是典型的例子。
能夠義正辭嚴地講了這許多,我當然是個原生植物的認同者,毋庸置疑。但是我還是有一些疑惑,與一顆對園藝世界充滿好奇的心,讓我在行為的實踐上,偶而會有一些小小的背叛。在這兒談談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家姑且聽之。
最主要的疑問在於「本土」與「外來」的界限到底要劃在哪裡?最簡單明確的當然是政治上的國界了,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海關三令五申不得私自從國外攜入動植物,這可以理解。可是國內的流通卻不設限,那麼一棵蘭嶼蘋婆種到台灣的庭院裡來,算是本土種嗎?我想不太有人會認同,因為隔了海洋,又是從菲律賓海板塊上千里迢迢靠近過來的,當然不能算。
那麼範圍縮小到同一陸塊上好了,一棵原本只生長在花蓮、台東河床砂地與海邊的台東火刺木種到埔里的庭院裡算不算?畢竟台東火刺木也是相當有特色的台灣原生植物。大部分人可能會搖頭,因為我已經點醒大家,它「原本只生長在花蓮、台東河床砂地與海邊」。

所以囉!以國境界限來劃分「本土」與「外來」其實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可能成為到處亂挖亂種的藉口,因為「都是本土植物啊!」
另一個對本土植物比較嚴謹的判別方式是「原本生長在這個地區原有植群帶內的植物」。姑且不論一般人有沒有時間與能力去調查或查閱自家後院100年前到底長了什麼。假設我真的費盡心思地蒐集到資料,知道蘿蔔坑在被砍成光禿禿一片前,上頭的森林裡所生長的的所有植物名錄。下一個問題就浮現了,我可能去複製它完整的植相和曾有的生態機制嗎?幾乎是不可能,因為整個生態系統的運作,不只是植物而已,還包括了依賴這些植物生存與協助植物繁殖的動物們,也包括了地底下的腐食者與微生物,還有與環境息息相關的微氣候。
如果我無法恢復全部,甚至連其中的一成都不敢說辦得到,那麼對於這塊已經被人類破壞殆盡歸零的土地,怎樣的種植方式是最適當的呢?下回我想談談自己的理念,不嫌嚴肅無趣的朋友們,歡迎繼續收看。更期待有其他見解的朋友可以在文末回應,世界上未必有所有人都認同的真理,只希望透過討論,可以讓每個人更清楚地建構屬於自己的真理。
附圖一:本土植物其實有許多讓人驚豔的代表作,例如野桐鮮紅的新葉。
附圖二:相思樹算得上是台灣低海拔最常見的本土樹種之ㄧ,它的原生地其實是在恆春半島,卻因適合作薪材而被推廣種植到各地,成為全島可見的植物。
附圖三:大花咸豐草已經是全島低海拔隨處可見的野花,殊不知它是來自南美的外來植物,首次紀錄在1984年,距今不過22年前。

上一篇:Lulu他們家

下一篇:我的植栽哲學

小優 2009-02-07 20:53:46

台灣的生態。。。。。
不知道這塊土地還能美麗多久吼@@
其實在冰河期以前   台灣是沒有蟑螂的喔!!!
(跟這有關ㄇ)= =
最近一直在這裡留言   不知道有沒有造成不便

版主回應
其實台灣也有原生的蟑螂喔。
(的確扯得有點遠...)

小優其實蠻可愛的啦!
歡迎常來。

我只是懷疑...,哪有國中生這麼悠哉的啊?
快開學囉,幫妳加加油!
2009-02-11 22: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