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0 17:14:52Dr. Lin

晚年的智慧

晚年的智慧

日本女作家曾野綾子在七十六高齡寫了一本「晚年的美學」。我很欣賞她面對人生的夕陽,能夠猶如輕風拂身似地全身感到輕快無比。她的晚年就像解開人間所有的枷鎖,充分享受晚霞的璀璨。她認為老年不等同於晚年。老年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會經過的階段,但老人不必然能擁有晚年。因為晚年應該是輕鬆、獨立、自在,儘管晚年的歲月在遞減,但身而為人的氣魄是愈來愈躍上雲霄。換言之,晚年都該是燦爛的。

的確,老年與晚年雖然指的都是人生過程中所剩無幾的殘年,但「老」與「晚」似乎隱含著「淒涼」與「燦爛」的不同字義,就好比「老殘」與「晚香」這兩個詞就讓人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要如何才能臻於「晚年的美學」,真正嚐到「晚香」的美味?我們經常聽到老本、老伴、老友等老來不能或缺的條件,但這些外在的條件不是我們所能掌握,也無法強求,況且這些有形的條件也不一定就能帶來晚年的自在。多少擁有萬貫家財的老人,不懂得「戒之在得」的古訓,直到晚年還沉淪在金錢遊戲中不能自拔,最後只能望著大把鈔票抱憾而終。因此老來不一定要刻意去強求一些無法盡隨己意的老本或老伴,但操之在我的晚年智慧是絕對不能缺少的。

晚年應該具備有那些智慧呢?首要之務是將追求健康當成是老來唯一的事業來經營。有了健康的身體,可以活動自如,才能獨立自主的生活。其次就是追求心靈的健康,也就是一種可以透視人間限制的智慧,懂得在體力日漸衰退之際,以追求精神的提升,來取代肉體的崩頽。

佛陀說:「人生就是一連串心靈與肉體的變化,使人處在一種不斷改變的狀態。今日的我已非昨日的我,到最後沒什麼東西屬於我,也沒什麼東西真正是我。」既然人世間的一切終將成空,何不及早放下,放下所有的欲念,放下心中的哀怨情愁,使得身無牽絆,心無罣礙,晚年也才能樂得輕鬆自在。

人的存在不單只是為了活著而已,還有比其他動物更高一層的意義,也就是要活出屬於自我無可取代的生命。這種意義不是上帝特別賜給人類的,而是必須由人類自己去創造。人的存在一旦失去了這層意義,就會產生疏離、絕望、煩悶與孤立,就會淪為無名大眾的一份子,永遠只是一個沒有格調、醉生夢死的行屍走肉,每天吃飽等死,在等死卻又怕死的痛苦中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當一個人能夠領悟人不同於其他動物的存在意義,自然就會珍惜所剩無幾的日子,認真去修持更高尚的人格,以做為年輕人的榜樣,讓殘年風燭的餘光來照亮年輕人懵懂無知的前程。這樣的晚年才能活出尊嚴,才能受人敬重。

有人問印度大哲尤帝士提爾(Yudhisthira):「生活中哪件事最讓您感到驚奇?」他說:「就是,人雖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去世了,卻從來沒想到自己也會死去。」的確,生與死就像是白天與夜晚的自然更迭一般,沒想到大多數的人都好像事不關己一樣,刻意去避談死亡的問題。事實上,怕死反而會提早死亡,因為對死亡的恐懼所帶來的痛苦,往往比死亡本身的痛苦更痛苦,單單因為恐懼死亡就會奪去你寶貴的生命。

人生就像一列往前直駛的列車,每到一站就會有人上車,也會有人下車。在輪到你該下車的時候,就應該提早先將行李打點好,當大限一到,才得以從容地提起行李就走,優雅自在地離去,免得到時匆匆忙忙,還得連累車上的人跟著你忙成一團。

晚年能夠保有健康的身體,又懂得放下身心的牽絆,活出屬於自我無可取代的生命意義,進而了悟“死生如夜旦之常”的人生哲理,坦然面對大限的到來,這樣的老人才有足夠的智慧去充分享受晚霞的美妙,也才能優雅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台灣早已進入老年化的社會,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充滿詩意的晚年美學。

 

上一篇:他鄉遇故知

下一篇:阿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