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 16:18:32綠茶

為中國教會祈求進教之佑聖母

2018年5月23日

為中國教會祈求進教之佑聖母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致中國教會的信內說:「五月廿四日是敬禮榮福童貞瑪利亞進教之佑的禮儀日......。我祝願這個日子成為你們為在中國的教會祈禱的日子。」

聖母進教之佑小史

梵二大公會議在文獻中說:「......聖母瑪利亞在升天後,猶未放棄她襄助天主子民的職份。而以她不斷的轉禱,繼續扶助我們獲取永生。以她的母愛照顧她聖子尚在人生旅途上為困苦所侵擾的兄弟姊妹們,直到他們被引進幸福的天鄉。因此,榮福童貞在教會內被稱為保護人、輔助者、援助者、中保。不過須肯定這樣稱呼聖母,對基督唯一中保的尊嚴和能力,並無任何增損。」《教會憲章62》 教宗保祿六世於梵二大公會議後,頒佈「聖母瑪利亞為教會之母」。

聖若望鮑思高神父在1868 年寫道:「我們對耶穌的母親,聖母進教之佑的敬禮,和教會的歷史一樣悠久。聖母升天後,宗徒首先恭敬聖母,教民就效法他們留下的敬禮,不停地呼求聖母,頌揚聖母。」

在聖教會的每一個時期,信友們常體驗到聖母的助佑多麼有能力;因此在一切患難中,尤其是當教會和其元首教宗受到威脅時,信友們滿懷信心,投奔到她聖壇前,依靠她的助佑,脫免了大難。

在1571 年,當土耳其企圖闖入歐洲,席捲天下時,義勇的十字軍依恃童貞聖母的助佑,於10 月7 日,在萊濱多 (Lepanto) 海戰中,大破土耳其艦隊,榮奏凱歌。

教宗庇護五世 (Pius V) 在教會團體受到威脅時曾把教會托付給聖母進教之佑,為紀念光榮的勝利訂定了10 月7 日為玫瑰聖母紀念日,鼓勵教友唸玫瑰經;從此信友們也更恭敬進教之佑聖母。

1683 年,至聖童貞又解救了維也納城的信友。於9 月12 日,波蘭王子以一小組兵擊退了土耳其龐大的圍城軍隊。

為感謝聖母的洪恩,教宗依諾增爵十一世(Innocent XI) 欽定了9 月12 日聖母聖名瞻禮為全教會遵守的瞻禮,翌年他也批准了成立聖母進教之佑善會。

1808 年,拿破崙將庇護七世 (Pius VII) 從羅馬擄走,把他軟禁。可是這位自以為所向無敵、百戰百勝的大將軍於1813 年被打敗了,自己反而成了俘虜。

庇護七世於1814 年5 月24日凱旋地回到羅馬,平安無阻地治理普世教會。為感謝聖母的助佑,他欽定了5 月24 日為聖母進教之佑瞻禮。(進教之佑禮儀頌的前幾段就紀念了這些歷史事蹟)

1868 年,聖若望鮑思高神父藉著聖母所顯的許多奇蹟,在都林城建立了一座輝煌壯麗的聖母進教之佑大堂。鮑思高神父也創立了一個女修會:「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簡稱「母佑會」),為教育女青年,也為光榮聖母。

1862 年5 月30 日晚,鮑思高神父向青年們講了一個有關「兩條大柱」的奇夢,夢中他見到一艘由教宗所駕駛的巨艦,在洶湧的波濤中受到許多敵艦的攻擊。不久,在大海中聳起了兩條又高又結實的圓柱,其中一條上面放着一尊無原罪童貞的聖像,腳下掛着「進教之佑」字樣的巨型字牌。在另一條更高更大的圓柱,上面放着一個巨型聖體,下面亦有一塊字牌寫着「信者的救援」。教宗的大船一駛到兩柱之間,就反敗為勝,一切都安靜下來。

奇夢是不容易解的,但它的訊息很清晰:我們如果愛護教會,擁護教宗,那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恭敬耶穌聖體,信賴聖母進教之佑。

進教之佑在中國 - 佘山聖母

教宗在信中也說:「在上海佘山聖母殿內,人們非常熱誠地恭敬進教之佑聖母。」

佘山是離上海市約四十公里的一座小山。佘山在成為教會所屬物之前,據說是佛教的進香地,有一廟宇名「佘王廂」,佘山的名稱大概就是由此來的。

1863 年天主教購買得山地,建築房屋作傳教士們療養休息之所,並建有一座臨時的小聖堂。

1867 年山頂添建了一座六角亭,亭內供有聖母進教之佑聖像。1868 年上海代牧親臨佘山舉行祝聖典禮,參禮的神父、教友約二、三千人。

1870 年3 月天津教難起,許多教士和教友們被殺害。上海教會人心惶惶,代理主教耶穌會谷振聲會士和全體司鐸許願於佘山聖母,倘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將要在佘山建設一座美麗的聖母大堂。

聖母俯聽了她孩子們的祈禱,仇教的巨浪奇妙地平靜了下來,上海教區感激萬分,向聖母還願,不論貧富教友,慷慨捐款建堂。1871年5 月24 日舉行了奠基禮,1873 年聖母月的首日郎主教舉行祝聖大禮。從那年起每年五月教友紛紛來佘山朝聖。

1924 年6 月12 日,中華全國教會神長首次大會閉幕日,宗座駐華代表剛恆毅主教與出席會議的六十位神長在徐家匯大堂把中華全國以壯嚴的典禮,奉獻給童貞聖母瑪利亞 (經文見第15 頁),幾天後 (6 月18 日) 剛恆毅主教和其他約二十位主教到佘山朝聖,再向聖母瑪利亞作了奉獻。

由於朝聖教友人數激增,聖堂就不足容納。1925 年5 月24 日在舊聖堂的原址再行奠基禮由姚主教主持。新堂的容量較舊堂大一倍餘,能容納三千多人。1935 年11 月16 日舉行開幕典禮由姚主教親臨主持。

1937 年八一三事件後,日本軍閥發動侵華戰爭,那年11 月9 日上海佘山附近發生劇戰,聖堂成了難民營,聖母奇蹟地保護了難民。

後來,日軍也曾一度封閉聖堂,但終於在1945 年8 月15 日日軍無條件投降了。

1941 年正當我國艱苦抗戰的時候,教宗庇護十二世為鼓勵我國教友對天上慈母的愛戴和依靠,接納了主教們的請求,欽定諸寵中保為中華之母后。教宗於1942 年又特封佘山聖母堂為宗座一等大聖殿。

1946 年5 月8 日,羅馬教廷又加給佘山一項特恩就是恩准上海主教惠濟良給佘山聖母舉行加冕大禮。1947 年5 月18 日,由惠濟良主教主禮,于斌總主教襄禮,典禮完成後由教廷駐華公使黎培里總主教帶領教眾舉行復獻典禮,朗誦奉獻中國於聖母誦。當日到場參禮的主教、司鐸和教友約六萬人,盛況空前。

梁啟光

2018年5月22日

聖母進教之佑的起源

梵二大公會議的文獻中說 :「 ……聖母瑪利亞升天以後,她在救恩中的角色從未中止過,她以一再的轉求,繼續為我們獲取永生的恩惠。她的慈母身份延續到她聖子『尚在人生旅途上被危險和困險包圍』的兄弟姊妹們身上,直到他們被引進幸福的天鄉。因此在教會內,人呼求榮福童貞為辯護者、輔助者、求急者、中保。不過,須肯定這樣稱呼聖母,對基督唯一中保的尊嚴和能力,並無任何增損。」( 參閱《教會憲章》62 ) 教宗保祿六世於梵二大公會議後,以宗座名義發表了一篇訓辭,宣稱聖母瑪利亞為「教會之母」,並說明:此即教會中的牧人與信徒的母親。

在教會的每一個時期,信友們常體驗到聖母的助佑多麼有能力;因此在一切患難中,不論個人或團體都滿懷信心,投奔到她聖壇前,深信能獲得她的保障和助佑。

1572 年,當土耳其企圖闖入歐洲時,義勇的十字軍依恃童貞聖母的助佑,於萊濱多海戰中,大破土耳其的艦隊,榮奏凱歌。教宗庇護五世為紀念這光榮的勝利,欽定了勝利之后聖母瞻禮。

後來,在 1682 年,至聖童貞又解救了維也納城的信友,擊退了土耳其軍隊。為了感謝聖母的洪恩,教宗依諾增爵十二世批准成立聖母進教之佑善會。最後在 1814 年 5 月24 日 ,教宗庇護七世排除了拿破崙強權的壓迫,結束長期的漂流生活,榮歸羅馬。為了感謝聖母的助佑,他欽定了 5 月 24 日為聖母進教之佑瞻禮,永作紀念,而他本人亦常以進教之佑的尊號來呼求聖母。

聖若望鮑思高神父更加竭力傳揚這個光榮而令人欣慰的稱呼,使聖母進教之佑這個稱呼發揚光大。他得到童貞聖母的啟導和助佑,創立了慈幼會,專為青年服務,目前這修會已擴展到全球各地。

1868 年,鮑思高神父藉著聖母所顯的許多奇蹟,在杜林城建立了一座輝煌壯麗的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為了感謝聖母進教之佑,鮑思高神父創立了 「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簡稱 :「母佑會」),教育女青年。

鮑思高神父更曾經寫過 : 「我們對耶穌的母親,聖母進教之佑的敬禮,和教會的歷史一樣悠久。聖母升天後,宗徒首先恭敬聖母,教友就效法他們留下的敬禮,不停地呼求聖母,頌揚聖母。」

鮑思高家庭通訊

梁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