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1 11:24:55懷寬
白話金剛經_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翻譯:
那時,須菩提聽了這經典,深深了解此經典的意思,感動而掉淚,並向佛說:「世尊,能有機會見您,聽您說此佛法,真是難得;因為你說的這部經含意很多,不是一般沒持戒的人可以明白的。我以前在悟佛法時,在聽人解說佛法時,也沒有悟到過、聽過金剛經的內容。
世尊,如果有人聽了這金剛經的解說,而心能平靜,對此金剛經所說的內容產生信心,知道是要這樣做沒有錯,那他觀世事,是可以不受五陰心的蒙蔽的,能觀出事實真相。要知道這個人,他做到了此經典,才能產生信心,應當將心得弘揚出去,功德無可限量。
--------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 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翻譯:
世尊啊!這裡說的「實相」是讓眾生聽聞佛法時有個方向,知道實相大概指的是什麼意思。但一般眾生在做到金剛經所說的行為前,仍然是五陰心未滅,無法了解佛 所說「實相」意思的全部;必須要不斷持戒反省自己,讓心能不受環境影響情緒、判斷,這時所領悟到的「實相」,才是佛要眾生了解的「實相」。
世尊,我今天可以聽到您解說此經典,相信了解並接受實踐不是件很困難的事,因為您釋迦牟尼佛就在我面前,您的言行做到了此經,讓我有了見證,相信不懷疑。可是在未來,五百年甚至更多年後,真有眾生聽到這金剛經的解說,也能像我一樣相信了解接受並實踐,他是很難得的。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人可以悟出滅惡離苦的道理並做到了在行為上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什麼是滅除「我相」、「人相」、「眾生 相」、「壽者相」呢?就是觀察、判斷人、事、物,不因對方身分,或者你對他舊有的看法,乃至個人的喜歡或討厭等,而影響你見到事實的情況,(非相─看不清 真相),人如果犯了這四相,就會看不到事實真相,所以說,能不被影響的人,就是做到了佛的境界。」
------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翻譯:
佛點頭向須菩提說:「沒錯,沒錯,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又有人聽聞這金剛經的解說,對內容不會感到驚訝、恐懼,覺得『怎麼可能做到,太不可能了』,反而覺得修行是這樣做沒有錯,要知道這個人也很難能可貴。
為什麼呢?須菩提,佛說的六波羅蜜中的第一波羅蜜,是要做到沒有四相才能達到的,一般沒有去除四相時所了解的第一波羅蜜和佛所說的不同,所以佛要人去滅除四相,才能明白祂說的第一波羅蜜的含義。
須菩提,第一波羅蜜指的是「忍辱」,人所想的忍辱和佛體悟到的有所差別。修行人要去滅四相,才能完全明白佛所說忍辱的意思。
-----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翻譯:
為什麼呢?須菩提,我過去世被歌利王割解身體的事,那時就是能做到不犯四相,因為我了解事情會發生的因緣果報,也了解事情無法改變,更明白世事無常。今天 對我傷害的人,我要去原諒,因為如果他明白道理,知道如何做對他最好,他就不會傷害人;但是他不明白,以為傷害我的身體,就是把事情做了最好的結束,其實 不是;他以仇恨來處事,以後受苦的是他,今天我受傷,但不恨,了結了與他的惡因緣,此後我要受的苦就少了一項,我的不恨來自我可以做到不犯四相,依理思 考。
須菩提,又想過去五百世的輪迴中,我所做的忍辱仙人,那時也是做到了不犯四相,才能達到忍辱仙人的境界。所以須菩提,身為菩薩,如心不平靜時,應該先遠離一下一切會影響自己的人、事、物,讓心靜下,才能依理判斷,以事論事。這樣處事才能圓融,不偏頗,公正處理。
記得!原則就是不應該受身體、眼、耳、鼻、舌、皮膚、心所感覺到的去判斷事情,應該捨棄個人感受,依理去判斷。你的心如果依著某個感受,就不能做到心平 靜,是『不對的依賴、執意』(非住),所以我才會說,菩薩要改進的是,處事不要只看事情表面來斷定如何做,而要再思考,以中立的立場思考,最後無偏頗的方 法才能提供他人。
-----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翻譯:
須菩提,菩薩為了眾生,應該是存這樣的心念來布施:佛說一切的人、事、物,是不確切存在的,因為人心是無常的,一直在改變,事物也跟著改變,而且這世間的 輪迴是「空」一場的,是用來磨練自己的心性,心中要存有這樣的心念;何必執著於當時自己所見的情況,而對人事物起了五陰心,影響自己的判斷?一切眾生,只 是暫時因為盲目無明而身為眾生啊!以這樣的立場來看,身為修行者就該能放下個人對人事物的喜好、厭惡 ,可以無情緒的面對、對待眾生,能客觀,沒有個人的主觀想法,一切依理,依理來做也是利益眾生。
須菩提!佛是不說謊的,從來只說事實,要做到所說的話為事實,必須滅除個人的感受看事,也就是不犯四相,因為判斷錯誤也不是正語。
--------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翻譯:
須菩提,佛所悟的金剛經內容是真實的,沒有半點虛假。如果身為菩薩,心執著過去處事原則,依過去經驗判定事情,來提供人解決問題的方法、道理,就像是進了 黑暗的地方,什麼也看不到,所判斷的結果、提供的方法會不通達。如果菩薩,不依靠過去的經驗、處事成功的方法,來思考現在的事,教人方法解決,這方法是行 得通的,就像人有明亮的眼睛,像太陽光般能照見所有的人事物,沒有看不清的。
須菩提,在未來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可以了解這部金剛經,接受經內道理,奉持去做、去執行,記住內容,時時反省自己,時時依經悟道,就是佛了。他有佛的智慧,你要知道這個人,也會見到這個人會依佛的宏願弘法,將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翻譯:
那時,須菩提聽了這經典,深深了解此經典的意思,感動而掉淚,並向佛說:「世尊,能有機會見您,聽您說此佛法,真是難得;因為你說的這部經含意很多,不是一般沒持戒的人可以明白的。我以前在悟佛法時,在聽人解說佛法時,也沒有悟到過、聽過金剛經的內容。
世尊,如果有人聽了這金剛經的解說,而心能平靜,對此金剛經所說的內容產生信心,知道是要這樣做沒有錯,那他觀世事,是可以不受五陰心的蒙蔽的,能觀出事實真相。要知道這個人,他做到了此經典,才能產生信心,應當將心得弘揚出去,功德無可限量。
--------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 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翻譯:
世尊啊!這裡說的「實相」是讓眾生聽聞佛法時有個方向,知道實相大概指的是什麼意思。但一般眾生在做到金剛經所說的行為前,仍然是五陰心未滅,無法了解佛 所說「實相」意思的全部;必須要不斷持戒反省自己,讓心能不受環境影響情緒、判斷,這時所領悟到的「實相」,才是佛要眾生了解的「實相」。
世尊,我今天可以聽到您解說此經典,相信了解並接受實踐不是件很困難的事,因為您釋迦牟尼佛就在我面前,您的言行做到了此經,讓我有了見證,相信不懷疑。可是在未來,五百年甚至更多年後,真有眾生聽到這金剛經的解說,也能像我一樣相信了解接受並實踐,他是很難得的。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人可以悟出滅惡離苦的道理並做到了在行為上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什麼是滅除「我相」、「人相」、「眾生 相」、「壽者相」呢?就是觀察、判斷人、事、物,不因對方身分,或者你對他舊有的看法,乃至個人的喜歡或討厭等,而影響你見到事實的情況,(非相─看不清 真相),人如果犯了這四相,就會看不到事實真相,所以說,能不被影響的人,就是做到了佛的境界。」
------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翻譯:
佛點頭向須菩提說:「沒錯,沒錯,就是這個意思。如果又有人聽聞這金剛經的解說,對內容不會感到驚訝、恐懼,覺得『怎麼可能做到,太不可能了』,反而覺得修行是這樣做沒有錯,要知道這個人也很難能可貴。
為什麼呢?須菩提,佛說的六波羅蜜中的第一波羅蜜,是要做到沒有四相才能達到的,一般沒有去除四相時所了解的第一波羅蜜和佛所說的不同,所以佛要人去滅除四相,才能明白祂說的第一波羅蜜的含義。
須菩提,第一波羅蜜指的是「忍辱」,人所想的忍辱和佛體悟到的有所差別。修行人要去滅四相,才能完全明白佛所說忍辱的意思。
-----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翻譯:
為什麼呢?須菩提,我過去世被歌利王割解身體的事,那時就是能做到不犯四相,因為我了解事情會發生的因緣果報,也了解事情無法改變,更明白世事無常。今天 對我傷害的人,我要去原諒,因為如果他明白道理,知道如何做對他最好,他就不會傷害人;但是他不明白,以為傷害我的身體,就是把事情做了最好的結束,其實 不是;他以仇恨來處事,以後受苦的是他,今天我受傷,但不恨,了結了與他的惡因緣,此後我要受的苦就少了一項,我的不恨來自我可以做到不犯四相,依理思 考。
須菩提,又想過去五百世的輪迴中,我所做的忍辱仙人,那時也是做到了不犯四相,才能達到忍辱仙人的境界。所以須菩提,身為菩薩,如心不平靜時,應該先遠離一下一切會影響自己的人、事、物,讓心靜下,才能依理判斷,以事論事。這樣處事才能圓融,不偏頗,公正處理。
記得!原則就是不應該受身體、眼、耳、鼻、舌、皮膚、心所感覺到的去判斷事情,應該捨棄個人感受,依理去判斷。你的心如果依著某個感受,就不能做到心平 靜,是『不對的依賴、執意』(非住),所以我才會說,菩薩要改進的是,處事不要只看事情表面來斷定如何做,而要再思考,以中立的立場思考,最後無偏頗的方 法才能提供他人。
-----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翻譯:
須菩提,菩薩為了眾生,應該是存這樣的心念來布施:佛說一切的人、事、物,是不確切存在的,因為人心是無常的,一直在改變,事物也跟著改變,而且這世間的 輪迴是「空」一場的,是用來磨練自己的心性,心中要存有這樣的心念;何必執著於當時自己所見的情況,而對人事物起了五陰心,影響自己的判斷?一切眾生,只 是暫時因為盲目無明而身為眾生啊!以這樣的立場來看,身為修行者就該能放下個人對人事物的喜好、厭惡 ,可以無情緒的面對、對待眾生,能客觀,沒有個人的主觀想法,一切依理,依理來做也是利益眾生。
須菩提!佛是不說謊的,從來只說事實,要做到所說的話為事實,必須滅除個人的感受看事,也就是不犯四相,因為判斷錯誤也不是正語。
--------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翻譯:
須菩提,佛所悟的金剛經內容是真實的,沒有半點虛假。如果身為菩薩,心執著過去處事原則,依過去經驗判定事情,來提供人解決問題的方法、道理,就像是進了 黑暗的地方,什麼也看不到,所判斷的結果、提供的方法會不通達。如果菩薩,不依靠過去的經驗、處事成功的方法,來思考現在的事,教人方法解決,這方法是行 得通的,就像人有明亮的眼睛,像太陽光般能照見所有的人事物,沒有看不清的。
須菩提,在未來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可以了解這部金剛經,接受經內道理,奉持去做、去執行,記住內容,時時反省自己,時時依經悟道,就是佛了。他有佛的智慧,你要知道這個人,也會見到這個人會依佛的宏願弘法,將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上一篇:白話金剛經_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下一篇:白話金剛經_持經功德分第十五